香薷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香薷12g 白扁豆(微炒)6g 厚朴(姜制)6g 【用法】水煎,冷服。 【主治】夏月乘凉饮冷,感受寒湿,阳气为阴邪所遏,恶寒发热,头痛头重,无汗,胸闷食少,腹痛吐泻,舌苔白腻,脉浮 【证析】此为暑天外感于寒,内伤于湿而设。暑天乘凉饮冷,以致感受寒湿,表里同病。湿郁于表,故头重头痛;阳为湿遏,故恶寒发热,无汗;表为寒闭,津气不能外出,由三焦内归胃肠,中焦湿滞,升降失调,故胸闷食少,吐泻腹痛。 【病机】感受寒邪,气郁津凝,升降失调,表里同病。 【治法】解表和中,理气化湿法。 【方义】 感受寒邪,表里同病,治宜外散寒邪,内和牌胃;津气逆乱,升降失调,又宜理气化湿,复其升降。香薷辛温香散,是夏月解表要药,能发越阳气,散在表寒邪,化湿和脾,除中焦寒湿,表里兼顾,作用全面,故为主药。厚朴苦温,燥湿化浊,行气散满;扁豆甘淡,能消脾胃暑湿,降浊升清。如此配伍,使表邪解则塞热除矣,气机畅则胀痛消矣,升降调则吐泻止矣。 此证是因寒邪闭郁,引起津气不能出表,内归脾胃,导致升降失调。用香薷宣发卫阳,使其仍然出表;厚朴理气化湿,扁豆化浊升清,恢复升降之常,一切均从调理津气着眼,学者识之。 【应用】 用此方治疗暑天感受寒湿,表里同病者,有效。《温热经纬》谓:“此由避暑而感受寒湿之邪,虽病于暑月而实非暑病。昔人不日暑月伤寒湿而日阴暑,以致后人淆惑,贻误匪轻,今特正之”。又说:“香薷之用,总为寒湿外袭而设,不可用以治不夹寒湿之暑热”。明确指出本方只能用于寒湿。 【歌括】 三物香薷豆朴先,若云热盛益黄连, 暑月受凉成寒湿,和中解表此方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