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心理学家:真正的“挫折教育”是让孩子形成“习得性乐观”

 恬淡闲适 2019-10-15

'小时候父亲对我特别严厉,不让照镜子、不准留长发、寒暑假必须出去打工......不仅如此,每次吃饭的时候还要指责我这个不对、那个不对,弄得我经常边哭边吃。'这是中央著名主持人董卿说的话。

她的父亲从小对董卿特别的严格,虽然董卿成为了一名著名的主持人,但是她只要回忆到自己的童年就会特别害怕和无助。

董卿所受的家庭教育的方式就是如今很多家长奉行的'挫折教育',奉行这种教育方式的家长认为从小给孩子人为的制造挫折能让她提前获得'免疫',当孩子面对社会挫折的时候就会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然而,这种'挫折教育'并不是正确的,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不可避免的心理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真正的“挫折教育”是让孩子形成“习得性乐观”

错误运用'挫折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 容易让孩子形成'习得性无助'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1] ) 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家长的严格教育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惩罚,让孩子的某种正确合理的行为进行消退,当他们再次想做的时候就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做,而且脑海里浮现自己会受惩罚的样子。

正因为我们的忽视和轻视,孩子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心理疏导与恰当的教育,很可能陷入无法自拔的悲观心理。

  • 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

家长的这种错误的'挫折教育'会让孩子心里缺乏安全感,他们会觉得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被否认,即使能自我独立但仍然会害怕某种属于自己的东西会失去。

有些孩子甚至会缺乏信心感,他们会对外界的任何人树立'敌意',用保护壳来将自己保护起来,避免接触就避免遇到'挫折',这是他们认为父母教给他们的。孩子们从小接受这种'挫折教育'让他们对这个世界所抱有的世界观,价值观变得扭曲,即使当孩子们长大后进行了观念的改变,心中也会留下阴影。

美国心理学家:真正的“挫折教育”是让孩子形成“习得性乐观”

  • 对父母感到害怕和不信任

受到父母错误的'挫折教育'的孩子会容易影响孩子与父母的亲密关系,孩子也不会相信父母,将自己的秘密埋藏心底不愿意与父母交流,因为他们害怕父母,害怕父母对他们实施的'严格'教育,会让他们产生一种躲避的心理,从而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容易叛逆或者变的缺乏生气和创造力。

真正的'挫折教育'是让孩子形成'习得性乐观'

'挫折教育'其实是一种对孩子成长有帮助的有效教育方式,但是因为家长们对其含义的扭曲,往往变成了'严格教育'。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挫折教育'呢?真正的挫折教育是教给孩子如何面对挫折,提升孩子面对挫折的心理弹性。

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了一个和习得性无助相反的概念——习得性乐观,教孩子更好地面对挫折。

他认为孩子们面对挫折变得更加专注、积极、自尊自信的乐观状态,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的,而这种'训练'是需要家长建立在孩子'快乐'且'自然'的基础上进行的。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正确的把握'挫折教育'的内涵,掌握'挫折教育'正确的方式方法?下面几种方法家长要收藏好!

美国心理学家:真正的“挫折教育”是让孩子形成“习得性乐观”

'挫折教育'用得好,孩子才能有所受益

  • 家长不需要刻意制造'挫折'

家长要利用好'挫折教育'第一点就是要做到不给孩子增加额外的'挫折',比如像给孩子提一些不可能打到的期望和要求;对孩子的行为方面要求及其严格,只要稍微不正确就打骂孩子;对孩子的学习特别严格,如果没有达到相应的分数就进行惩罚等等。

然而家长一定要注意这些行为都不是正真的'挫折教育'的方式,如果家长真的想奉行'挫折教育'首先就应该避免以上的行为出现,做到理解孩子为第一步!

  • 在孩子遇到挫折时及时给予情感支持

当孩子面对挫折的时候,家长要试着去以积极的态度理解孩子,而不是说要孩子硬着头皮去面对挫折。理解孩子在遭遇挫折时,必然会产生的失落、怀疑的情绪,我们需要去接受孩子的这些情绪,并且向孩子传达,'即使失败了,爸爸妈妈也一如既往地爱你'。

当孩子遇到挫折,心里感到无助的时候家长给予的温暖可以充当孩子面对挫折的勇气,也是支持孩子积极应对的无形力量,让孩子在自然而然中学会'挫折教育'的目的:勇于面对挫折。

美国心理学家:真正的“挫折教育”是让孩子形成“习得性乐观”

  • 和孩子一起面对困难

当孩子走出了第一步,愿意自己面对挫折的时候,家长要向孩子表明一种决心:'不管结果如何,爸爸妈妈都和你一起去面对!'

家长可以尝试帮助孩子从'习得性无助'过渡到'什么是习得性乐观'(Learned Optimism),要明白,每一次的挫折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最好的成长的节点,让孩子明白原来我们可以用更正向的思维方法,更积极的调节方式,一起去解决问题,战胜挫折。

  • 教给孩子面对挫折的方法

'挫折教育'的核心内心就是教会孩子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应对挫折。塞利格曼指出,改善对一事的悲观性看法,通常会有两种策略:转移注意力;反驳。

1)转移注意法

转移注意力是一种缓解孩子在面对挫折时的负面情绪,能让孩子的情绪得到缓和,从而让孩子冷静下来才能去正视挫折,但这种方法并不是长远之计。反驳不合理的想法,在长远来看,才能改变惯性的悲观心理。

2)反驳法:'ABCDE模式'

塞利格曼提出的'ABCDE模式'是一种教会孩子们遇到挫折时应该如何应对的方法,即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分下面5步,帮孩子走出困境:

A:和孩子一起梳理不好的事情。像孩子在学校被其他小朋友们嘲笑自己,那么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先梳理发生这件事情的原因,导致这件事发生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B:确认孩子当时遇到这种事情脑子里浮现的念头是什么。比如孩子被其他小朋友嘲笑的时候有没有想打人的冲动呢?耐心询问和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并保证家长不会对他的话做出任何惩罚。

美国心理学家:真正的“挫折教育”是让孩子形成“习得性乐观”

C:分析这个想法所产生的后果。家长得知孩子在被人嘲笑的时候有打人的冲动,那么可以和孩子一起场景再现,如果孩子真的打了其他的小伙伴,那么后果会是什么?和孩子一起分析,并通过正确的引导缓和孩子的情绪。

D:反驳孩子不正确的想法。像孩子说:'如果他们再嘲笑我我一定会揍他们',那么家长应该及时反驳孩子的这种想法,并教会孩子正确的面对这件事情。家长的反驳皆在培养孩子的成长性思维,让孩子自己思考除了'打人'的方法还可以如何做?

成长性思维的核心,就是相信事情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善的,这一概念由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提出。

D:代表你成功进行反驳后所受到的激发。在孩子成功反驳了自己悲观的想法后,他就不再相信它们,往往会激发出好的想法,这就需要父母的帮助和引导,如果想让孩子的反驳使他自己更信服,就要教会孩子有理有据地跟自己'吵架'。

美国心理学家:真正的“挫折教育”是让孩子形成“习得性乐观”

我是小A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