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临位”单元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 东亚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帝国诞生。 嬴秦虽短,不过十四载,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促进了中国大一统 “天下”观念形成。 在本次展览“皇帝临位”单元,以秦始皇陵及秦咸阳宫遗址等出土文物,当可窥秦帝国的恢弘与壮阔。 说秦朝文物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秦始皇陵了,因为嬴秦政权很短暂,想必全部精力都在天下统一上,无论陶器、青铜器、玉器等实用器或陪葬器依然延续了春秋战国风格。 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帝都咸阳的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 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400多个,其中包括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坑。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1974年春被当地打井的农民发现。兵马俑坑现已发掘3座,俑坑坐西向东,呈“品”字形排列,坑内有陶俑、陶马8000多件,还有4万多件青铜兵器。 秦俑千人千面、呼之欲出的人物塑造从形体把握、神韵处理、色彩运用、细部刻画等方面可见作者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成就。 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革促使葬俗发生了变化,出现以俑殉葬,即用陶俑、木俑等来代替人殉。“俑”的本意就是人殉,当人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之后,“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专有名词。秦兵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顶峰。 兵马俑1号坑出土的青铜剑具,剑珌、剑格、剑珌 陕西省凤翔县城西,距秦雍城大遗址15公里处,是首次在雍城郊外发现时代最早、规模最大、性质较为明确、持续时间最长的秦汉“皇家祭天台”。血池遗址入选201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血池遗址最近公布的是总面积470万平方米,确认相关遗迹3200余处,出土各类遗物2401件(组)。现在基本确认该遗址是由中心场地、各类建筑、围绕场地的祭祀坑、道路、烽燧等各类遗迹组成的“畤”文化遗存。 “天子居中”单元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各种反秦势力中脱颖而出,建立汉朝,分东西两汉历时400余载。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之一,国家统一,疆域辽阔,四夷宾服,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文学、史学、艺术和科技等诸多领域均取得了很大发展。“与天久长”展览的这个单元展品,大多是高等级墓葬中的艺术遗存。 看这个小鬼脸,汉景帝陵园的陪葬墓出的,汉代的帝陵都没发掘(但很多都被盗扰过),都是陵园或陵园里祭祀坑或陪葬墓出土的遗存。 一组错金的车马件,都是大大人物用的 张安世字子儒,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人,西汉大臣。酷吏张汤之子,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张安世在西汉的地位绝对举足轻重,其墓葬的出土文物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出土的很多随葬品都属于西汉皇帝御赐的。张安世家族墓于2008年开始,历经3年发掘,张安世和其子孙的墓葬已发现14座,仅有张安世一位后代的夫人墓未被盗过。 漏的计时,以壶孔不断向外滴水,壶内蓄水减少情况为准,所以也称为滴漏,壶盖上有孔,孔中插一带有刻度的浮箭。依据壶内浮箭的下降,读出箭上的刻度便知当时的时间。但当壶中盛满水时,因压力大而滴漏快;水量减少水压降低后,滴漏的速度又变慢,这对测时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如何使漏壶中的水位和水压保持均衡,在汉代尚未找到解决的办法。所以这时的漏壶对其校准设备如圭表和日晷存在着相当大的依赖性。 “螺蛳壳里做道场”这件东西真的很袖珍,长2.9cm,宽1.6cm,如此狭小的空间做了很多繁琐的纹饰。 1981年出土于陕西省兴平市茂陵东侧陪葬坑。通高58厘米,口径9厘米。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炉系博山炉式,两汉时期,博山炉已盛行于宫廷和贵族的生活之中。1968年在河北汉代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的错金博山炉就是见证 炉盖口外侧刻铭文一周三十五字:“内者未央尚卧金黄涂竹节熏炉一具并重十斤十二两四年内官造五年十月输第初三”。炉口外侧和圈足外侧刻有铭文,记其原为未央宫物,后归阳信家,应是汉武帝赐给阳信长公主及其丈夫大将军卫青的赏物。 底座圈足外侧刻铭文三十二字:“内者未央尚卧金黄涂竹节熏炉一具并重十一斤四年寺工造五年十月输第初四”这个炉子确实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这几个铜镇虽然表情惟妙惟肖,动作神态飘逸,足见匠人之功夫。昔年汉明帝雅好丹青,别开画室,又创鸿都门以集奇艺,天下之艺云集,当是如此才能促进汉代有如此雅趣之物。 下期预告 “与天久长”展览在“天子居中”单元,展出了多组汉代玉器,这些玉器无论从材料,工艺,艺术水平,都堪称上乘之作,且多是天子用玉。由于他们太漂亮了,我特意甄选了12件(组),每件拍摄角度还算丰富,在下期单开一篇吧。今天先预热下,周四发汉代天子用玉。 好了,周四见,喜欢的朋友记得关注公众号:“畅明轩”随时查阅馆藏精品文物图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