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在好莱坞,圆了一场“电影梦”

 yushi823 2019-10-12

没想到,我们在好莱坞攒的局上,居然诞生了一部电影。

说起一部电影的诞生,你一定和曾经的我们一样,觉得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似乎需要无数次神秘的“闭门会议”,似乎需要各种行业大咖严肃地交谈,似乎需要很多复杂的程序。

但如果我们告诉你,在好莱坞的一张张餐桌上,在当地深夜的一场场敞开心扉的交谈中,在一次次对好莱坞工业化体系的学习中,一部“特殊”的电影就诞生了,你是不是也会和几周前的我们一样,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说这部电影特殊,其实从主创名单里就可以窥得一二:他们当中,既有电影行业知名制片人刘瑞芳、出品人郭亭婷,也有电视剧制片人出身的“跨界”大咖钮继新,还有吴冰、张葳葳等影视行业各个环节的从业者。而他们身上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和你我一样,对电影抱有最大的热忱。

也正是因为我们对于电影有着相似的热情,对于好内容有着共同的执着,所以当一个月前一次共赴好莱坞的机会——毒眸(微信ID:youhaoxifilm)组织了第一届好莱坞大师课,摆在大家面前时,包括这五位“幕后人员”在内的十位学员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与我们一同共赴这场冒险一同去到电影工业诞生、成熟和发展的地方,感受电影工业化的魅力、展开对电影梦的追逐。

好莱坞离我们很遥远吗?答案是又不是。

好莱坞距离北京多达上万公里,和国内的时差超过15个小时,当我们经历十多个小时的飞行奔赴异国他乡时,等待着很多人的是倒时差的痛苦和语言、文化上的差异。而满满当当的课程,各种参观活动,更是让大家从踏上好莱坞土地的那刻起,就几乎没有丝毫喘息的机会。

但就是在这“魔鬼行程”当中,我们终于亲眼见识了成熟制片工业的操作模式和流程、聆听了各位一线大师对于行业的见解,并且有机会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按照游学期间的所见、所学,参与了两个电影项目的策划。虽然舟车劳顿,但两个小组的成员还是自打抵达好莱坞当晚开始,就连夜展开讨论,游学过程中也常为了策划、写项目书而忙到当地深夜两三点。

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

每当看到这样的画面,我们就会深深地感慨,原来电影梦,原来好莱坞,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最终,刘瑞芳作为组长、上述五位主创所在的“天使之城”小组的作业,得到了好莱坞导师们的一致认可与赞赏,而在结课之后,“天使之城”小组的成员并不想让这样一份美妙的构想仅仅停留于电脑硬盘里,于是乎,一份从作业到实践的项目就这么启动了。

这样一部非比寻常的作品的诞生,更多并不是出自商业目的,而是最纯粹的关于电影的爱,而是关乎当我们最初接触到电影时,那种最初的、最真挚的感情与感动。

现在,我们想和你讲述一下这个梦背后的那些故事。

“行业发展得太快了”

“影视行业发展得太快了,我们都到了一个需要学习更多好莱坞影视工业化知识的时候。

在毒眸刚刚在洛杉矶见到刘瑞芳和钮继新不久时,二人都对我们说了类似的话。熟悉影视行业的人对这两个名字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刘瑞芳作为真乐道文化的董事长兼CEO,近年来接连推动了《超时空同居》《我不是药神》等热门作品的诞生;而钮继新,则是如今国内最优秀的影视剧集制片人之一,操盘过《天盛长歌》《夏至未至》《爱情公寓5》等热门影视剧项目。

《天盛长歌》

然而即便是像他们这样资深制片人,聊起日新月异的中国影视产业,同样是感慨万千:观众们正在快速成长,市场不断走向成熟,很多过往的经验在当今行业背景下,已经失效。怎么对现有的模式进行升级,如何找到新的突破口,成了资深从业者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我是被‘工业化’这三个字所吸引的,这个是我一直蛮想去了解和学习的。”聊起奔赴好莱坞游学的初衷时,刘瑞芳表示是因为觉得真乐道的项目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到了需要向工业化迈进的阶段了。“以前也有蛮多机会去国外学习,但我的一个感触就是,学习一定要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学(助力才最大)所以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上去好莱坞学习,和我想做的东西就比较契合。

面对日新月异的影视行业,资深大咖们尚会感到压力,对于很多新人来说焦虑自然也是常态。

毒眸大师班课堂

平日的工作里,吴冰的主要身份是北京电视台一名资深主持人。十余年的主持生涯中,她积累下了凡事都要做到极致的习惯:为了做好美食节目,她去餐厅当过学徒,在做车类节目时,她还考下赛车执照。而由于研究生期间学习的是电影电视艺术,因此吴冰对电影产业也一直有浓厚的兴趣,她常说:“影视不分家,如果说电视是观众的一日三餐,电影就是年夜饭。”在十多年的工作中,她也一直希望更多了解与之相关的内容。只是在做这样尝试时,她也会有所担心:“这个行业是否真的需要我”、“我是是否真的不可取代”。

同样的困惑也存在于“天使之组”的对手们,“洛城机密”的成员心中。“洛城机密”的组长陈竞苏,是位十分资深的媒体人。而在跨界做影视后,她则曾担任过First最佳影片《郊区的鸟》的制片人。不过过往的成功并没有让她就此满足,她表示自己最大的问题就是并没有真正操盘过大的片子,因此她特别想知道好莱坞的人是“怎么把电影”这件事做得特别专业的。

学员与导师合照

而事实上,此次游学之旅的其他学员——北京浩瀚星盘影视传媒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公钰涵、北京浩瀚星盘影视传媒文化有限公司的制片人&阵容导演李磊、博众星和创始人郭亭婷、北京剧角映画董事长梁巍、上海爱美影视董事长马天立、北京乐亦其中文化传媒创始人张葳葳都和他们一样,无论是影视圈的资深从业者,还是希望尽快融入行业的新人,都或多或少会因为当下的影视行业环境,而感到些许的焦虑与困惑。

所有这些学员,以及整个中国影视产业,正处在一个快速迭代、规则与标准迅速转变的节点上。焦虑的集中爆发,以及对于好内容的不变追求,让平时很忙碌的这十位学员忽然都有了停下来学习的冲动,并在夏天快要结束时,纷纷将目光汇集在了我们的课程上,与我们有了这次奇妙的相遇。而在前方等待着他们的,将是另一番精彩。

意想不到的课程

“刚接触到这个项目的时候,我觉得可能学不到什么东西,因为时间太短了。我过去也(参加过类似的活动)考过一些证,所以最开始我觉得这就是一个略知皮毛的一次旅行。”聊到奔赴好莱坞之前的印象,李磊表示,他的预期只是“也许会认识一些人”、“拿到一些资源”。

在前期调研过程当中,我们曾询问过很多业内人士的的建议,大家普遍的观点都和李磊十分相似,担心短短数天时间可能只是走个过场,学不到太多干货——然而当学员们正式踏上好莱坞,“天使之城”和“洛城机密”的分组完成,之前的那些担忧便纷纷烟消云散了。

首先自然是课程的内容让人有些意想不到。

“震撼”,这是刘瑞芳在形容课程时提及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当第一次听到好莱坞资深编剧Ivring做片段分析的时候,她觉得对于影片前期创作环节有了更深入、透彻的了解;制片人、派拉蒙和福克斯的前副高管Tom的课程,则让钮继新和公钰涵都惊叹不已;而李磊和吴冰也都纷纷提出,通过很多具体的案例和实践经验,他们看到了好莱坞工业化的真实面貌,在学到一些具体知识的同时,更是为一种创作精神所启发、打动,从而形成共鸣……

课程结束时,陈竞苏做了上万字的笔记,决定要回家后慢慢消化。她还很认真地告诉我们的工作人员,课程安排得很好、令她很激动,而很多学员甚至都觉得,即便牺牲一些休息、吃饭的时间,用来学习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我做了一个一万多字的笔记”

当然,好莱坞的资深导师们能不止在课堂上给予了学员们帮助。每堂课后,很多导师也会和他们就一些个人体悟、观点展开交流,而在各个小组的项目成熟时,好莱坞的导师们则会给到他们许多创作和修改上的建议。对于一个还在初期的项目来说,“聪明的外脑”常常是不可或缺的。

奇妙的相遇

而通过好莱坞导师们的所学所得的东西,仅仅只是此次游学的一部分收获,同样宝贵的还有课外的交流。刘瑞芳提到,在她过往的一些海外学习过程中,常常会被国内的工作、时差等给分散注意力,但此次游学一上来就采用的分组考核模式,让她一下就有了清晰的方向感,更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在“回归”学生的身份,是来这学习的。

如果不是因为这样一次活动,因为涉猎领域不同、在行业内所处的圈子不同,这十位学员或许会是影视行业里很难相交的几条平行线;但正是因为这次奇妙的相遇,他们有机会能在电影工业起步的地方,围坐在一起,通过小组合作、借由圆桌讨论,共叙自己自己的困惑、体会和对于电影的初心。

每天上午和晚上的课程结束后,大家不是急于回到房间中休息,而是集中在酒店一楼的酒吧或者某个学员的房间里,开始针对小组项目进行讨论、完善细节。有好几次,学员们讨论到酒店的酒吧打烊也还余兴未了,于是便选择转场继续讨论。此外,每天中午、傍晚在前去吃饭的车上和餐桌上,大家也会热烈地讨论当天的课程和感悟,例如某个导师的理念和经验是否适用于国内,同样的真实故事在中国的环境下应该如何改编等。

毒眸大师班课堂

而因为每天好莱坞的晚上正值国内上午,所以很多学员在学习、讨论之余还必须处理国内的公务,于是此时便会出现一个在国内很难看到的情景:不同行业的学员集中在一起讨论国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相互帮忙出谋划策,显得十分默契且融洽——这种特殊的感情和氛围,或许也是此次好莱坞执行的一大意外收获。

在这样一次次的交互与碰撞当中,思维的火花也被点燃。“天使之城”小组作业的创业,就源自课后的一次畅谈。在好莱坞的某天夜里,全体学员一起到洛杉矶天文台参观时,刘瑞芳偶然聊起了自己的几位朋友和曾经的梦想,结果在小组成员当中引发了强烈的共鸣。转过头来,大家就将构想转化成了项目书,并且各自以其所擅长的事情,承担起了相应的责任,进而才有了最后的项目。

结营晚宴项目汇报

在国内繁忙的工作环境和各种压力下,大家或许必须关闭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为了各自的商务而没日没夜的工作。但在好莱坞,每个人都能摘下身上的标签、tittle,一面作为一名学生去聆听好莱坞大师们传授经验与方法论,一面能和原本圈子之外、有着截然不同视角和喜好的从业者们交流,这种内在与外在的交叉碰撞,既帮助他们在短短数天里完成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更为通向未来铺好了道路。

每个人都可以是电影的“主角”

你是谁,你为什么做电影,你想成为怎样的电影人?这次活动当中,我们中很多人都无数次在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或许这就是这次活动的魅力所在,毕竟我们之中很多人,在国内忙碌的工作节奏中很难有这样的计划去思考这些问题,但在快速发展的影视行业中,有机会停下来思考,和优秀的同行者们一起讨论,听大师的建议,其实比蒙眼狂奔要来得重要。

听大师的建议,其实比蒙眼狂奔要来得重要

回程的路上大家都有些疲惫,可十多个小时的飞行过程中,公钰涵和李磊却仍然显得很兴奋,二人不时地讨论起在好莱坞的所见。李磊表示:“我和公先生在飞机上就决定,回去后要做些什么事情。例如要在我们之后的项目里,仿照好莱坞去做一些拍摄预演等。很多观念上的问题,不是几分钟或者几年就能完全改掉的,这个需要我们国内的从业者慢慢努力。”

回到国内后,很多学员也和我们聊起,认为通过这次项目,让自己卸下了很多包袱、找到了回归电影初心的感觉。吴冰认为,这次课程就更像是一次“涡轮增压”,当大家都习惯了平常的工作时,都被当下的速度“束缚住”了,找不到什么动力可以让人加速,可此次大师课却让她从好莱坞导师们对于电影的热爱中找到了更大的动力,“这样可以冲得更猛、走得更远”。

吴冰认为这次课程就更像一次“涡轮增压”

比起单纯的经验传授,这可能是此次大师课里最弥足珍贵的一环。诚如很多学员所言,经验和方法的东西并不是一时半刻就可以追赶上的,但是好莱坞资深从业者对于电影的赤诚,却让我们再次回想起当初是为了什么而选择这个行业、激发那份热情,并且发自内心地相信:无论你身处行业中的什么位置,无论你从业时间多久,只要你愿意去学习、只要你心怀热爱,那么——

你永远都会是电影的“主角”。

这也是此次活动前,我们所没想过的结果。诚如前文所言,在策划游学阶段,面对各种质疑和建议,我们也曾经忐忑、也曾经担心。可是经过这样一次尝试,在看到了更多对于电影行业的热爱后,我们坚定了当初的想法,也变得更加笃定:如今的我们,还想做得更大胆一些,和你们一起去看更大的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