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MSS型肠癌免疫治疗的现状与未来丨2019CSCO第壹现场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10-15

微卫星稳定(MSS)型结直肠癌约占晚期肠癌的95%,对现有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耐药。如何克服耐药,提高对免疫治疗的敏感性,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次2019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年会期间,中国医学论坛报特别邀请到结直肠癌领域的几位中青年专家——北京协和医院赵林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晰程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刘静教授,做客第壹现场,由赵林教授担任主持专家,针对MSS型肠癌免疫治疗增敏、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探索,以及未来联合治疗的发展方向等话题展开讨论,为广大与会学者今后开展临床研究和进行临床实践提供思路与方向。

现整理本场直播的精彩内容,与更多读者分享。

点击观看视频

Q

MSS型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增敏

赵林教授:

2019年REGONIVO研究的初步成功引起广泛关注,将PD-1单抗和肠癌三线标准治疗瑞戈非尼联合,取得了36%的有效率。目前Ⅲ期研究已在酝酿中,临床中各中心也已经在尝试这样的组合。PD-1单抗与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的成功带来一个很好的方向,但另一项联合免疫治疗研究IMblaze370是将PD-1单抗与MEK抑制剂联合,Ⅱ期研究取得了20%的有效率,Ⅲ期研究与瑞戈非尼进行头对头比较时,有效率只有2%~3%,总生存(OS)与无进展生存(PFS)都不优于瑞戈非尼。IMblaze370 Ⅲ期研究的失败给免疫治疗增敏带来了很大的困惑。

在理论上,PD-1单抗与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协同作用有一定的依据,临床上PD-1单抗与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在肾癌中已被指南推荐,在肝癌中的初步结果也不错。在结直肠癌中REGONIVO研究也取得初步成功,而MODUL研究中贝伐珠单抗+FOLFOX联合PD-L1单抗却是阴性结果。因此,不同组合有成功也有失败,不同抗血管生成药物可能会有不同的作用,如瑞戈非尼作为多靶点抑制剂,不仅抑制了VEGF,还抑制了FGF等通路。

王晰程教授:

REGONIVO研究对临床医生还有两个提示:第一,目前很多中心都会尝试类似的方案,可能疗效并不如报道的理想,具体原因还需要更多的数据积累。第二,REGONIVO入组的胃癌患者中,部分是既往接受过免疫治疗后进展,联合瑞戈非尼还取得了非常好的客观缓解。这对高微卫星不稳定(MSI-H)型的患者也有一些提示,PD-1单抗耐药后可尝试联合CTLA-4或瑞戈非尼。而IMblaze370研究Ⅱ期很好,Ⅲ期结果是阴性的,提示一定有一小部分患者可以从治疗中获益,但被未筛选的人群稀释了,能否精挑细选这部分真正受益的人群至关重要。

Q

MSS型结直肠癌biomarker的探索

刘静教授:

MSS型肠癌目前并没有可用于优势人群筛选的biomarker,最主要的原因是MSS型肠癌几乎都是免疫治疗无效的患者。对于biomarker,我的理解是对于一组异质性较强的群体,比如最常见的胃癌,一部分患者是无效的,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biomarker挑选有效的患者。但MSS型肠癌对PD-1单抗治疗几乎都是无效的,就无法通过biomarker去筛选有效的人群。包括目前研究非常热的PD-L1表达、肿瘤突变负荷(TMB)等,以及正在探索中的免疫评分、γ-干扰素signature等,在MSS型肠癌中都不是一个很好的biomarker。未来应从分析耐药原因着手,在联合治疗上取得突破,在此基础之上再用biomarker筛选优势人群。

王晰程教授: 

从TCGA的大数据看,MSS型肠癌患者的TMB不会太高,TMB可能不是一个好的预测因子。近年关于肠癌分子分型的研究,将其分为CMS 1-4型,其中4型是表皮间质转换型,在肿瘤周围有很多淋巴细胞浸润,但淋巴细胞进不去。联合瑞戈非尼或其他免疫调节剂以后,把这部分免疫治疗不敏感的人群变成敏感人群,是值得期待的。目前CMS分型在临床上操作困难,也许未来会看到一些新的曙光。

赵林教授:

CCTG CO. 26研究是对于多线治疗失败的MSS型肠癌患者,应用PD-L1单抗联合CTLA-4抑制剂,对比安慰剂OS有2.5个月的延长。今年公布的亚组分析选择 TMB 28 作为cutoff值,TMB大于28的患者OS获益更明显,为何选择28?

刘静教授:

MSS型肠癌患者TMB超过10的已经很少,cutoff值定为28很高,可能要看一下具体的检测和计算方法。另一种可能性是这部分是高度选择的,并不能代表我们临床中的MSS型肠癌患者。对于这一阳性研究结果的个人看法:这只是一项Ⅱ期研究,还需要更多患者验证,对此研究的解读还需谨慎。虽然P值达到了统计学差异,但绝对的OS获益只有两个月左右,到了Ⅲ期研究这一优势是否存在值得担忧。对于目前正在进行的包括REGONIVO这些小样本有些成功苗头的研究,均还需要更大的样本进一步证实。同时期待这类研究中关于biomarker的探索性分析,可能会对未来的研究提供更好的思路和线索。

Q

免疫治疗联合放疗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展望

王晰程教授:

在MSS型肠癌中,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研究并不多,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中有一些研究是PD-1单抗联合放疗,但并未取得更好的疗效。MSS型肠癌对免疫治疗不敏感,放疗理论上可以释放新抗原,是否能改变耐药还需更多数据支持。

赵林教授:

对于放疗,2019年公布了许多小的Ⅱ期研究,包括晚期肠癌应用PD-1/PD-L1单抗联合CTLA-4,再加上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SBRT),有效率达到15%。对于直肠癌,同步放化疗后序贯应用免疫治疗,病理完全缓解(pCR)可以达到30%,同比标准的卡培他滨同步放化疗的pCR率大概15%~20%,似乎有些提高,这种大剂量放疗可能有改变免疫微环境的作用。 

Q

未来MSS型肠癌免疫治疗是否应该放弃,该如何努力?

刘静教授:

不能放弃,毕竟MSS型占了结直肠癌的95%。基于CMS分型探索MSS型肠癌免疫耐药机制有很大潜力,如 CMS 4亚型普遍存在TGF-β高表达,应用TGF-β抑制剂与PD-1单抗进行联合治疗,国外正在做相关尝试,这种先找病因再对症下药的免疫联合模式,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冷肿瘤一定有各自不同的原因,关键是如何找到原因。

王晰程教授:

MSS型患者应用单药PD-1单抗疗效欠佳,但联合其他药物会使一部分患者对免疫治疗敏感,如CTLA-4、瑞戈非尼,都可以去试。但总体上仅有10%~20%是获益的。毕竟MSS肠癌中,比如左半肠癌,对传统化疗和靶向治疗也是敏感的。而对化疗和靶向治疗不敏感的右半肠癌,免疫微环境更活跃,周围已有大量杀伤淋巴细胞,但因为对肿瘤起保护作用的巨噬细胞而攻不进去。通过不同药物调节把“外壳”打开,让免疫细胞进去杀伤,将会使一部分人从联合免疫治疗中获益。

赵林教授:

未来对于MSS型肠癌患者的免疫治疗,应是基于CMS分型进行有针对性的联合,而不是对泛人群进行联合。联合放疗也值得探索。联合的顺序也是个问题,是同时联合还是序贯联合,因联合治疗将免疫细胞也杀死了,可不可以考虑先免疫再化疗,或先化疗再免疫,或免疫联合时化疗就不用那么高的剂量,等等。总之,MSS型肠癌在免疫治疗中,没有结果的一定是最有前途的,也给各位专家提出了考验和研究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