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三国真有穿越人,最大嫌疑就是他

 where5 2019-10-12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千秋远



他是真正意义上的文武双全——同时配享文庙、武庙,您一定要说“功盖三分国”的诸葛亮。

他是三国统一,西晋灭吴的大功臣,您一定要说“堕泪羊公”的羊祜,或者“金陵王气黯然收”的王濬。

他精通天文、地理、历法、经济、农业,您可能会猜全面发展的张衡。

可是如果把上述三条合成一个,那会是什么终极“神兽”呢?

诶,还别说,历史上还真有人同时满足这三条苛刻的条件,他就是——杜预,低调的杜预。

说起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说他的一个后代,却几乎是个华人都认识——杜甫。这个杜预正是杜甫的祖先。

一、文武双全

咱先说说他的文武双全。

如果按《水浒传》的说法,杜预绝对算是个“衙内”,他爹以及他爹的爹,都是曹魏的高官:祖父杜畿曾任河东太守,后来官至尚书;父亲杜恕,也是河东太守。此外,杜预的老丈人正是西晋帝国的奠基者——司马懿。

所以,杜预的出身,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只是这样的家庭出身,没有把杜预催化成纨绔子弟,反而是家学渊源的条件助推杜预了早受教、早成才,史称他是“从小博览群书,勤于著述”。

他的著作有:《释例》、《盟会图》、《春秋长历》、《女记赞》等,而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杜预很喜欢研读《左传》,自称有“左传癖”,可是却觉得《左传》和《春秋》并不太搭调,两者在叙事方式、记录年代等方面都不完全一致,杜预便来了个《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把两者合编,以便后人相互对照、参考。在后来的相当长时间内,这本书都被当成儒家教科书。

在唐太宗时期,杜预被诏令配享孔庙,和孔子一起接受后人的膜拜,这可绝对是古代文人的最高级别礼遇。

说了他的文治,再来看他的武功。

他的武功,和德高望重的“堕泪羊公”有关,晋武帝司马炎曾经以为羊祜会为他拿下东吴,一统江山。可是公元278年,羊祜不幸染病而死,年仅57岁。而他死前,推荐的继任者就是杜预。

这个推荐当时是有点吓人,原因在于此前的杜预在武功上几乎没什么建树,他虽然能写书、会算账、能修律法、也能治水,可是打仗是很少的,而且他连骑马、射箭都不会。

但羊祜的态度很坚决:杜预虽然“身不能武”,但“善用兵,长于谋略”,是统一天下的最佳人选。

司马炎虽然也犹豫,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相信羊叔子,把东吴前敌指挥的重任交给了杜预。

而杜预一上任,就奇袭西陵,并以攻心计诱使孙皓召回了名将张政,为以后的灭吴创造了绝佳机会。

此后,老杜又三次上书灭吴方略,这才有了后来的“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在灭吴大战中,老杜担任西线总指挥,下江陵、取荆州、围建业,又南下攻占了交州、广州。

正因为他指挥得当、善于用兵,成为灭吴之役中“最靓的仔”,当然也是东吴人眼中最恨的人。

而其实,他曾是灭蜀大将钟会的长史,也参与了那场灭蜀的风云大战。所以,后世有人称他为“三国终结者”。

有这种平天下的功勋,自然成了后世津津乐道的传世名将,在唐朝,便被唐德宗供入了武庙。

在明朝以前,同时配享文庙、武庙的,只有杜预一个人。

二、农业水利高手

再来说说老杜同志在农业经济方面的造诣。

古语云“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是百姓生活基础中的基础,这在缺衣少食的农业时代,这句话就更加正确了。

咱都知道,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曹魏帝国的奠基人曹操大力推行了“屯田制”,这在后来也被广泛效仿。

在物资、劳力都严重不足的战乱时期,这屯田制绝对是个好东西,但形势稳定下来之后,这屯田制的弊端也显示了出来。比如,在人员、物资供应足够的情况下,士兵还要劳作,那就有点问题了。于是,老杜提出“为士兵减负”的口号,具体就是用奴隶和官奴婢“代田兵种稻”,这就是后来的籍田制。

除此之外,老杜搞水利也是一把好手。在洛阳皇宫周围有好多个大粮仓——常平仓,可在全靠牛拉马驮的时代,这个运输成本太高了。老杜提出沟通洛水和黄河,这距离虽然不远,却需要凿开陕南山,这也是个大工程。但在老杜这里,就没啥难事,2年时间,这一“世纪工程”就完成了。

干了这么大事,一般人也就满足了,可老杜不一般——我还要修黄河大桥!

当年的黄河,比今天大多了,那年月渡河,只能坐船,架桥这种事,基本属于天方夜谭。杜预的爷爷杜畿,就是死于水难。

尤其在富平津这地段,虽然是个渡口,可是水势湍急,经常性的翻船,老杜一指,就选这里了。

有人就问:这渡口就有5里长,桥梁咋弄?

老杜:铁索连船,船就是梁!(以舟为梁,舟舟相连,桥可成矣!)

于是,中国历史第一座黄河浮桥——富平津黄河浮桥,就在他手里成了!从此帝国首都洛阳与外界沟通,就有桥了!就是这座浮桥,后来修修整整,一直用到了宋代,历时八百余年,堪称钢铁工程。

此外,老杜对当时的历法完善、法律修订,也都出了大力气,没办法,谁叫老杜脑袋里有货呢!所以,老杜当时就得了个外号“杜武库”,意思就是,老杜脑里——啥都有。

三、机械小能手

跨界到这个份上,一般人该消停了吧?可是老杜却说:我其实还是个理工男!

战国前后,我们的祖先发明了一件冶炼神器——风箱。

要说这宝贝,那是绝对的好用,它大大提高了碳炉的温度,让冶铁炼钢成为现实。

可是初始的风箱都是大家伙,需要用马力来驱动,但马排的效率明显不高,史书记载:用马一百匹,可以冶铁一百二十斤。后来韩暨对这个宝贝进行了改良,用水力驱动,同样时间里,可以冶铁三百六十斤。效率提高了整两倍。

而杜预则将人力和水力结合,制造出了效率更高的“人排新器”,堪称站在韩暨的肩膀上,再创新辉煌。

除了风箱,中国古代还有个“天子座右铭”之称的神奇——欹(qī)器,这东西是一种类似于沙漏的计时器,只是它装的是水而不是沙,周期性自动滴入水、倾倒水、空瓶立正,循环往复。史书记载“水少则倾,中则正,满则覆”,很有点人生哲理和治国哲学。所以这东西,常被天子置于御座旁边,以作警示。

这东西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但制作工艺到汉代就失传了。而到西晋时,欹器已失传多年,只能在史籍中找到它的相关记载。

而杜武库就是凭着书中记载,经过反复设计、推敲,把这宝贝给复制、重现了出来。

结语

“要问跨界哪家强,还数京兆杜武库”。在那个时代,不管是天文、地理、农业、经济还是军政,有问题,找老杜,基本就没错。要论全面发展,这个时代的杜预,绝对是NO.1。

虽然杜预很牛,各方面都很牛,可是“出头的椽子先烂”的道理,他是再明白不过,所以他是低调、再低调。但他在各个领域的跨界表现,有人甚至说他是从现代穿越过去的。

曾经的低调,却压不住后人的追捧。实在是,实力不允许啊!

参考资料:《朝野称美“杜武库“》、《略论杜预的科学技术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