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路新宇:保持平常心之「放下执著之心」

 国梅ii2mhf5xlx 2019-10-12

人们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是:纠结。

纠结来自何方,来自我们心中,源自我们对人、事、物的执著。看易经的卦象,「离中虚」,「离火」代表心,古人通过离卦告诉我们心本应该是空的,用来盛满愉悦、欢喜。

而如今我们的心却被繁杂琐事所包围,尤其在网络传播无处不在的今天,我们的大脑拥塞进各种信息,因此我们比人类任何一个时期更容易焦虑。

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淡定,常常在口头上说:遇事放下;我已经放下了;这事根本没入我心......事实却是,念头经常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一句话、一个人、一件事就可能使我们背负一生。也许当真正放下人、事、物对我们的诱惑之际,才是内心摆脱执著之时。

01

活在当下——最洒脱

佛家讲轮回,轮回看不见摸不到,所以你不知道前世、后世是什么样子,于是得道之人告诉我们: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佛家倡导活好当下,《黄帝内经》中类似的意思叫「志闲而少欲」。「志」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对过去的记忆,写日志,就是记载过去发生的事情;「志」的另外一个含义是对将来的企盼,志在过去的另一种写法是上面一个「之」,下面是「心」,将来要干什么,心往哪走,我们经常说要有远大的志向。

不论是过去还是将来,这个志不是指当下,所以「志闲」意思就是,不要老纠缠在过去的那些事情,特别是令人过度悲伤或者高兴的事上。

也不要好高骛远,妄想一步登天,殊不知「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黄帝内经》告诫大家想身心健康,活的愉快一些,把过去的和将来的事情都放一放,认真面对现在,活好当下。

什么人老在纠缠过去的事呢?早期老年痴呆的病人,记忆力减退,刚发生的事记不住,买的菜一转身就不知放在哪里了,而对过去的、曾有深刻印象的事件,如曾经经历过的战争、参加过的某种政治活动、失去的亲人等则记忆较好,许多细节都能清楚复述出来,这就是所谓的远期记忆较好。

当然随着病情的加重,病人的记忆会逐渐消失,因此作为子女,如果父母常常回忆过去的人或事,有可能是老年痴呆先兆,还是及时就医为好。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和尚拜请已经得道的老和尚:「您得道之前做什么?」老和尚答:「我得道之前做三件事——砍柴、挑水、做饭。」小和尚又问:「那您得道之后做什么呢?」老和尚答:「我得道之后做三件事——砍柴、挑水、做饭。」小和尚再问:「同样做三件事,得道前和得道后有什么区别吗?」老和尚笑着回答:「当然有区别了。我得道之前砍柴时想着没有挑水,挑水时想着没有做饭,做饭时想着明天还有这三件事;得道之后砍柴即是砍柴,挑水即是挑水,做饭即是做饭。」小和尚摸摸脑袋,顿时开悟了。


小和尚悟到的就是活在当下,也许在我们杂念丛生的时候,回味一下这个故事,有利于摆脱那种纠结的心态。

02

凡事放下——不劳心

凡事放下,这也是我所追求的目标,但真正做到何其难?分享三个影响我的故事,也许对您做人、做事、待物,保持心理健康有益处。

上大学时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老和尚携小和尚游方,途遇一条河,见一女子正想过河,却又不敢过。老和尚便主动背该女子趟过了河,然后放下女子,与小和尚继续赶路。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师父怎么了?竟敢背一女子过河?一路走,一路想,最后终于忍不住了,说:师父,你犯戒了?怎么背了女人?老和尚叹道:我早已放下,你却还放不下!

我们的内心不仅羁绊于人,有时也为物所累。我的好友郭光硕先生是一款德国旅行箱在大陆地区的总代理,他和我说,有一次和全球总裁一起去开会,他一路小心翼翼地拎着自己的旅行箱,而总裁先生却漫不经心地拉着箱子自顾疾行,丝毫不去注意路上的颠簸障碍。箱子剐得伤痕累累,他忍不住问为什么不珍惜自己生产的旅行箱?德国总裁的解释就是:一个好的产品不应该成为人的负担,顾客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这件事使他感悟到,人怎能被物所累,物尽其用就好了,千万别放在心上。

快乐与物质多少没有关系,老子曰:少则得,多则惑。南怀瑾先生的书里说过这样的事:一个财主精于算计,每天记账打算盘到深夜,睡又睡不着,年纪又大,当然很烦恼痛苦。挨着他的高墙外面,却住了一户很穷的人家,夫妻俩做豆腐维生,每天凌晨起来磨豆子、煮豆浆、做豆腐,一对活宝穷开心,有说有笑,快快活活。可是这位富商,还睡不着,还在算帐,搅得头晕眼花。


财主老婆说:「老爷!我们太没意思!还不如隔壁卖豆腐这两口子,他们尽管穷,却活得很快乐。」这位富商听了太太这样讲,便说:「那有什么难,我明天就叫他们笑不出来。」于是他就开了抽屉拿了一锭十两重的金元宝,从墙上丢了过去。那夫妻二人正在做豆腐,又唱歌,又说笑,听到门前 「扑通」一声,掌灯来看,发现地上平白地放着一个金元宝,认为是天赐横财,悄悄地捡了回来,既不敢欢笑,更不想歌唱了,心情为之大变。心里想,这是上天赐给我们的,不能泄露出去给人家知道,可是又没有好地方藏,放在枕头底下不好睡觉,放在米缸里也不放心,直到天亮豆腐也没有磨好,金元宝也没有藏好。

第二天,夫妻俩商量,这下发财了,不想再卖豆腐了,打算到哪里买一幢房子,可是一下子发的财,又容易被人家误以为是偷来的,如此商量了三天三夜,这也不好,那也不对,还是得不到最好的方法,夜里睡觉也不安稳,当然再也听不到他两口子的欢笑和歌声了!到了第三天,这位富商告诉他的太太说:「你看!他们不说笑、不唱歌了吧!办法就是这么简单。」

这里我想提醒朋友们,当你奋斗到某一天,物质得到极大满足的时候,你,准备好了吗?

03


孔子的药方——思无邪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就是《诗经》。孔子删定上古传下来的三千多首诗,编成三百零五篇,即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孔子认为,用一句话来概括《诗经》,就是「思无邪」。「邪」字在古文里边要读做xiá,「邪」就是杂念,诗歌里边没有杂念,没有邪念。心中无杂念,怎么看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看他能否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则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不愧为一代圣人,他告诉我们不要轻易被景致所迷惑,秋天惆怅,春天癫狂;遇到开心的事则手舞足蹈,遇到难事又垂头丧气,这都是不健康的表现。

我想,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暂时到不了圣人的境界,难免为事物所累,触景而生情。如要保养身体,我们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莫不如远离是非,眼不见,耳不听也可以心不烦。譬如看体育比赛,你抱着希望看现场直播,结果往往以失败告终,作为球迷憋气又窝火。为了避免生气,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看,利用看球的时间做些其他有意义的事。

诵读五遍《陋室铭》心情马上豁然开朗,这种诵读要用心。《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认真诵读,会有和中学时死记硬背不一样的感觉。

点击下图,带走路老师的书

路新宇养生公益课正在开讲

路新宇老师计划用一年时间陪伴大家(1年48次分享),每周三晚八点讲授《四季健康课》(本内容首次网络分享)。

用全年48次分享,让人们懂得如何遵循自然规律使用身体,吃、喝、作、卧更加合理,规避伤害身体的不良行为,在日常生活中远离疾病,自我调理缓解病痛。

并且,为了无门槛、无条件地让更多人受益,全年直播均可免费收听,现在还可以加入。

【收听方法】

长按下方海报,即可进入路老师的健康学习群,收听全年公益健康课(已进群的小伙伴无需重复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