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坑儒 这可以说是秦始皇最为臭名昭著的一件事情了。但是这件事情的始末可能和大家的想象有些出入。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 首先是焚书,政令是烧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儒家等各家经典,而不是全部;而且对于农牧和医学类的书籍,是全部保留的。真正导致这些精彩的思想大量流失的是项羽后来的一把大火。而且也有人认为史书秦朝也是有保留的,不是全部烧毁。这可以从后世的史学家比如司马迁、班固的作品中多有摘录原史(采用第一人称)的迹象得到印证。萧何当年入咸阳的时候,很有可能抢救了一批秦政府保留的各国史书。战国时代的大部头都是成堆成堆的竹简,想复制、私藏的难度可是真的高到一定程度了。所以我个人倾向于秦朝是有保留其他各国史书的。 ![]() 然后是坑儒,对于这点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认为不存在,有人认为是术士,有人认为都是儒生。比如唐代韩愈、宋代司马光,就比较赞同这是“屠术士”。即使取最后一种情况,当时坑杀的的确是儒生,这些儒生也是本身寻仙失败,或者不支持政令、私下捣乱、以古非今想要恢复周礼(分封制)的儒生,而不是说秦皇头脑一热,看你不爽凡是儒生都杀掉。 ![]() 支持坑杀的是儒生的比较著名的有东汉的王充,他考证的结果不过是“四百六十七人”而已。这才多少人,儒生何止上万,秦政府自己的博士、官员等等难道不是儒生吗?贾谊、董仲舒等相隔最近不过几十年的大儒又是怎么来的呢?他们好像也没有表现出什么不满。 ![]() 当然还有卫宏在几百年后揭露的第二次坑儒: 今新丰县温汤之处号愍儒乡。温汤西南三里有马谷,谷之西岸有坑,故老相传以为秦坑儒处也。卫宏《诏定古文尚书序》云:“秦既焚书,患苦天下不从所改更法,而诸生到者拜为郎,前后七百人,乃密令冬种瓜于骊山坑谷中温处。瓜实成,诏博士、诸生说之,人人不同,乃命就视之,为伏机。诸生贤儒皆至焉,方相难不决,因发机,从上填之以土,皆压,终乃无声”。此则闵儒之地,其不谬矣。 ![]() 不过一般不被人接受,因为只有他一个人在说,并且以秦制这样的做法很不现实。即使是真的,也依然不过是几百人。不管是更早的春秋时期,还是之后的朝代,一次株连几百儒生的情况都屡见不鲜。并不是什么大事,真正像宋朝那样号称不杀士大夫的反而是特例。 ![]() 这件事情之所以被后来者夸大,更多是因为当时秦国的制度比较严苛,六国刚刚归一、人心浮动,对此不满的情绪比较大。而后来掌握舆论的都是儒家士子,对于这种对自己极度不友好的帝王,当然是先喷为敬。真正有意思的是,那些被焚烧的《诗》、《书》等还是有不少保留下来的,而秦皇要求保留的那些实用的医学、农牧的书籍,却没有保留下来,不得不说是一种很大的遗憾。当然了,后世的儒家一向视这些东西为小道尓,没能留下来也是不奇怪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