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士祯《浣溪沙·红桥》,描写了秋光美景,抒发了作者的怀古幽情

 潇湘书院615 2019-10-12

这首词抓住特征性的景物,以朴素的语言描写了红桥、瘦西湖一带的秋光美景,抒发了作者的怀古幽情。全篇流畅自然,含蓄淡雅。

王士祯《浣溪沙·红桥》,描写了秋光美景,抒发了作者的怀古幽情

北郭清溪一带流②,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③西望雷塘何处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烟芳草旧迷楼!

【注释】

①红桥:在扬州城西北二里。篝(tuo睡)庵:袁于令的号。吴县人,字令昭。著有《西楼记传奇》。茶村:杜溶的号。湖北黄冈人,字于皇。著有《变雅堂集》。伯玑:陈允衡的字,江西南昌人。著有《国雅词》。其年:陈维熬的字。秋崖:宋思敬的字。②清溪:指瘦西湖。名字叫“湖”,实在是条河,故叫“清溪”。③这句是说,扬州旧时城河边上都栽种着杨柳。

④雷塘:据《扬州府志》说,雷塘在扬州府城北十里,一名雷陂,是水利设施。相传隋炀帝杨广的迷楼就建在此。⑤香魂零落:指迷楼里的宫女已死了一千多年。相传江都西有玉钩斜,是隋炀帝葬宫女的地方。⑥迷楼:隋炀帝游扬州时建造的新宫。故址在今扬州西北。《南部烟花记》:“迷楼经岁而成,幽房曲室,玉栏珠檐,互相连属,炀帝曰:使真仙游其中,亦当自迷也。”故日迷楼。

王士祯《浣溪沙·红桥》,描写了秋光美景,抒发了作者的怀古幽情

【赏析】

前三句偏于写景,后三句重在抒情,而实际上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开篇先从“北郭清溪”写起,“一带流”把静景写动了。读者似乎随着这清溪流水,和作者一道去游览欣赏这“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般的美景。既有水,则有桥,于是,下句就写“红桥风物眼中秋”。

王士祯《浣溪沙·红桥》,描写了秋光美景,抒发了作者的怀古幽情

当然,这“风物”很多,这秋色也很美,其中包含着纷繁沓杂的景物与灿烂斑驳的色彩。这一切,映在“清溪”水里,也摄入游人眼中。然而,作者在这里没有多耗笔墨,只是淡淡地点上一句:“绿杨城郭是扬州。”这句话是那么朴素自然,更重要的,是它抓住了扬州风景的特征,把清溪红桥一带的风物中最美的镜头摄下来,因此给人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王士祯《浣溪沙·红桥》,描写了秋光美景,抒发了作者的怀古幽情

当然,“春风十里扬州路”,扬州美景画不完,而词中写的仅是作者游览城郊中的一个风景区,它与城内那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市井繁华迥然不同。这里是小桥流水、绿杨城郭;加上又是在那碧空如洗的天幕下,就更显出那自然的美,淡雅的美。诗人骚客置身其间,当亦会“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所以说,这些属景语,却情味深长。

王士祯《浣溪沙·红桥》,描写了秋光美景,抒发了作者的怀古幽情

正当作者流连于这“绿杨城郭”的美景中时,他突然想到那“雷塘”“迷楼”之类往日繁华今零落的残痕古迹,忽又生出一种怀古幽情来。“西望”一词,把视线拉到远处去。“红桥”在城西北二里,“雷塘”离城将十里,故有“西望雷塘何处是”之叹。过去那些翠黛凝脂、轻歌曼舞的“春殿嫔娥”早已“香魂零落”,今天再想起她们,只有“使人愁”了!“何处是”、“使人愁”这些是明显的情语。而这些情语中又明显地含有景,就是那雷塘上的颓垣断壁、荒冢孤坟。

王士祯《浣溪沙·红桥》,描写了秋光美景,抒发了作者的怀古幽情

当然,这些景是当时作者视线所不及的,只是在怀古时的想象之景。其中最富有特征性的,就是末句写的:“淡烟芳草旧迷楼。”这“迷楼”,曾使帝王倾倒,它代表着往日的繁荣,今天哪里去了呢?现在,那里只剩下“淡烟荒草”了,这能不令人感慨万千吗?这一句紧承上两句,情感显得更深沉。这气氛、这意境,与上片结句“绿杨城郭是扬州”迥然不同。读至此,原来那心旷神怡的愉悦感一下子被这种盛衰兴亡的感慨所代替。作者虽在清朝官至刑部尚书,但他到底是生于明清易代之际的人,明末遗民那种爱国的民族意识对他当然不会没有影响,所以,他产生这种盛衰兴亡的感叹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王士祯《浣溪沙·红桥》,描写了秋光美景,抒发了作者的怀古幽情

作者在《秦淮杂诗》中也抒发了类似这样的感情:“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似残秋。”这首七绝和这首小令一样,写得自然淡雅,含蓄精工,可代表“神韵派”风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