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怪人二三事

 E博世界 2019-10-13

【原创首发】

郑板桥,生于1693年11月22日,逝于1765年1月22日,享年73岁;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二甲进士。

做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着。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八画兰竹。 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 但也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画作为《兰竹图》。

1693年11月22日子时郑板桥出生,其时家道已经中落,生活十分拮据。 四岁时,生母汪夫人去世,乳母费氏抚养成人。乳母费氏是个善良、勤劳的女人,给了郑板桥悉心周到的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成了郑板桥生活和上的支柱。郑板桥资质聪慧,三岁识字,至八、九岁已在父亲的指导下作文联板桥特为乳娘写了一首诗,诗前缕述患难恩抚的经过情景,诗为:

平生所负恩,

不独一乳母,

长恨富贵迟,

遂令惭恧久,

黄泉路迂阔,

白发人老丑,

食禄千万钟,

不如饼在手。

郑板桥十岁那年,随私塾先生出外游春.看见河面一少女尸体仰面朝天,头发散乱,在漩涡中打转.老师随口吟诗一首:

二八女多娇,

风吹落小桥 。

三魂随浪转,

七魄泛波涛。

吟完后连说:可怜!可怜!板桥笑着问老师:老师您 认识这位少女吗?,老师回答不知道,那老师怎么知道她正好十六呢?又是怎么知道她是被吹落桥下的呢?您又怎么看到她的三魂七魄随着波浪打转呢?老师被问住了显得很尴尬。板桥看着老师说,没事,我改一下就好了。说完郑扳桥十分沉痛地吟道:

谁家女多娇,

何故落小桥?

青丝随浪转,

粉面泛波涛。

老师听了连连点头称赞。说道:改的好,改的好!心想:你这么小就这样善于观察,尊重事实,肯动脑筋,将来一定大有作为。

郑板桥从扬州辞官回家,家徒四壁惟,携黄狗一条,兰花一盆。那天夜里,天冷,月黑,风大,雨密,板桥辗转不眠,这时候正好一小偷进来了。他想:如高声呼喊,万一小偷动手,自己无力对付,佯装熟睡,任他拿取,又不甘心。略一思考,翻身朝里,低声吟道:

细雨蒙蒙夜沉沉

梁上君子进我门。”

此时,小偷已近床边,闻声暗惊。继又闻:

腹内诗书存千卷

床头金银无半文。”

小偷心想:不偷也罢。转身便走,又听里面说:

出门休惊黄尾犬。”小偷想,既有恶犬,何不逾墙而出。正欲上墙,又闻:

越墙莫损兰花盆。”

小偷一看,墙头果有兰花一盆,乃细心避开,足方着地,屋里又传出:

天寒不及披衣送

趁着月黑赶豪门。”

1732年,郑四十岁,是年秋,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作《得南捷音》诗。为求深造,赴镇江焦山。现焦山别峰庵有手书木刻 对联“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任山东范县知县,清正廉明。 潍县知县,遇饥荒,修筑城池,迫富豪平价售粮,被密告,以赈灾不当被惩,乃辞官归去。他先后做过山东范县及潍县的县令,深入民间,洞悉民间的疾苦,终因救灾而得罪了巨室,冤枉被参,他宦情已薄,毅然辞官返里。他在潍县绅民所画的一幅竹子上题了一首诗:

“乌纱掷去不为官,

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竿。”

又为惜别僚属,画了一幅,也题上诗:

“进又无能退又难,

宦途跼蹐不堪看;

吾家颇有东篱菊,

归去秋风耐岁寒。

在扬州 曾当过十二年七品官,他清廉刚正,在任上,他画过一幅墨竹图,上面题诗:

衙斋卧听潇潇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一生多才多艺。

画竹 自谓画竹多于纸窗粉壁见日光月影的影射怪取得。曾题道:“吾之竹清俗雅脱乎,书法有行款,竹更要行款,书法有浓淡,竹更要有浓淡,书法有疏密,竹更要有疏密。”他擅写竹,更将款题于竹石间,以竹之“介于否,坚多节”来表达自我孤高的情操。

工楷隶 综合草隶篆楷四体,再加入兰竹笔意,写来大小不一,歪斜不整,自称“六分半书”,他以黄山谷笔致增强作画的气势,以“铺街、浪里插篙”形容其书法的变化与立论的依据。

擅画兰竹石 体貌书朗,风格劲峭,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兰诗中说:“作画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是姿致。”这段话,将“书”与“画”在他作品中的关系真是说得透剔极了。

书画特色 独创,着意趣味。他自谓应有“真气、真趣、真意”

诗文特性(1)去陈旧套语。(2)白话代替古典。(3)暗喻民族志节。

擅画兰竹石,其有两首诗,一为“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既点出竹之“处境”,更直接说出竹的贞定,经得起各种磨难考验,俨然是个顶天立地、昂然不屈的烈士,令人望之生“敬”。 另一首为“题画竹”:

画竹插天盖地来,

翻风覆雨笔头载;

我今不肯从人法,

写出龙须凤尾来

”前二句写画竹的气势,后二句则双写人与竹的“择善固执”及不从俗流、不为俗物的个性。 《郑燮六十自寿》: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 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 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对联: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近斗茶

难得糊涂 难得糊涂:一句平淡有味的名言。 他本是个聪明绝顶,通今博古的一代文豪,却偏偏写什么“吃亏是福”、“难得糊涂”,并煞有介事地再加上个注:“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入糊涂更难”。 一般为官者都会了解,为政得罪巨室,就难有好的下场。而板桥一反积习,其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最后,不惜扔掉热烘烘的乌纱,而宁可回到冷飕飕的上去,也正因他的率真,才能显得如此的洒脱。 他所题的“难得糊涂”,可能有两种含意,一方面似有鉴于官场中的糊涂,他难得那种糊涂,只有及早抽身。另一方面当系看透世态,为免多惹烦恼,不妨糊涂一点。他能保全这种糊涂,也算得是可人了。

板桥三绝 “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正可概其生平,也是最确切的赞颂。传统书香门第的楹联,常题:“传家有道存忠厚,处世无奇但率真”。正是的最佳写照。 举其诗集里三首题画的诗,来看郑板桥三绝--诗、书、画的高妙。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诗云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云》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作鱼竿。 《初返扬州画竹第一幅》 二十年前载酒饼,竹,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青。 从这三首诗中,悠悠然的感受到题诗如画的美外,更可闻到他关心民情,以及因案辞官的高操志节;疏放狂宕中,更见其真性情,故人有云,板桥三绝充满了三真:真气、真意、真趣,的确形容得非常贴切。

他每画必题以诗,有题必佳,达到“画状画之像”“诗发难画之意”,诗画映照,无限拓展画面的广度,郑板桥的题画诗是关注现实生活的,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他以如枪似剑的文字,针砭时弊,正如他在《兰竹石图》中云:

“要有掀天揭地之文,

震电惊雷之字,

呵神骂鬼之谈,

无古无今之画,

固不在寻常蹊径中也。”

墨竹图》题云:

宦海两鬓星,

春风高卧竹西亭,

而今再种扬州竹,

依旧一片青。

另一幅竹图题云:

我被微官困煞人,

到君园里长精神,

清香一片萧萧竹,

里面阶层终绝尘。

如《柱石图》中的石头,这也是前人画中常用题材,但很少把它作为主体形象来表现的。而郑板桥在画幅中央别具一格地画了一块孤立的峰石,却有直冲云霄的气概,四周皆空没有背景。画上四句七:

谁与荒斋伴寂寥,

一枝柱石上云霄,

挺然直是陶元亮,

五斗何能折我腰。

诗点破了画题,一下子将石头与人品结合到一块儿,可谓“画不足而题足之,画无声而诗声之。诗画互相为用,开后人无数法门。”板桥借挺然坚劲的石头,赞美。板桥赞美他刚直不阿、品格高尚的人格,同时似乎也有吐露他自己同样遭遇及气度的意思。画中的石头代表了人物形象,蕴藏着刚直不阿、气宇轩昂的品质,使人感到,此处画石头比画人更有意味,更能揭示深刻含义。 郑板桥还有很多以兰花为主题的画,也表现了一些新的内容,借题画诗发挥,对各种各样事物的看法。如:有的借兰花特征,透溢出做人胜不骄、败不馁,持平常心态的胸臆,题画诗云:

兰花与竹本相关,

总在青山绿水间,

霜雪不凋春不艳,

笑人红紫作客顽。

由兰花让人产生联想,做人要像兰花一样幽静、持久、清香,不浮不躁,不争艳。咫尺画幅,拓展无限之大,意境深邃。又如:有的借一丛丛兰花,夹着一些荆棘的自然现象,抒君子能宽容小人之大度的气质。

《荆棘丛兰石图》题画诗云:

不容荆棘不成兰,

外道天魔冷眼看,

看到鱼龙都混杂,

方知佛法浩漫漫。

另一幅《荆棘丛兰石图》题云:满幅皆君子,其后以荆棘终之何也?盖君子能容纳小人,无小人亦不能成君子,故棘中之兰,其花更硕茂矣。”板桥匠心独运,兰花中穿插几枝荆棘,画兰花与荆棘共存,表达了遇有小人,虚怀若谷、和睦共处,“历经磨练,方成英雄”的宽宏大量之胸怀,读画者亦受益匪浅。越读越感简单的植物具有高深的意境,乐趣无穷。纵观郑板桥笔下所画的兰竹石,细品题画诗,我们不难看出,他喜画兰竹石的缘由,正如他所云:“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而“为四美也”。“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在他,兰竹石,能代表人坚贞不屈,正直无私,坚韧不拔,心地光明,品格高洁等品格,因而其题画诗的字字句句,托物言志,意境深远。

郑板桥最著名就是《墨竹图题诗》了: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市,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首诗写他在任上时山东受灾,饥民无数。郑板桥整日为灾民奔波,白天劳顿,晚上思绪万千,夜不能寐。听着冷雨敲窗,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他立即联想到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于是起身展纸作画,成就此篇,送与上级使其了解民间疾苦。他又上书请示放赈,打开官仓,救济百姓。灾情严重,情况紧急,他来不及等上级批复,毅然决定开仓放粮,同时动员官人煮粥赈灾,因此得罪了上级,被罢官。

搜索

复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