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才子 | 画家· 丁杰

 llssmm44 2019-10-14
江南的才子 | 著名画家· 丁杰

丁杰 江苏南通如东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并入中央美院国画系学习。历任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主任,中国美协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全国美术展览评审委员会副主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学术顾问、特聘教授,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南通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馆展览资格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笔画学会顾问。中国政协文史馆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港澳台美协艺委会主任,中国长城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爱国拥军书画院秘书长,人民中国书画院副院长。

江南的才子 | 著名画家· 丁杰

《无峰云绕境亦幽》136x69cm 2019年

丁杰:自由奔放,浪漫抒情

文|尚辉

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主编、博导

来自江苏如东的丁杰,既是我非常熟悉的一位画家朋友,也是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同事,其人品与画品一样都非常真实、诚恳。丁杰早期的山水绘画主要受到“金陵画派”艺术风格的颇多影响,但自从来到北京创作以后,他在笔墨技法上开拓逐渐转向对黄宾虹绘画中勾、皴、点、染技法的紧密结合,并且学习得颇为深入。由此,在丁杰的山水绘画作品中形成了一种浓重而沧辣的苔点元素,这种因素在不断地升级和完善之后,既成为他用来描绘山石树木结构特征的重要手法,也进一步转化为表现烟云雾霭万千变幻的独特方式。

丁杰对江南的山水面貌有着深刻的体悟和感触。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他的山水绘画是把“米家山水”的点渍与黄宾虹宿墨法和焦墨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尽管绘画创作的主体内容仍然是具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山水园林,但由于用笔运墨的方式和技法不同,所以丁杰在早期的画面语言中显示出了一种苍茫、浑厚和老辣的风格特点。

江南的才子 | 著名画家· 丁杰

《天上人间如仙境》136x68cm 2019年

近些年来,丁杰的写生山水更多出现在大家视野之中,尤其是表现云贵高原山野乡间的“梯田”系列作品,为他的绘画创作提供了一种抽象的点、线、面组合构成关系,从而使得丁杰原本扎实的笔墨功底从焦墨浓点的理念中释放出来,并且建构成为现在的水墨山水画风。例如,丁杰在“梯田”系列作品中,更加强调和抒发笔意墨韵的志趣感和表现性,尤其着力于渲染水墨材质在宣纸上因自然渗化而形成的艺术形态,这是我特别喜欢的一点。因为在此之前,丁杰的焦墨山水绘画以及黄宾虹式的宿墨技法尚不能完全释放他的艺术个性,而且在艺术风格上也较少能与北方山水绘画体系拉开距离。然而,丁杰的新作“梯田”系列作品,可以更好地体现出他心性中恬然与放达的一面。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丁杰的“梯田”系列作品并非是水墨绘画初学者或技艺不佳的画家埋头沉浸于水墨渗化的肌理表达之中,而是通过带有传统文人绘画意趣的水墨形态来勾写山石与梯田的性格特征。而且,欣赏丁杰的作品,可以感觉到其原本的笔墨功力也在绘画中有所呈现,特别是在运笔用墨的使用技巧上,给人一种表面上看似轻松随意的视觉体验,实际却是笔墨老道、修养深厚的艺术学养。除此之外,丁杰的绘画风格也改变了中国传统山水绘画的审美程式,体现了他观察客观对象的独特视角和新鲜感受,从而形成了自由奔放、浪漫抒情的山水绘画。这是丁杰近年来艺术作品的特色面貌,希望他在未来的绘画中继续向前、深入创作。

江南的才子 | 著名画家· 丁杰

《禅心细写祥和曲》136x35cm 2019年

法古融新 自出机杼——丁杰“梯田”系列山水画作欣赏

文|王平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报》社长

说起画家丁杰,我与他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曾任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我们在工作中经常接触,而且在画展中常能看到他的作品。但毕竟我们在年龄上有些差距,对他之前的工作与创作了解不多。不过,丁杰早期的“石魂”系列作品显示出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抽象韵律之美,石头的重复排列,呈现出单纯的语言和新颖的图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江南的才子 | 著名画家· 丁杰

《梯田系列之五》42×66cm 2016年

丁杰的“石魂”系列作品显然不属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范畴,只是借用水墨的语言和载体表达了他的艺术观念。但细审作品的内涵精神,如果我们单纯地认定“石头”只是某种观念的象征,其实并不完全恰当,因为在“石魂”系列作品中描绘的景观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找到原型。例如在安徽西递的自然山石景观,从俯瞰的视角去观望就会产生与“石魂”系列作品相似的面貌。虽然我们之间从未有过深入的交流,丁杰的作品是否来源于生活的经历尚不可知,但是他的“石魂”系列作品确实改变了我们对中国传统绘画中强调诗书画印、笔情墨韵的文人画印象。可以说,丁杰的“石魂”系列作品具有很强的当代艺术品质。如果说画面中的山石物象是从现实生活中取材,但是当他将“石头”放置于传统山水绘画的脉络中时,就已经打破了传统绘画的欣赏方式,并且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强烈的视觉震撼。而在这种震撼性的背后,也说明他在绘画中表现的“石头”肯定不再是某种自然的景观,而是现代艺术语言与观念的组合与解构,这种或是发散式、或是聚集式的秩序性排列呈现出某种力量感和叙事性,所以说丁杰的“石魂”系列作品完全是一种具有主观性、表现性的山水绘画。

江南的才子 | 著名画家· 丁杰

《梯田系列之四》42×66cm 2016年

近些年来,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丁杰的“梯田”系列作品,其形式语言与传统的山水绘画不同,更多是通过点、线、面之间的穿插与重构,追求视觉图像上的流动感与韵律性。丁杰的“梯田”系列作品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原型,梯田是中国农业发展中的一个特殊时代,在很多地区都有这样的奇观,虽然其中一部分是自然形成,但大部分是人工建设,甚至是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历史产物。梯田一般是依山开采,山势有高有低,呈现的形态变化多种多样,从点、线、面的自然节奏中给艺术家带来了创作的灵感。或许丁杰曾有过类似建造梯田的生活经历,所以说“梯田”系列作品中也包含着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倾注了他对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的关注与情怀。表现梯田的绘画作品并不少,但是大多是以写实的方法来描绘表现一个时代的生活状态。与他们不同的是,丁杰的“梯田”系列作品中的现实主义精神是基于内在的关注,所以从画面的呈现来看,他仍是希望能够与中国传统山水绘画的历史脉络相互贯通,并在某种程度上对山水画的题材、语言、审美等方面力求突破与创新。

江南的才子 | 著名画家· 丁杰

《梯田系列之三》47×56cm 2016年

20世纪中国传统绘画的重大变革是从文人画转向画人文,而丁杰对于梯田的描绘也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与审美。梯田首先是一种人文景观,也就是说丁杰画的是一种现代的人文精神之美。但与此同时,丁杰的绘画又与传统绘画相互贯通,他在审美追求中强调中国传统绘画的气韵之美、笔墨之美和意境之美。例如从语言形式上讲,丁杰吸收了黄宾虹的积墨技法和浑厚华滋的山水气象,但没有落入黄宾虹笔墨的窠臼,反而把独具特色的笔墨语言自出机杼地运用到了“梯田”系列作品的表现之中。

江南的才子 | 著名画家· 丁杰

《梯田系列之二 》47×56cm 2016年

丁杰的笔墨语言与他的学术教育背景相关,他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并曾在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学习,必然会学习过西方绘画语言。而作为中国文人山水画的大师,黄宾虹艺术作品的最大价值是现代性和开放性,由于他曾与西方画家有过深入的交流与研究,因此使得他的绘画语言与20世纪西方绘画的艺术语言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关联,尤其是在积墨法和皴法中与印象派的绘画语言有相互贯通之处,所以,黄宾虹在绘画中强调的点线组合所形成的节奏和美感,也成为丁杰绘画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使得“梯田”系列作品中把点、线、面内在的形式美感激发出来,从笔墨语言上支撑丁杰的个人绘画面貌。

江南的才子 | 著名画家· 丁杰

《梦幻系列之一》47×56cm 2016年

虽然说丁杰笔墨语言的形成不一定完全是从黄宾虹的绘画中得到启示,但是他对黄宾虹积墨法的吸取以及自身的学术背景使得他更加容易贯通中西艺术语言。这便是我们观赏丁杰的“梯田”系列作品时,感觉非常舒适的原因。也就是说,丁杰在局部物象的透视上符合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而在宏观建构上又带有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一方面使得他的绘画造型能够与学院派的教学体系所建构的西方绘画中造型、光影与形式的美感进行对接,呈现出了中西融合的艺术效果,另一方面也通过对黄宾虹“五笔七墨”的汲取,坚持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精神以及运笔用墨上的章法规范。

江南的才子 | 著名画家· 丁杰

《梦幻系列之四》47×56cm 2017年

一般来说,北方地域的梯田多是山坡上的旱地,而南方地域的梯田中则多为水田,所以丁杰想要表现水的质感就要描绘物象的光影,而光影的视觉感受与中国传统绘画中通过水墨氤氲所体现的空气感和空间感又有不同,因此他运用巧妙的方式将中国传统绘画的对于空间和氛围的营造相互结合起来,从而支撑了“梯田”系列作品中追求的诗情画意,致使画面中形成了一种宛如人间仙境般的世外桃花源,呈现了一种天然的田园风光之美以及恬静温暖的农耕社会之美。虽然丁杰在创作中没有选择中国传统山水画表现的常见题材,甚至也没有南宗或北宗山水中的山石奇观,但是“梯田”系列作品仍然可以与与中国传统山水绘画的审美境界贯通起来,实现了中国绘画中强调的意境之美。因此,可以肯定地说,丁杰的“梯田”系列作品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江南的才子 | 著名画家· 丁杰

《梦幻系列之三》47×56cm 2017年

在丁杰的“梯田”系列作品中,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性特征,这也是自中国绘画从文人画向画人文转化之后,画家们进一步开阔了艺术创作的观念、视野和题材,实现了艺术表达的多种可能。而且,丁杰一直以来都是在追求面貌和审美上的创新,成为一位以现代视角进行水墨创作的山水画家。所以说,丁杰的艺术本体既立足于新时代、新风尚,建构独树一帜的个人面貌,也立足于传统笔墨,从对于黄宾虹绘画精髓的吸收中,获得现代性语言表现的内在支撑,形成了一种浑厚华滋的大国气象。因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丁杰的艺术创作是一直在努力走出传统绘画和学院经历,追求一种个性化的创作体系,追求传统笔墨的现代表达。

江南的才子 | 著名画家· 丁杰

《雪雨山川》138×69cm 2018年

当代田园山水的新篇章——品读丁杰“梯田”系列山水作品

文|于洋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研究部主任、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

当下中国山水画家在面对亘古不变的自然造化时,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是如何把传统山水图式与当代视觉经验结合起来,以个体之眼观照与呈现天地境界。而近百年以来,其实有很多的画家已经做出了的努力尝试,如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等艺术家都建构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与语言面貌。时至今日,当代山水画家的重大任务即是在传统山水和当代图式、传统笔墨和当代构成之间寻找到一条个性化的道路,当代山水画名家丁杰的艺术创作即是从传统走向当代的典型案例之一。

江南的才子 | 著名画家· 丁杰

《梦幻系列之八》47×56cm 2017年

丁杰的早期创作是以含蓄、松灵、蕴藉的传统山水和墨戏小品为主,画面整体是以淡雅为美,注重在相对浑厚丰富的笔墨语境中,赋予山水造化以天人之际的追求,可以看出这一特征是从宋元以后山水画的笔意和墨趣中吸取而来,包括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讲到“运墨而五色具”的观念,也在他的绘画中有所体现。而作为江南地域出身的画家,丁杰对传统笔墨的深入理解也有着得天独厚的基因,对于淡墨的使用非常考究,甚至有一些题跋也以淡墨介入画面,这些特征在其早期的作品中体现得十分鲜明。

江南的才子 | 著名画家· 丁杰

《方知不动是真山》136x68cm 2019年

与此同时,丁杰在作品局部的描绘语言中也吸收了“米氏云山”的积墨技法,以及黄宾虹的“浑厚华滋”和傅抱石的散锋用笔,他通过墨与韵的结合与展现,凝聚成为山水绘画的独到特色。在丁杰的“荷塘”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于大写意绘画中笔墨精神的强化,是以雄厚的焦墨与秀润的淡墨形成强烈的对照,彰显出他对自然造化的理解与认识。他将现实生活中的光色变化运用到笔墨的表达之中,让观者时常感受到画中有一种云气和雾象在流动和飘荡,从而使得画面既温润舒适,又具有暗示着时空范畴的节奏韵律,诸多因素构成了丁杰早期作品的艺术风格,这也是其长年以来面对山水造化的追求、试验、探索与践行的成果。

江南的才子 | 著名画家· 丁杰

《春有百花秋有月》136x35cm 2019年

近些年来,丁杰在描绘中国西南地区梯田的创作方向上找到了一种表现山水语境的崭新方向,建构了一种别具格趣的个人风格。他之所以选择梯田入画,在我看来是因为梯田是依靠相对平缓的汀岸、缓坡或丘陵而建,从而契合了他以“平远”视角来表现山水的方式。因此,从表象上看,丁杰的作品是在表现梯田,而实际上是通过层层结构来表现一种新的山水图式,进而形成了点、线、面之间的形式穿插与视觉重构。

江南的才子 | 著名画家· 丁杰

《洗尽铅华之一》273×70cm 2018年

早在1942年,近现代山水大家傅抱石在重庆金刚坡时,就创作了一幅表现西南地区三段山水景致的作品《初夏之雾》,画面中明确地表现了从前到后的四段山坡,是非常典型的以梯状结构来展现自然山水与人工农田的绘画,也是20世纪诸多经典名作中为数不多的接近表现梯田题材的作品之一。期间,傅抱石通过梯田的变化与表现,找到并强化了自己的语言特色,并且与散锋用笔的技法相结合形成了富有表现力的“抱石皴”。而丁杰的“梯田”系列山水作品便与傅抱石的《初夏之雾》有着异曲同工的艺术关联。

江南的才子 | 著名画家· 丁杰

《洗尽铅华之二》273×70cm 2018年

从另一个角度上也可以说,丁杰的“梯田”系列山水创作衔接了传统意义上隐逸山水题材与当代田园山水之间的关系,开启了当代田园山水的新篇章。他不仅聚焦于表现各类梯田的地势与面貌,而且把梯田与远处的山峰、近处的树石相互结合,在构图上既有俯瞰梯田的远景,亦有感受和审视梯田的中景和近景,并且在画面呈现中添加了赋彩的表现效果,从而让“梯田”系列山水创作上升到一种富有诗意情节的境界。与此同时,丁杰在一些物象的局部营造中也强化了笔墨氤氲的味道,衔接了其早年表现天地流云、墨戏趣味的文人主题山水,从而拉近了与“梯田”系列作品之间的关系。

江南的才子 | 著名画家· 丁杰

《梯田系列之一》42×66cm 2016年

丁杰的“梯田”系列山水作品同时带有较浓的写意感受,他通过梯田叠加式的线性表达,结合近处的水波汀岸和远处的烟雨弥漫,加上笔墨技法的氤氲呈现,营构了一种宛如人间仙境般的当代田园风景。例如在作品《“梯田”系列之七》中,丁杰在对于天光水影的表现中可以看到他对不同语言程式的试验和探究。尽管很多作品都是在表现同一主题,但是丁杰凭借不同角度、手法和光色等元素的运用,塑造出了梯田的不同性格与特色。尤其是在局部的视觉表现中,“梯田”系列山水作品则更多是在强调水墨的氤氲,但其中又不乏一些以笔墨线条为骨架的结构性表现,强调了梯田造型中大量客观存在的线面穿插,我们不仅可以从中看到丁杰对于当代田园山水意境表达的思考与尝试,而且能够感受到其中积淀着他对于传统山水绘画和当代审美视角的综合认识与理解。

江南的才子 | 著名画家· 丁杰

 《梯田系列之六》42cm×66cm 2016年

丁杰的“梯田”系列山水作品也表现出他艺术追求上的独到方向,梯田既是人为的农业景观,也是土地和植被构建的自然景观,从而生成了一个我们重新理解山水画的契机。这种理念类似于当代水墨画家表现高楼大厦、钢筋水泥的都市山水创作,以及表现新中国以来全国各地发展与建设的新时期城乡山水主题。因此,丁杰的“梯田”系列中所传达的世外桃源般乡村劳作的山水图景,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中国当代山水绘画多元、立体视角和面貌,这正是他以梯田作为母题的田园山水绘画对于中国当代山水画创作的独到贡献。因此可以说,丁杰的“梯田”系列山水作品,是其早年山水创作与自然造化之间的恰切契合,不仅开启了当代田园山水绘画全新面貌,而且促使其走上了一条富有学术研究价值的艺术探索路径。

整体看来,丁杰的山水画创作从早年的清淡、蕴藉的意趣,走向了一种探究人与自然关系、关照人文与社会变革的领域,他以线性汀岸的梯田造型,配合墨法浸渍在视觉张力上强烈表现,使得画面形成了一种接近抽象形式结构的意象山水绘画。这也正是这些水墨“梯田”艺术图景的动人之处。

江南的才子 | 著名画家· 丁杰

《苍茫云海间 》179×96cm 2018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