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衡》第十卷│非韩篇第二十九(10)

 紫微o太微o天市 2019-10-15

2019年7月21日,星期日,农历己亥年【猪年】六月十九

今日品读王充《论衡》第十卷——非韩篇第二十九(10)

《论衡》第十卷│非韩篇第二十九(10)

【原文之十】

治国犹治身也。治一身,省恩德之行,多伤害之操,则交党疏绝,耻辱至身。推治身以况治国,治国之道当任德也。韩子任刑独以治世,是则治身之人任伤害也。韩子岂不知任德之为善哉?以为世衰事变,民心靡薄,故作法术,专意于刑也。夫世不乏于德,犹岁不绝于春也。谓世衰难以德治,可谓岁乱不可以春生乎?人君治一国,犹天地生万物。天地不为乱岁去春,人君不以衰世屏德。孔子曰:“斯民也,三代所以直道而行也。”

周穆王之世,可谓衰矣,任刑治政,乱而无功,甫侯谏之,穆王存德,享国久长,功传于世。夫穆王之治,初乱终治,非知昏于前,才妙于后也;前任蚩尤之刑,后用甫侯之言也。夫治人不能舍恩,治国不能废德,治物不能去春。韩子欲独任刑用诛,如何?

【拙解】

治理国家犹如个人修身养德。修养自己的品德,若是缺少施予恩德的品行,多有伤害他人的操行,那么结交的亲友党朋便会疏远绝情,耻辱将会降于已身。用个人修身养德的道理推理治理国家,那么治理国家之道当是用道德。韩非子主张只用刑法便可足以治理社会,这是修身养德的人用伤害他人之法。韩非子岂能不知使用道德之法为好?他认为当世社会衰败世事改变,百姓民心奢靡浅薄,故而创立法家学说,专心使用刑法。世间不可缺少道德,犹如每年不可断绝春天一样。若称世间衰败难以用道德治理,那么可以说年景乱便不可以春生万物吗?君王治理一个国家,犹如天地使万物生长一样。天地不会因为年景乱而缺了春天,君王不应因衰败之世而弃德。孔子说:“如此对待其民时,夏、商、周三朝代才能得以正道而行。”

周穆王之时,社会可谓衰败,他采用刑法治理国政,混乱而且无用,甫侯向其谏言,周穆王施以德政,得以长久统治其国,功绩传颂于世。周穆王治国,初始混乱后来治理好了,并非他初始昏庸,后来才智高明;先前使用蚩尤的刑法,而后采纳甫侯谏言。治人不能弃用恩惠,治国不能废掉德政,种植作物不能失去春天。韩非子欲只用刑法杀人,如何可行?

【小议】

国家安定需用严明法制保证,社会秩序需靠崇尚道德维系。法与德,失一将使社会失去平衡,国家陷入混乱。韩非子的法家学说,秦王用之一统天下,后世大治之朝无不以其为治国之纲。历史上的法家,确实有些人过于依赖重典,常被诟病为苛政。但那些实例做法并非法家学说真正所倡导的,只是被借题发挥罢了。德与法并不矛盾,各有所专。治国之道,当二者相济互补,既要崇尚良好道德,亦应严守法律秩序。身为凡尘百姓,自当善心、善为、守规矩。


王充(公元27年-97年),字仲任,东汉时期思想家,唯物主义者。

《论衡》共三十卷,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仅存篇目,实存八十四篇,是东汉思想家王充重要的唯物主义著作,展示了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但也包含了一些重“命”思想。《论衡》的出现,在中华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由于作者身处的时代使其世界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影响其著作的历史重要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研究和对待历史经典和思想文化的科学态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诸子百家各有千秋。品读国学经典,从中汲取有益养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