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份工资4000元,怎么活下去?

 妖城主 2019-10-13
前段时间,互联网招聘平台BOSS直聘发布的《2019年应届生求职趋势报告》称——
 
2019年应届生平均招聘薪资为5610元,较2018年同比提高7.5%。
 
很多网友表示,自己拖后腿了。


不过,也有人说——
 
第一份工作的薪酬不重要,能学到东西,帮助个人成长更重要。
 
这话听起来似乎挺有道理的,
但是,工资低
也有可能会阻碍我们的成长。
 
我想起了一个亲戚。
 
她读的是工商管理方面的专业,毕业后顺利地留在一家银行工作,还是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不过所在的地方比较偏。
 
实习的时候,她的工资是100元/天,转正之后是4000元左右。跟其他同时进别家银行的同学相比,她的薪资偏低了。
 
不过,她当时觉得无所谓,本来能挤进银行就已经很不错了,还能留在广州。
 
第一年,公司提供住宿,她用不着担心房租的事情,存了2万块,支助家里买车。到了第二年,工资也没怎么提,但是房租就占去了差不多1/3,加上其他各种花销,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银行的工作并不轻松,加班也不在少数。可是,别人是拿着高薪在加班,她却是廉价的劳动力,经常吐槽说——
 
我是挣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
 
每次我有什么活动邀请她一起,她基本上都是以“没钱”拒绝。前两年,她跟我说,自己在准备考公务员,想回家乡工作。不过到现在,她仍在那家银行工作,工作岗位和待遇也没有多大变化。
 
看起来,她已经变成了一只“温水中的青蛙”了。
 
当然,这是她个人的选择,没有对错。但我替她感到惋惜,本来好好的一副牌,就这样被打烂了。而其中,第一份工资对她的影响,太大了。
 
相信许多刚出来在一二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都会面临她这样的问题,一穷二白,没房没车,也没存款。
 
要靠自己在城市中立足,谈何容易。
 
由于每个月要承担房租、交通费、伙食费等等,收入不高,这意味着你要接受更差的生活质量。
 
如果这些必要的花销,就已经占去了你工资的大半。试问,你哪里还有余粮拿来支付社交活动、进行投资理财和自我投资?
 
知道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小伙伴,应该能够明白这一点。
 
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


生理需求是最低层次,也就是最基本的,包括食物、水、健康等。如果这个层次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那么其他的都不重要了。
 
正如俗话说的“民以食为天”,食物的缺乏,会让人更集中于关注吃的,其他的就显得没那么重要。
 
除了最基础的生理需求,
第一份工资,
还有可能会影响我们对自己的价值判断。
 
一个岗位的工资,就相当于一个市场定价。
 
心理学上的有个名词,叫做“锚定效应”,指的是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

换句话说,第一份工资就是一个锚点。假如你最开始的市场定价(起始值)很低,那么日后你跳槽的时候,也会受到这个薪资的干扰,工资也不会提高很多。
 
举个例子,甲和乙都跳槽到其他岗位,两人的期望薪资都是比原来工资增长20%。不过,甲原来的工资是5000元/月,乙是10000元/月。
 
如果他们的期望都得到了满足,那么差距就更明显了,日后的差距可能更大。
 
其实说到底,工作本质上是一种经济交换行为,我们付出的劳动理应得到相应的报酬。
 
追求高薪,无可厚非,相信大家也都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较好的回报。
 
高薪酬和个人职场的成长,
其实并不矛盾。
 
例如,许多大公司、大平台很重视人才策略,愿意高薪聘用人才,比如华为、BAT。而进入这些大平台的人才,也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
 
蜜芽创始人兼CEO刘楠,就曾表明自己很看重高薪酬——
 
因为能付给你高薪的地方,往往说明行业好,公司实力强或者利润率好,岗位重要或者看中你。

(刘楠)
 
不过,对于不那么重要的人才,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提供的薪酬待遇就未必如你所愿。
 
这个时候,高薪酬和就业平台这两者,就很难两全了。
 
对于家里有矿,不必过于担心生计的年轻人来说,选择更好的平台,或许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更有帮助。
 
而对于家里不仅没矿,还得赡养父母的人来说,放弃高薪酬就不那么现实了。
 
第一份工作对于年轻人来说,意义重大。就算没能去到大平台,也并不意味着没机会,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个人展现的机会很多。
 
当然,你本身要具备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性。这种人才,不容易丢饭碗,就像U盘,死机了还能换一台电脑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