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衡》第九卷│问孔篇第二十八(17)

 紫微o太微o天市 2019-10-15

2019年7月12日,星期五,农历己亥年【猪年】六月初十

今日品读王充《论衡》第九卷——问孔篇第二十八(17)

《论衡》第九卷│问孔篇第二十八(17)

【原文之十七】

或曰:孔子不自伤不得王也,伤时无明王,故己不用也。凤鸟、河图,明王之瑞也。瑞应不至,时无明王;明王不存,己遂不用矣。

夫致瑞应,何以致之?任贤使能,治定功成;治定功成,则瑞应至矣。瑞应至后,亦不须孔子。孔子所望,何其末也!不思其本而望其末也。不相其主而名其物,治有未定,物有不至,以至而效明王,必失之矣。孝文皇帝可谓明矣,案其本纪,不见凤鸟与河图。使孔子在孝文之世,犹曰“吾已矣夫”。

【拙解】

有人说:孔子不是因为自己未能成王而伤感,伤感的是当时没有圣明君王,所以自己不受重用。凤凰、河图,是出圣明君王的祥瑞之兆。祥瑞应验未现,说明当时没有圣明君王;没有圣明君王,自己便不受重用。

引出祥瑞应验,何以引出?任用贤能,治国稳定功业有成;治国稳定功业有成,则祥瑞应验便会出现。祥瑞应验出现以后,亦不再需要孔子。孔子所期望,岂不是本末倒置!不思虑根本却期望末枝。不品那些君王如何却只言那些凤凰、河图之类是否出现,治国尚有不安定,祥瑞之物没有出现,所以以祥瑞之物是否出现而证明君王是否圣明,必会出错。汉文帝可称圣明,查《史记·孝文本纪》,未见有凤凰与河图出现的记载。假使孔子生在汉文帝时期,也仍然会说“我也就这样了”。

【小议】

上一段,王充曾言孔子因为未能成王而感伤慨叹“吾已矣夫”。此段是针对他人的说法,“孔子不自伤不得王也”,而是“伤时无明王”,直言孔子“不思其本而望其末也,不相其主而名其物”,再批“孔子所望,何其末也!”由此看来,王充对孔子的处世哲学是持批判观点的。孔子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呢?古时是否确曾出现过凤凰?起码至今也没有任何考古实例证实;那么“河图”,也就是在黄河出现的“黄龙负图”奇景,又如何呢?龙的实例证明尚且没有,又哪来的“黄龙负图”?如此说来,孔子何需“悲心自伤”?自古以来,有过“明王”,太平盛世也有过,而那些所谓的“瑞应”不过是世人美好的心愿,亦或是“明王”身边谄媚者的凭空杜撰,只为博那所谓的“明王”欢心而已。


王充(公元27年-97年),字仲任,东汉时期思想家,唯物主义者。

《论衡》共三十卷,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仅存篇目,实存八十四篇,是东汉思想家王充重要的唯物主义著作,展示了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但也包含了一些重“命”思想。《论衡》的出现,在中华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由于作者身处的时代使其世界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影响其著作的历史重要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研究和对待历史经典和思想文化的科学态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诸子百家各有千秋。品读国学经典,从中汲取有益养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