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学习书法要“先与古人合,后与古人离”?

 攸州刀郎 2019-10-13

学习书法要“先与古人合”,说的是学书法一定要向古人去学,学习古人的经典法帖,学习古人法帖最佳的途径就是临帖,而临帖一定要入帖,就是你临帖的时候一定要做到临的像,这就是“先与古人合”。

而这个所谓的临的像也有两层含义,一层是表面看起来像,单纯地形似。这种形似看起来像,但不一定真的是与古人合,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想这其中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书写节奏的问题。举个楷书的例子,我们今天临帖学习古人的书法,书写的时候普遍很慢,这个慢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笔法的问题,还有一部分是没有注意书写节奏的问题。

我们看到很多名家经典法帖,即使是楷书,很多字都很小,例如颜真卿《多宝塔》,单字只有2.5-3厘米左右,2000多字,如果让现代人来写的话,估计要好几天,而古人往往一气呵成。因此要做到“先于古人合”不仅仅是表象临的像,更要去探索古人书写时候的节奏感,这才能真的合。

另外“与古人合”也是我们向古人学习时候的一个态度问题,学习古人的时候要“拜门而入”,要有这种内心尊重古人的心。最难的是放下自我,完全把自己原有的东西跑掉,以此虚怀之心去直面古人。

王铎《临圣教序》

因此,孙过庭早就说过: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况拟不能似,察不能精;分布犹疏,形骸未检。跃泉之态,未睹其妍;窥井之谈,已闻其丑。纵欲搪突羲、献,诬罔锺、张,安能掩当年之目,杜将来之口!”

学习书法向古人临帖,临的像不是目的,只是阶段性目标。学习书法,通过临帖来学习古人的技法,但要创出自我的风格,更是挑战。有的人一辈子就囿在古人的风格里出不来了,也就是我们说的“书奴”。

因此,临帖的时候要“先与古人合”,出帖的时候,就是创新的时候要“后与古人离”。原来跟一个书法高手聊天的时候,他说,学书法的时候要先心怀崇敬之心“拜门而入”,出帖的时候要有“破门而出”的决心。

但是,创新不代表就是完全抛弃古人,而是要更加深一步地去学习古人,就不仅仅是简单地从技法上学习古人,要深入对古人整体艺术精神的学习。这个时候需要传统人文精神的涵养和支撑。沙孟海先生在《与刘江书》所云:

“作为专业书家,要求应更高些,就是除技法外必须有一门学问做基础,或是文学,或是哲理,或是史事传记,或是金石考古。”

所以,学古与创新并不矛盾,我们必须了解古人的深沉博大,“先与古人合,再与古人离”,一开始合的是形,然后是精神相合,最后以自我的精神化出属于自己的形,神形合一那就是名家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