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1卦泰卦:九二爻“包荒冯河”

 挑灯看剑AAAAA 2020-09-18

11.4.2九二爻

【原文】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白话】

九二:九二犹如见龙在田,也像有德大人横空出世,云行雨施广播恩惠,生养万物造福民众。

九二既有容括四荒的胸襟,又有涉越冰河的勇气,既不遗弃远方贤者,也不近处结党营私。之所以能这样,是因为九二不仅自己刚中,鼎力辅助六五君王,也能得到柔中君王的佑助。

小象传说:九二心胸广阔足以包容天下,与六五相互辅助持中治世国泰民安,这是因为九二得到了六五君王的支持,还能遵循天道中道而行,故称“得尚于中行”。这样既能将自己的德行发扬光大,又能光大人世间的盛世,故称“以光大也”。

【解读】

11.4.2.1第二个阶段,草木蓬勃生长,君子也在全力致泰。

九二为泰卦之主爻,是“致泰”的主力干将。泰卦中下乾卦三阳和上坤卦三阴都紧紧抱团,就像初九爻所说的“拔茅茹以其彙”,拔起一根茅草连起一大束,但一直这样是不行的,天地间阴阳要交合,人世间君臣君民要沟通。

所以到了九二爻,就要开始天地交泰了,九二之臣和六五之君上下正应,也造就了人世间的通泰局面,正因为九二和六五正应,所以使九二具备了“容括四荒,勇涉冰河,远不遐遗,近不营私”这四德,才能全力致泰。

11.4.2.2具备了乾卦九二和坤卦六五的品德。

第1卦乾卦九二爻辞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孔圣人在《文言传》中称赞乾卦九二,“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大意是“龙出现在大地上,得以展现大人之德”,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人有龙德而居正得中,日常说话能守信,日常行为当谨慎,防止邪恶而保持真诚,造福社会但不自夸,德性广博而化育人”。《周易》说“龙出现在地上,得以展现大人之德,这是君王之德”。孔子继续赞扬九二之德曰“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大意是,君子学习以积累知识,互相问答以明辨是非,宽宏大量与人相处,以仁爱之心指导行动。

坤卦六五爻辞曰“黄裳元吉”,孔子在《文言传》中赞扬坤卦六五爻时说“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大意是,六五君子效法中央黄土之道以通达事理,处于尊贵正位而以修身为本,美德蕴藏在内心,畅达于全身四肢,然后才表现在事业上,这是美德之极致啊。

从孔圣人的赞美言辞中可以看出,乾卦之九二与坤卦之六五的美德何其多也,现在乾九二与坤六五齐聚于泰卦九二爻一身,他们相互配合,如何不能成就天下通泰的局面?

11.4.2.3“包荒”,用天包地的天象展现九二的宽大胸怀,用春天开荒的日常耕作赞扬九二的积极作为。

从天地来看,周易以阳包阴,以天包地,古人认为天圆地方,现在天在下,地在上,天地已经交接在一起。初爻和二爻代表大地,初九为地下,九二在地面,天就像一个锅盖,苍穹般盖住大地护佑大地,故称“包”。

九二为下乾中爻,六五为上坤中爻,九二向上正应六五,则要走过上互震卦,震卦为雷,时节为阴历正月,有春天“开垦荒地”之象,故称“荒”。

合起来就是“包荒”,象征君子能行中道柔道,既像苍天护佑荒蛮大地那样有包容一切的胸襟,还能借震雷之势积极作为。

11.4.2.4“用冯河”,用“马涉越冰河”作比喻,展现九二进取的急迫和勇气。

“冯”读作(ping), 形声字,繁体字为“馮”,从“马”从“冫(bing)”,不是三点水的“氵(shui)”旁,而是三点水变为两点水的“冰”旁。

从天地时序和自然现象来看,九二爻处下互兑卦为“泽水湖泊”,处下乾卦为“寒”为“冰”,时序为正月的初春,河面湖面的冰还没有融化。上一卦履卦九四爻也有“如履薄冰”之象,不过那是指初冬还未冻结实的河面,两卦有别。

从动物和人的作为来讲,九二处下乾之中爻为“良马、健行之马”,也为“大车”,注意坤卦是“大舆”,指的是装载货物的车厢空间,而乾卦是“大车”,指的是车舆的强劲的动力系统,两者有别。

“马”和“冫(bing)”合起来就组成了一个“冯”字,九二与六五正应,六五处上互震卦之极,震为“雷”为“健行”,整个连续的卦象就是乾之健马拉着大车,健行在快要化冰的河面上,不用渡船而徒步过河。这是取九二阳爻本质刚健的特性,同时又与六五正应,这样才能形成河面结冰健行的有利局面,如果不与六五正应,九二就不能前往,也不会进入下互兑卦到达上互震卦,故称“用”。

在周易中,古人视渡过大江大河为最艰难的事情,这当然有大禹之前洪水泛滥的因素在内,另外在现实生活中渡过湍急的江河也是很艰难的,即使到了现代社会,一些落后地区人们住在江边隔岸相望,仍然望河兴叹。

在周易中,有“利涉大川”和“不利涉大川”的断语,“利涉大川”一般要用“船”,卦象中既要有“坎水”或者“兑泽”,又要有“离卦中空之木”之船,“巽卦之大木”乘着“巽之风”,划船乘风顺利渡过江河,是为“利涉大川”,表示可以克服一切困难。“不利涉大川”是表示没有舟船和风势之利,当然只能站在岸边徒然悲叹。

在本爻中,九二身处兑泽,但兑泽与乾卦相重,兑泽的冰还未化,虽然没有舟船之利,但乾之良马健行,还是能够徒步过河的。本义为车马在快化冰的河面上跑得飞快,象征九二顺应天时积极进取,恨不得一日千里的迫切心情。

后人在“馮”字下加了一个“心”,造了一个“憑”,是“凭”的繁体字,形容人心理上有“凭借、依仗”,马上就勇气倍增的意思。

11.4.2.5“用冯河”是成语“暴虎冯河”中“冯河”的出处。

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成语“暴(pu)虎冯(ping)河”,《诗经·小雅·旻天》写道“不敢暴虎,不敢冯河”。

形容猛士的胆色和勇气,“暴虎”是徒步伏虎或无车搏虎,“冯河”是徒步涉冰河或无舟渡河”。有些学者的解释有不妥之处,一是解释成“徒手伏虎”,古人贵族狩猎,或骑马或乘车,尤其是与老虎这样凶猛的山中之王搏斗,再勇敢也不可能是徒手没有武器,充其量只为徒步无车。像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水浒传》中武松棍棒打死老虎,《智取威虎山》中杨志荣用的是枪,都为徒步而非徒手。

其二,一直以来都把它当成贬义词,其实最早应该是褒义词。当成贬义词的根源是《论语·述而》的“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猛一看是贬义词,但细细琢磨应该还是褒义词。这是因为孔圣人施教是因人而异的,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性格,进行不同的教导。孔子这句话是针对自己的学生子路说的,孔子平时屡次谈到子路的勇敢莽撞刚强,甚至有一次还说到“若由也,不得其死然”,“由”是子路的名,名“仲由”,字“子路”,孔圣人断言仲由恐怕不得好死,后来子路确实也是因其刚强而被杀。圣人告诫子路要有所抑制和谦退,实际上孔子一直都不否认子路的胆色勇力和做事果断。

“用冯河”是成语“暴虎冯河”中“冯河”的出处,上一卦履卦六三爻是“暴虎”的出处,履卦六三爻辞曰“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上刀山下火海视死如归,两卦合起来就组成了“暴虎冯河”这个成语。

11.4.2.6“不遐遗”,描述九二心胸和视野都很宽广,不遗弃任何一个人。

“遐”从“辶(chuò)”从“叚(xiá)”,“叚”意为“非原居地、借居地”,“辵”与“叚”联合起来表示“远走外地”,引申为“遥远”,与“迩”相对,《千字文》中写道“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天高地远,六五处上坤卦中爻,坤为土地为民众,大地宽广无边。九二处下互兑卦之初,兑为“脱离”为“附决”,引申为“遗、遗忘”。上坤为远方之臣民,九二如果处于下互兑卦静止不动,则有“遗”之象。但现在九二与六五正应,上往坤地,所以从爻象上看是“不遐遗”。

11.4.2.7“朋亡”,赞扬九二不结党营私。

“朋”是同类,“亡”是失去,下乾之三阳爻属于同类为“朋”,初九爻也说了“拔茅茹,以其彙(hui)”。中国人最痛恨结党营私,三阳根系紧紧连在一起,俗话说“打断骨头连着筋”,常言道“上阵父子兵”,在泰卦的有利时机,九二爻既刚且中,不为私利而为大公,这就是“远者不遗,近者不呢”的品德。 

从卦象来看,“朋”是古代货币单位,五贝为一朋,也有说十贝为一朋,反正指金钱财富。下乾为“金”为“玉”,六五处上坤卦对应的数字是“十”,“十贝”为“朋”。同时九二处下互兑卦,兑为“缺”为“毁折”,金玉破损了故称“亡”。合起来组成“朋亡”一词,马上就有了全新的寓意。

“朋友”表示两层含义,在古代同窗为朋同志为友,下乾之三阳爻都为“朋”,九二身处兑卦为“附决”,朋友散开不结党营私,这同样是因为九二与六五正应,九二上行进入兑卦,破坏了乾之铁板一块,形成上下相应的通泰的大好局面。

周易中共有十个卦提到“朋”,其余九卦分别为,第2卦坤卦“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第16卦豫卦九四爻“勿疑,朋盍(he)簪”,第24卦复卦卦辞曰“出入无疾,朋来无咎”,第32卦咸卦九四爻“憧憧往来,朋从尔思”,第39蹇(jian)卦九五“大蹇,朋来”,第40卦解卦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第41损卦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第42益卦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第58兑卦《大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11.4.2.8后世曹操可以作为九二爻的一个代表。

九二内心刚毅果敢,外表柔和宽大,能以中道行事,上有六五之君提携,远不遗贤近不营私,是泰时的治世能臣。

《三国演义》中许劭称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闻之大喜,曹孟德有包举宇内,并举八荒之气概,曾作《短歌行》以述其志,“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脯,天下归心”,可谓刚柔兼而有之。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也描述了曹操当年的气壮山河,他写道“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11.4.2.9“得尚于中行”和“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孔圣人加以阐释,赞扬九二和六五通力合作,光大人间盛世。

“得尚于中行”是揭示九二君子“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的原因,孔圣人加上一句“以光大也”,是展现其致泰的巨大作用。

“尚”是佑助辅佐的意思,这一切都得益于九二与六五正应,九二前往汇合六五,才在卦象上形成了“包荒、冯河、不遐遗、朋无”四德。“尚”在此有大象传中“左右”的意思,从方位的“左右”引申为“佐佑”,九二身处下互兑卦方位为“右”,六五处上互震卦方位为“左”。九二和六五各居上下卦的中爻,故称“中”。上互震卦为雷为足为进,故称“行”。连起来的卦象就是,九二与六五上下相应君臣相得,九二“佐”六五,六五“佑”九二,跟随天地大道前行,共同开创了泰卦的大好局面,故称“得尚于中行”。

“以光大也”,展现其致泰的巨大作用,“以”,因为由此。“光大”,既光明又盛大。九二为臣,处下互兑卦为月亮,相对应则把圣明的六五君王比作太阳,月亮只是反射太阳的光明,故称“光”。九二上应六五,六五处上互震卦雷声隆隆声势浩大,六五处上坤卦大地也无边广大,故称“大”。

引申到人事上,虽然九二已经见龙在田,但初出茅庐,刚刚展现出大人之德,成就还不是很大。只有得到六五君王的支持,到了上坤的广阔天地才能大有作为,只有把自己的抱负与在上的万民联系在一起,才能光大盛世成就大业,故称“以光大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