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再给医生下跪了

 楚天浩慧聪书院 2019-10-14

文丨墨非社长

排丨可乐

一、变坏的医生

阿兰说,如今的医生都变坏了。

前几天,阿兰去医院就诊,挂的是广州某三甲医院副主任医生的门诊号。阿兰进入诊室时,前一个病人还没离开,医生正指导病人在某手机APP上下单购药。阿兰正想感叹医院的互联网思维简直可怕,结果,APP提示该药已经没货了。

医生接下来的操作,直接摧毁了阿兰对医生的信任。医生面带失望,转身在就诊电脑前噼噼啪啪一顿敲打,对病人说:“去医院付费拿药吧”。原来,这APP上的药不是医院的。

阿兰说,现在的医生变得越来越像商人了。早在2017年7月,广东所有公立医院就全部取消了药品加成。也就是说,无论医生开什么药,医院一律按进价出售,不从药品上赚一分钱。所以,相同的药品医院的价格要比外面药店更加便宜。在医院有药的情况下,医生舍近求远在APP上给病人开药,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二、变坏的病人

罗凯说,现在病人也变坏了。

罗凯在心内科,经常遇见急性心梗的病人。前不久,科室接到一个大面积心梗心源性休克的病人,病人情况十分危急,不及时抢救随时会毙命。病人的家属拉着值班医生的手,痛哭流涕:“医生你救救我吧,我给你跪下行吧,我求求你了”。

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值班医生立即安排急诊手术,挽救了病人的心肌,把病人从鬼门关拉了回来。然而,病人和家属却欠费跑了。因为未交5万手术费安排手术,值班医生一年的奖金和工资被扣了。

丁香医生2016年的一份调查显示,52%的医生曾为病人垫付过医药费,人均垫付金额高达3970元。但只有45.3%的病人偿还了垫付的医药费,归还的金额不到垫付额的48%。医生治病救人反而得到这样的回报,不禁令人心寒。

三、单纯的医患关系

从医23年的李鹏程说,他非常怀念以往单纯的医患关系。1997年秋天,有个7岁小男孩误食有机氟鼠药,送到医院时已经昏迷抽搐。洗胃、解痉等对症治疗都试过了,但效果不佳,小男孩仍然间断抽搐。

情急之下,李鹏程在兽医院找到给动物用的特效解药解氟灵。把兽用药给人用,医生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小男孩现在已是昏迷抽搐状态,用药后小男孩突然死亡怎么办?经过与小男孩父母沟通并签署同意书后,李鹏程还是把药物用了。很快小男孩就不再抽搐,经过治疗也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

我们不禁反思,为什么如今的医患关系会日趋紧张、医患矛盾会日渐激化?以往单纯的医患关系,为什么与我们渐行渐远?

四、医患矛盾的根源

从病人的角度来看,因为个人负担的医疗费占比过高,看病难、看病贵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015年全国医疗卫生总费用达40587.7亿元,其中个人医疗支出占29.97%(政府医疗支出占30.88%,社会医疗支出占39.15%)。

国务院扶贫办的全国因病致贫、返贫建档立卡数据显示,2013-2018年全国因病致贫、返贫人口比例居所有致贫因素的首位,因病致贫已成为悬在所有家庭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另一方面,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总支出偏低。2015年,国家医疗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仅为6.0%,人均总费用不过2952元。同期,OECD国家平均医疗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为12.4%,人均总费用高达33813元;世界平均医疗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为9.9%,人均总费用达6948元。

换句话说,以世界平均水平为标准,2015年国家购买医疗服务的总支出应当为97272亿元(6948元乘以14亿总人口),但我们实际仅只花了40588亿元。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看病不但不贵,而且还非常的“廉价”。

事实上,这种“廉价”的医疗服务,是政府强行压低医疗服务价格、压榨医护的劳动价值的结果。2017年《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医生平均每周工作51.05小时,65.9%的医生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医生不仅要辛辛苦苦应付扎堆的病人,还要应付教学、科研、职称晋升方面的压力,而且动辄被处罚、扣工资奖金,甚至被打被杀。

医生无力反抗医院,更无力反抗政府,超时超量的工作付出,却得不到合理的回报。长此以往,难免会有医生去开不该开的院外药,去拿不该拿的红包回扣。正如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崔红平医生说的,中国有没有医生收红包?有,但大多数医生是有良知的,对病人是负责的,这种道德感是刻在医生骨子里的东西。

说到底,如今医患矛盾的根源是钱的问题。

五、重建单纯的医患关系

既然钱是医患矛盾的根源,那么加大医疗卫生费用投入,不就能重建单纯的医患关系了?可谁来承担增加的费用支出呢?

增加医疗卫生费用支出有三个来源:政府、社会以及个人。显然,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仅不能增加个人医疗负担,而且还得降低个人负担。

那让政府增加支出?说实话,政府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是巨大的,取得的成就也是举世瞩目的。但国家用钱的地方多,不仅医疗卫生事业要钱,国防、教育、养老等事业都要政府花钱。现有经济条件下,政府很难跨越式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

政府:要钱没有,需不需要再压榨压榨医生,降低医疗服务的价格?

病人:得嘞您,您就别帮倒忙了。您要逼得医生全辞职不干了,谁给我看病?

唯一的办法,是增加社会医疗费用支出。具体来讲,社会医疗费用支出包括社会医疗保险支出、商业健康保险费等。社会医疗保险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医保,2018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已覆盖13亿多人,基本实现了“低层次、广覆盖”的全民医保,很难再增加医保支出。

因此,商业健康(医疗)保险就成了重建单纯医患关系的钥匙。2018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5448.13亿元,赔付支出1744.3亿元。但我国人均健康保费支出仅389元,而2015年德国、美国、法国人均健康险保费支出分别达3472元、3131元、1588元。

按2018年健康险的赔付比例(1744.3/5448.13=32.02%),假如我国人均健康保费支出达到法国2015年的水平,我国每年将增加5376亿元的赔付支出。要知道,2018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也就57998.3亿元,这相当于给全国医护人员加薪10%!

商业医疗险还可以报销社保范围外的特效药、进口药。对病人来说,这些特效药、进口药疗效好、副作用低,能够获得了更好的治疗。

此外,许多商业医疗险都提供医疗垫付服务,为病人垫付住院押金,避免因难以筹集医疗费而耽误治疗。有医疗险垫付押金,病人也就没有欺骗医生的动机;医生没有“见死不救”的道德绑架,也能全身心投入为病人治疗。

事实上,政府已经在用这把“钥匙”解决医疗保障问题了。

保险扶贫

2019年“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时期,政府为解决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开始尝试“保险扶贫”工作。广西崇左为当地贫困人口投保“大病保险+小额保险”,江西赣州推出贫困人口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河南焦作推出“城乡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

以焦作市为例,高额医疗费用患者经过医保+商业医疗险多层次的保障,贫困户大病患者个人医疗费用负担比例可降至10%左右,有效解决了贫困人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未雨绸缪

与贫困家庭难以承担医疗险保费不同,许多中产家庭因为没有保险意识而因病返贫。

人民日报曾报道宋女士一家。她的一对双胞胎女儿,在2018年6月16日同时被查出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了给孩子继续治病,夫妻俩卖了大连庄河的房子,兑换出30万元现金。然而,他们发现按照接下来的治疗预算,最多也只够救一个。救哪个?舍哪个?因为孩子的治疗费用,一家人陷入绝境。

57岁的王女士则要幸运许多。2019年7月,王女士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被确诊宫颈癌,经过11天的住院治疗,一共花费60415元,其中医保报销20517元,个人自付39898元。经商业医疗险报销后,扣除部分免责费用后,共获得理赔款33996元。一个治疗周期下来,王女士仅个人医疗费用负担不到10%。最重要的是,这次治疗不会影响到王女士再次理赔以及来年的续保。

面对风险,我们要未雨绸缪。王女士投保的这类医疗险,可供选择的产品很多,价格也很亲民。那么我们又该如何选择呢?建议大家选择医疗险时的重点关注这四个方面:

重点1:关注保障内容

社保对于很多救命的特效药、进口药医保是不能报销的,不少商业医疗险可以突破医保限制,特效药、进口药均可100% 报销。

重点2:关注续保条件

好的续保条件是不需要重新审核健康状况的,就算理赔了,也不会拒绝续保或者单独调整费率。所以,不建议考虑续保需要审核健康和理赔情况的产品。

重点3:关注增值服务

重点关注那些实用的增值服务。比如费用垫付、外购药报销、就医绿色通道、质子重离子治疗等。而像基因检测、法律费用、健康奖励这种服务价值不大,不用过分关注。

重点4:关注保额和免赔额

很多医疗险虽然有300万甚至600万保额,但其实只是一个噱头,因为这些产品大多只报销公立医院的普通部,不可能花这么多钱。

另外就是免赔额,免赔额以下的费用,保险公司不会报销。产品的免赔额太低,理赔的概率就非常大,产品会因为价格太贵而没有保障。一般而言,1万左右的免赔额是比较合理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