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画赏析之周文矩 《重屏会棋图》

 江南巫 2019-10-13

去年听过一次石渠宝笈的讲座,今年又听了一次,虽然迷迷糊糊下错车,但是下错车的地方环境不错,景色宜人,还蛮有老北京的味道,于是将错就错,一路走来到了讲座现场,虽然迟到,但还是没耽误听听荡气回肠名画背后的故事,学会欣赏古画《重屏会棋图》。 

《重屏会棋图》网上照片

古画《重屏会棋图》卷(绢本设色,纵40.3厘米、横70.5厘米)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本无作者名款,《石渠宝笈初编》著录为五代南唐周文矩真迹。上世纪八十年代,徐邦达先生确定所谓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卷实际上是北宋摹本。《五代周文矩重屏会棋图》描绘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弟景遂,景达,景边会棋情景。四人身后屏风上画白居易“偶眠”诗意,其间又有一扇山水小屏风,故画名日“重屏”。​

​从艺术价值上看,所绘人物容貌写真,个性迥异。衣纹疏密有致,色调自然。笔法瘦硬,略带顿挫颤动。刚柔相济,独具一格。反映宫内生活记实性图卷,人物形象修长清秀,表情动态刻画精细,那种“体近周昉,而纤丽过之”造型特点,反映了周的艺术风格。画中两组屏风一直一曲,不单调,体现出画中有画的境界,显示了画家善于巧思和别出新意的艺术才智。同时,屏风人物及周围陈设给人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感。

讲座现场(手机拍照)

《重屏会棋图》卷画的是李璟与其弟景遂观景达、景边对弈的情景,表现出李璟平易待弟的德行。表面上画的是宫廷里的弈棋活动,然而寓意深刻,也是讲座要讲的历史故事。南唐中主李璟系李昪长子(943-961在位),是一个胆怯加谋略的国主。他内忧政变、外患强敌,不敢有所作为,常做出不愿当皇帝的姿态,给诸弟以希望。他虽有开疆扩土之志,但攻打闽、湘失利,国势已见衰微,北方后周实力日益强大,对南唐构成严重威胁。李璟担心元子弘冀尚小,六子煜才七岁,而自己三个弟弟的实力不断增强。为防止诸弟谋反,李璟多施柔软之策,对他们不断封地提职。保大元年(943),他改封其弟景遂为燕王、景达改封鄂王、改封景边为保宁王,为继续稳住兄弟,采用特殊的政治手段:“宣告中外,以兄弟相传之意。”(《南唐书》卷二)他还带着诸弟到李昪陵前立誓依次即位。李璟施展“弟继兄位”的政治手段,是原作者周文矩绘制《重屏会棋图》卷的历史背景。

重屏会棋图(网上作品)

作为写实性的绘画作品,作者在逼真刻画人物肖像特征的同时,也真实地描绘出室内的生活用具,如投壶、屏风、围棋、榻几、茶具等,为后人研究五代时期各种生活器具的形制以及中国早期皇室的行乐雅集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形象资料。因此,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重屏会棋图》都是一幅传世之作。

重屏会棋图 讲座现场(手机拍照)

李璟比较注重文人政治和艺术享受,好词翰,邀集包括前朝周文矩在内的诸多画家汇集于内廷,喜好利用宫廷画家记录他和诸弟及重臣的行乐活动,力图营造一个表面祥和的气氛,以便于维系朝政的统治秩序。

手机拍照的四兄弟

画中表现出良好的气氛,显现出宫中的平和之象。其实画中有话,该图画的不是一般的对弈场景,其座次实为南唐李家王朝的传位序列。如图1(李璟)、2(景遂)、3(景达)、4(景边)。

画的细节(网上的照片)

画中四个人胡须多寡可断定长幼,居中戴高冠观棋者是李中主璟,与他同榻观棋者是二弟晋王景遂,相当于“一字并肩王”,李璟左侧对弈者为三弟齐王景达,其对手则是幼弟江王景逿。根据唐宋和明清座次“尚左尊东”仪规,四人十分有序地分坐在两张榻上,以观棋者为序,左为李璟即主位、右为景遂即次主位,弈棋者左为景达即第三位、右为景逿即第四位。布局恰恰是李璟设定的诸弟继承王位的顺序。

四个兄弟 的即位顺序(手机拍照)

绘制时间可从景逿和景遂身上得到答案,画中的幼弟景边(938-968年)无须,正处于弱冠之时,次年七月,景遂被杀。因此,该图约绘于958年左右,不会晚于景遂被杀之月。保大五年(947)立景遂为太弟,并诏令自己的元子弘冀也不得继承景遂之位。交泰二年(959)七月,弘翼一怒之下毒杀了景遂,但于是年九月因惊恐而亡。最终即位者,是在昏昏然中被推上后主宝座的李煜。

景达景边对弈的棋局(手机拍照) 

棋局中没有白子,仅仅八枚黑子,现实中这种棋局根本不存在。这个细节不会是周文矩设计的,而是内廷嘱托。所以,某种意义上,这不像弈棋,更似李璟的监督下举行的特殊政治仪式。​

讲座现场的棋局(手机拍照)

执黑者景边用一个黑子占桩,用另七个黑子在棋盘的最高处摆出了一个勺状组合,就是北斗七星!

北斗七星(手机拍照)

北斗七星是苍穹中的最高星位,七星正对着画中的主位李中主,他手持记谱册,正满意地看着这一切。​

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间段(手机拍照)

《重屏会棋图》通过道具一一呈现人物活动的三个过程:过去已经发生过的投壶活动(左)、现在正在进行的对弈(中)和未来将要转入下一个用馔阶段(右)。​

榻上摆放投壶等竞技用具,是上层贵族和文人雅士们喜好的体育活动。投壶被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培养居心中正、习惯于运用不偏不倚的行事手段。榻上散乱的箭杆,说明兄弟几个刚已玩过投壶。投壶旁的漆器盒里放着记棋局的谱册,说明兄弟的弈棋活动是经常性的,且相当“专业”。身后长条食案上摆放着一摞精美的漆器食盒,是兄弟几个对弈后小憩时将要享用的点心,一位侍者恭候一侧,等待对弈结束。​

屏风画:以诗为意做画中画。(手机拍照)

屏风画里的白居易《偶眠》诗意画。原诗为:

放杯书案上,枕臂火炉前。

老爱寻思事,慵多取次眠。

妻教卸乌帽,婢与展青毡。

便是屏风样,何劳画古贤?

 

过去现在将来时间序列(手机拍照)

同样,屏风画也有三个时间,根据画中道具,过去可知主人公此前曾啜茗读书,现在画中主人公的夫人正在帮他脱去纱帽,三个女仆在铺床;未来此后将进入梦乡。

《重屏会棋图》三个空间分解图(手机拍照)

品茗读书、更衣铺床、进入梦乡三个情节发生的位置分别是前、中、后,将空间引向纵深的屏风山水,与李璟等四人娱乐情节发生的位置左、中、右相交错。​李璟等四人的活动与屏中画的情节均表现出人物活动的一个时间过程,两者的绘画构思呼应得十分得体。

文矩是将单一情节和联想情节相结合的开拓者,打破了单一情节叙事单一的弊端。千多年前的画家有如此匠心,令人感佩。

关于作者:

周文矩(公元十世纪),中国五代南唐画家。建康句容(今江苏南京)人。生卒年代不详,约活动于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时期(943~975),南唐翰林图画院的待诏。他以画艺侍奉李家三代王朝。其画艺得自唐代周昉的仕女画。周文矩工画佛道、人物、车马、屋木、山水,尤精于仕女。周文矩的宗教画,与吴道子、周昉一个体系,取材印度佛教经典,但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做模特儿,按照国人审美创作。画五欲天宫之弥勒菩萨,大胆地把印度原本中菩萨男子像,改成“丰肌秀骨”、“明眸善睐”健康美的中国女性,已纯属于中国民族风格的艺术了。对北宋的宗教画影响很大。

后主李煜以周文矩《南庄图》进贡宋廷,说明李煜和宋廷都青睐其画。北宋《宣和画谱》将周文矩归在宋代人物画之首,体现了宋徽宗对其人物画的推崇程度。​

​存世作品多为摹本《宫中图》、《苏武李陵逢聚图》、《重屏会棋图》、《琉璃堂人物图》、《太真上马图》。​

以下为讲座后,为其艺术折服,于是找来其相关代表作品,欣赏一下。

琉璃堂人物图(网上图片)

《琉璃堂人物图》属于书画,出自五代,绢本,设色,纵31.3厘米、横126.2厘米,现藏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琉璃堂人物图》作品所绘是盛唐时期著名诗人王昌龄,任江宁县丞期间,建琉璃堂以诗会友,文人聚集吟咏唱和的情景。王昌龄(698年-756年)太原人,盛唐著名诗人。被称为 “诗家夫子王江宁”,诗和高适、王之涣齐名,因其善写场面雄阔的边塞诗,而有“诗家天子”、 “七绝圣手”、“开天圣手”美誉。因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除与李白、孟浩然交游外,还同高适、綦毋潜、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

《琉璃堂人物图》卷前半部分(手机拍照)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有周文矩的《琉璃堂人物图》卷,后半段画面与此图完全一样​,别称文苑图。

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半幅画

所缺前半段从《琉璃堂人物图》中可看到,画四人围坐议论,其中有一位僧人,还有侍奉的童仆。  ​

文苑图半幅(藏于故宫博物院)手机拍照 

《文苑图》全画着色沉着淡雅,勾线坚凝而多折,是周文矩的“战笔”画法。

《文苑图》五个人物姿态各不相同,人物神采奕奕,笔墨功力深厚,构图简明,线条细劲圆润,并在变化错落中达到了和谐统一。

文苑图局部(现场展示)

​​​画面中部一人袖手伏在弯曲的松树上凝神思索, 旁若无人; 右边一人一手握笔托腮, 一手轻捧纸绢, 陷入沉思, 一童子俯身为他研墨; 无论倚干沉思,还是托腮遐思,将诗人们聚精会神推敲斟酌之态,描绘得生动传神。画中可能有李白、高适、岑参兄弟、刘眘虚等人。

《文苑图》各个诗人的形态、表情、眼神又是不同:无论对卷凝思,还是侧目寻思。画家总能将诗人专心致志地寻觅、构思诗句的神情描绘得生动自然,展现了高超的绘画功力。

文苑图局部

左边二人坐着共展一卷诗文, 似在细细琢磨推敲, 一作沉思状, 一扭头回视, 似乎听到了什么声音。

《琉璃堂人物图》整体构思:现在:王昌龄和他的诗友们正寻诗觅句,书童们忙着磨墨和准备文具,大案子上摆放着砚台等书写工具;未来:要发生地两件事:一是诸位文人完成诗句构思后,会依次在大案上书写出来;二是画幅左侧石凳上,放着一笼点心,意味着众雅士们书写完毕后,照例会在这里小酌一场。画中只表现出一个情节,但预告了未来书写诗句、休憩小酌等两个情节,使得画面的欣赏内容丰富起来(后半段系摹本,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太真上马图》(网上图片)卷 设色绢本 29.5×118.5cm 上海天衡2010春拍 成交价5040万元

《太真上马图》无作者名款,传为五代南唐周文炬所绘,描写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历经千年,保存完好,古风盎然,亦有完整丰富的故事人物。唐明皇帝李隆基,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在我国的历史上闪耀着灿烂的光辉。“贞观”“开元”之治之后,出现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成为唐由盛至衰的历史转折点。核心人物就是唐明皇李隆基,受到指责最厉害的是杨贵妃。历代画家也以此为题材创作了许多画作,《太真上马图》即是其中的佼佼者。

局部

受指责的杨贵妃。

局部

李隆基​

《太真上马图》曾在清宫收藏,《石渠宝笈》上有记载,是三百余件清宫删佚文物中的高古作品。《故宫已佚书画目》中记载,此卷后被溥仪携去长春,一九四五年秋由长春伪官流出,解放后被邓拓收藏。​

听讲座,赏名画,提高艺术修养,也增进了历史知识。图史一体,在艺术中,我们穿越,也听到了历史人物给我们讲的故事和悄悄话,更加直接直观的触摸了历史,而过去会让我们把握好现在,看到更远的未来。​

感谢故宫的文化讲坛,感谢讲解《重屏会棋图》的余晖 老四,给了我们艺术的享受,也教会我们去欣赏,在图画中看到解码的历史,看到深藏的故事。再次致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