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论衡》之碎语杂言(14)——物势篇第十四

 紫微o太微o天市 2019-10-14

读《论衡》之碎语杂言(14)——物势篇第十四

一、

人是从何而来?这或许真的是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迷。儒者言“天地故生人”中的“天地”,或许是人类迄今无法认知的一种神秘力量,既所谓的“造物者”?可是,那“造物者”又从何来?人虽有智,却生在了本就是一个混沌之中而不知,或许这混沌便是人之源,万物之源。混沌亦有阴阳,阴阳偶合而传承世间万物,基因决定“种类相产”。人、物皆有源,事生皆有因,儒者所论“天地故生人”确如王充所评,“此言妄也。”

二、

人,仰慕天之高远,敬天信苍穹,便想象出无数天上仙神;立足于地,广袤大地是人们生存的根基。至于物种起源,天造也好,地设也罢,迄今为止任何说辞都恐均非智慧所得,想象力丰富而已。人在造物制器之时,定是有意识的,而物生器成却亦有非意识的过程。或许这便是道家所言的阴阳,即万事皆有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以“烁铜燔器”喻“天地故生人”或“天地不故生人”,皆是风马牛不相及。耕耘播种,当然是“故为之也”,“成与不熟”,有人之“故”亦有作物本身之非“故”,人之“故”,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三、

胸怀五脏,头有五官。五脏,心、肝、脾、肺、肾,人体精、气、神之源,各具功能,互为所辅;五官,耳、眉、眼、鼻、口,耳采听、眉保寿、眼监察、鼻审辨、口出纳,各司其职。中枢在于脑。脑,接受体内五脏之反馈,获身体需求之判断;纳五官所感,得外来信息之分析。脑之研判,具五常之道,择相生五行,则身健事顺;失于五常,或遇五行之克,则事不顺、身有疾。所谓天生万物,世人揣思的结论,迄今无以验证。万物之种群繁衍,实为基因传承,期间亦有突变。五行,五常,皆为道,乃智者所悟,名曰“天道”。大自然的规律,适者生存,或是真道!

四、

天有苍龙、白虎、朱鸟和玄武四精,地生龙、虎、鸟、龟四兽。古老文化玄之又玄,透着无比的神奇,浸淫其中或觉妙趣横生。我等凡人或因不解其中玄妙,故有高深晦涩之感。“五行”之论,为古代聪慧思想家所创,春秋之时盛行,相生相克之说竟将事物相互矛盾、对立发展的理论蕴含其中,于古时便是很先进的理论学说,于当世亦有重大指导意义。“五行”学说自然也有矛盾的两方面,王充在此物势篇中便对“五行”相生相克之说进行了辩驳,明言非“天用五行之气生万物”,“故令相贼害”,实为“筋力勇怯相胜服”。所谓阴阳,便是矛盾。凡事皆有两面,皆是阴阳共生,矛盾同在。阴阳调和,事可顺;矛盾对立,事生逆。这个世界就是在阴阳协调、矛盾转换的过程中得以不断发展的。这个世界既复杂又简单,这就是矛盾。“五行”之论本身就是一个阴阳共生的矛盾体。

五、

以小搏大而胜,是因小者灵遇大者拙;以弱胜强,是弱者智遇强者愚之故,所谓机缘巧合,非常态,却也颇多实例。弱小者未必灵或智,强大者未必愚或拙。适者生存,人是有思维判断力的,所以需有自知之明,认清自己,方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堂上之“论”,乡中之“讼”,是非曲直在于辨,而非在于辩。因巧舌如簧而获胜之例不乏存在,却也不要忽视了判官的明辨是非之智。这判官,狭义可指讼堂之上的执锤者,广义则是凡尘世众、历史之验。狭义判官或可欺,广义判官欺不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