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绝妙上联之悟空悟能悟净共护一主

 守拙小筑 2019-10-13

这两天在网上看到一个绝妙的上联:悟空悟能悟净,共护一主。以守拙有限的见识看来,可以称得上是自今以降千年难对!可能有人不认同……别急,先看看对对联的要求!别自己费老鼻子劲自以为对上了实际上却根本不符合对对子的要求,被我看到了不打紧,被真懂的人看到了可就贻笑大方了。

对对联讲究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合、内涵相关。比如“雷隐隐,雾蒙蒙”,两句都是一个单字名词后面跟一个叠词形容词,结构相同;“雷”“雾”是名词对名词,“隐隐”“蒙蒙”形容词对形容词,词性相对;“隐”,三声,仄声,“蒙”,一声,平声,平仄相合;雷声隐隐,雾气蒙蒙,说的都是天气,内涵相关。

回到本文的对联,先看结构、词性和平仄。悟空悟能悟净,结构为AXAYAZ;A为动词,X、Y、Z为形容词;“空”,一声,平声;“能”,二声,平声;“净”,四声,仄声。共护一主,结构为BCDE;“共”,副词,“护”,动词,“一”,量词,“主”,名词;“主”,三声,仄声。

再说内涵。“悟”意为理解、明白、觉醒;“空”“能”“净”,既可以用来描述佛家修行境界,又可以接“悟”来描述觉悟的结果——觉悟之后能“空”能“能”能“净”;悟空、悟能、悟净是《西游记》中的人物,是虚拟人物,是神仙,是佛门弟子,他们的关系是师兄弟。共护一主,护的是他们的师父唐僧;悟空、悟能、悟净和唐僧一起做的事取经,而且取经成功了。

OK,到这里下联的要求就总结出来了。结构上得满足AXAYAZ,BCDE。词性上得满足A是动词,X、Y、Z是形容词,B是副词,C是动词,D是量词,E是名词。平仄上得满足X、Y是仄声,Z是平声,E是平声。

内涵上,上联内涵太牛了,真心不好对!

内涵要求相关,那AX、AY、AZ首先得和修身养性的境界有关,而且作人物解时关系得是师兄师弟或亲兄弟或表兄弟或族兄弟,或各种(师、亲、表等)姐妹关系。

然后AX、AY、AZ得分别是人名或物名或神名,得是道家或儒家实际存在的比《西游记》成书早的古代人物或近现代人物,或是其他古代小说中的虚拟角色或虚拟物品。

最后更难的是,BCD好说,但是E就太难了!E得和AX、AY、AZ有关系,而且关系得是师徒关系或君臣关系或长辈晚辈关系,而且还得和AX、AY、AZ一起去做什么事。

到这里大家应该懂这个上联有多难对了,这样见到守拙想了半天想出来的一个不正确的下联“通密通正通妙,同尊一师”就不会太苛责了。

守拙的这个下联,只做到了结构相同、词性相对这两点。通密通正通妙,AXAYAZ,同尊一师,BCDE,结构相同。“通”是动词,和“悟”对应;“密”“正”“妙”是形容词,和“空”“能”“净”对应;“同”是副词,和“共”对应;“尊”是动词,和“护”对应;“一”是量词,和“一”对应;“师”是名词,和“主”对应;词性相对。

平仄相合这点根本就没做到。上联中的X、Y、Z分别是平声、平声、仄声,下联中的X、Y、Z得分别是仄声、仄声、平声,“密”“正”倒是仄声了,但是“妙”不是平声!

内涵相关这点,是没做好。“通”的本义是通达、没有障碍;“密”“正”“妙”既可以用来形容道家修行境界,也可以接“通”来描述通达的结果——通达之后能“密”能“正”能“妙”。通密是丘处机的字,通正是谭处端的字,通妙是刘处玄的字,丘处机、谭处端、刘处玄是南宋末年人,是实际存在的人物,是凡人,是道门弟子,他们的关系是师兄弟。只看到这里的话,单从内涵上来说对得算是很好了。

但是“同尊一师”就不行了。同尊一师,尊的是他们的师父重阳真人;丘处机、谭处端、刘处玄和他们师父一起做的事是传教。到这里就不好了!

首先是“一”这里,虽然上下联中不是不能有相同的字,但是上下联中相同的位置有相同的字这个,以守拙有限的见识来看,还真没有。

然后是师徒人数,唐僧的徒弟就三个,悟空、悟能和悟净;而重阳真人的嫡传弟子有七位,丘处机、谭处端、刘处玄只是七分之三。

最后还有师徒一起做的事的结果,唐僧师徒四人取经成功了,重阳真人师徒四人传教也成功了!传教成功这点不好,因为总的去看,实际人物和神话人物相对,道门弟子和佛门弟子相对,传教和取经相对,那传教的结果就得和取经的结果相对才好——取经的结果是成功,那传教的结果就最好是失败,但是史实是全真教传教传成功了。

总之就是,守拙想了大半天得到了一个不满足要求的、错误的下联:通密通正通妙,同尊一师。守拙的水平也就这样了,弃疗了,广大网友或许还可以抢救抢救,有抢救过来的网友麻烦评论一下,救一下守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