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在亚洲和南美洲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因其发病隐匿,诊断时多伴有局部浸润、血管侵犯或远处转移,从而丧失早期手术治疗的机会,仅有约10%的病人可获得手术根治切除;对于不可切除胆囊癌,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吉西他滨为基础的方案是胆囊癌化疗最常用的化疗方案。然而胆囊癌吉西他滨耐药是治疗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 我们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进一步分析MBD1是否参与吉西他滨化疗耐药,发现抑制MBD1表达以后,胆囊癌细胞对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明显增加。该研究揭示了MBD1在胆囊癌恶性生物学行为调控以及吉西他滨化疗耐药中的作用,为寻找潜在治疗靶点、改善胆囊癌化疗效果提供了新的方向。相关内容近期发表于《Cancer Cell International》杂志。 Methyl-CpG binding domain protein 1 (MBD1)作为DNA甲基化调控蛋白,可通过调控基因转录参与到细胞周期、发育、肿瘤发生发展等。曾多篇报道发现MBD1在胰腺癌、结直肠癌、肺癌等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MBD1在胆囊癌中的作用尚未见研究。我们首先在我中心84例胆囊癌手术病人标本中检测MBD1表达水平,分析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发现MBD1表达水平与患者OS负相关,而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呈正相关。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实验,我们分别过表达和敲减MBD1表达,发现MBD1表达增高则胆囊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能力增强;同时MBD1可能参与了胆囊癌细胞EMT,当敲低MBD1表达时,E-cadherin表达增加,Twist1, N-cadherin和Vimentin则表达减少。 刘文生医师 上海市胰腺肿瘤研究所 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胆道肿瘤中心 徐晓武教授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胰腺微创手术 中心主任 现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副主任,胰腺微创手术中心主任,肿瘤外科微创手术平台副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兼秘书,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腹腔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促会胰腺疾病分会微创治疗学组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多区域诊治学组副组长。师从国内著名微创外科专家牟一平教授,和导师牟一平教授一起在国内率先开展各类腹腔镜胰腺和胃肠手术。历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浙江省人民医院胃肠胰外科副主任,2018年作为人才引进加盟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个人擅长胰腺及胃肠肿瘤的微创手术,开展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各类腹腔镜胰腺手术,包括腹腔镜胰体尾切除,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等。多次完成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及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会议及网络直播。个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布SCI论文10余篇,作为主要完成人(排名第二)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徐汇院区) 周二上午(浦东院区) 吉顺荣医师 研究方向:胰腺癌侵袭转移的机制研究 获奖: 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住院医师 美国胰腺病协会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优秀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第三届十大优秀医务青年 上海市启明星计划 上海市扬帆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许文彦医师 临床医学博士在读,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从医近10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胰腺肝胆、十二指肠及腹膜后良恶性肿瘤的诊治。 刘文生医师 外科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医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临床工作及研究方向:胰腺肿瘤的诊断、治疗及发生、发展机制。发表论文多篇,获国自然青年基金资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