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坛】横看成林侧成峰——不同视角看临摹

 俯首甘为孺子儿 2019-12-09

“蓝色字”





弘扬鲁公精神,学习颜体书法



古往今来学习书法都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临摹”,书法临摹是伴随一位书家终生的问题,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从古代书论可以窥探出古人用极大的篇幅叙述:书势论、笔法论、书体论等等,而提及临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文章极少,对具体临帖方法更是少之又少。难道古人学书不临帖吗?不不不,不是古人不临帖,而是古人把临帖贯穿于书法学习的始终。写字、临帖是古代文人士大夫生活的一部分,字写得好坏可是直接关系到古人的饭碗的,因此可想而知古人重视临帖的程度是今人不可比拟的。例如,米芾的“集古字”和王铎的“如灯取影,不失毫发”“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便是典型的例子。

临帖不过就是“形”与“神”两个方面的学习,但是如何在实践中由“形似”达到“神似”的确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临帖的过程就是与实用审美较量的过程,或者是说在碑帖中寻找与实用不同点的过程。比如使用审美中对“十”字的要求是横平竖直,书法艺术审美则不然,这个横画在传统法帖中表现姿态万千,韵味无穷,左圆右尖、左细右粗、左藏右露等等,且左右形态互换,追求的是变化,是打破平衡,是对立统一的和谐。所以临帖要审美观念到位,读帖研究铁道为思考认识到位,情感到位,技法到位,形态到位,神采到位。

另外,临帖要强调笔到与心到的结合,笔到解决形似问题,心到才能达到神似的境界,笔到法不亏,但心不到就打不开法帖作者的内心世界。笔到严格来说是在模仿学习书法的技法,也可以理解为符合技法的书写,同时揣摩古人法帖,寻找总结规律性的技法。下笔需反映作者意图,考虑作者书写状态,进而更好的书写。


关于临摹还有几个重要的问题:第一,古代法帖时间的节奏体现,临摹时不仅要位置准确,笔法到位,而且要知疾涩、知节奏、知轻重第二,要不断从古代法帖得到空间变化的启示,从古人的某个空间处理方式领悟到空间造型的一般规律。第三,要揣摩古代作者的情感与法帖产生的背景。总之,临摹的重点在零临,在想,在生发一定要抱着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态度来认识临帖,掌握规律。


临摹就是与法帖对话,与古代圣贤对话。临帖者,须探古人之玄微,摹帖中之工巧,悟毫端之莫测。

跟颜真卿学书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