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规矩,先来给大家做一道题: 题目 根据下列情景,把对话补充完整。(4分) 一天,小明和同学到学校附近的十字路口当小小交通执勤员。当红灯亮起时,一位大妈无视来往车辆想横穿马路,小明拦住她说:“ ”。大妈不耐烦地说:“我急着去办事,红灯一等就是几十秒,我等得起吗?”这时,小红走过来对她说:“ ”。大妈听了,终于耐心地站着等待绿灯。 这道题的空白处要填什么? 成年人面对这道题应该是得心应手的,甚至可能还会觉得:这也能成为题目?不就是平时的一个普通社交场景吗? 没错,这是一道题,一道“口语交际”题。 或许题目对于大人来说并不难,毕竟平时都在接触社会生活,但对于基本都处于单纯学习环境里的孩子们来说,却并非那么简单。 这道题的满分标准是: 注意说话的对象、要有称呼、语言要文明得体、所说的内容必须符合话语的情境。 答案 示例1:小明:“大妈(奶奶),请别闯红灯,车辆很多,非常危险”。小红:“大妈(奶奶),闯红灯会有生命危险,再大的事情也比不上生命重要,请您再耐心等待几秒钟好吗?” 示例2:小明:“大妈(奶奶),红灯停绿灯行,闯红灯非常危险,您再等等,绿灯亮了再过马路”。小红:“大妈(奶奶),等红灯只需几秒钟,闯红灯万一出危险岂不更耽误您办事?” 那为什么很多孩子却做不好这样一道简单的题目? 原因简单粗暴地总结就是:“不会得体地说话”。 我们常常说:“会说话就等于情商高”。 虽然两者不一定划等号,但也八九不离十,“会说话”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也实在无需多言,实为重要至极。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颇为重视了。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总目标第9点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那在语文教学中,要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呢?又如何在一起呢? 皮皮老师今天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个: 口语交际与整本书阅读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先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为例。 在课标当中,第二学段(3~4年级)在口语交际中的阶段目标是: 阶段目标 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如何做到这几点,就要看看分别分布在不同单元的口语交际模块的精准训练了。 先来看看(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的几个主题单元: 我的暑期生活 第一单元 名字里的故事 第四单元 身边的“小事” 第七单元 请教 第八单元 每个口语交际模块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要求都不一样,参见以下表格:
那这样的“口语交际”模块在教学中最怕遇到什么? 最怕变成“任务式教学”、怕孩子不参与或不知道如何参与。 因为很多“口语交际”的话题必须让孩子说出“自己的事儿”,但很多孩子未必愿意在众人面前吐露心声。 所以我们必须设计得有趣,悄无声息地打破“心理隔膜”,才能让孩子积极参与到互动中来。 那么,与名著阅读结合,从书籍中找例子的教学方法,就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不懂得如何说自己的故事,那么说说别人的故事总是乐意的。 我们可以从名著中选取相应的话题,让孩子们进行交流讨论,并且还能在互动中增加对相关名著书籍的兴趣。 所以今天,皮皮老师要给各位推荐一本神奇的小学生优秀读物《窗边的小豆豆》。 为什么说它神奇? 因为这本书籍的故事几乎可以贯穿所有中低年级的口语交际课堂,用此书中的故事情节作为“口语交际”趣味引导,能让学生迅速并乐于参与课堂。 先随机选取一个三年级第四单元的口语交际模块:“名字里的故事”作为例子: 在《窗边的小豆豆》中,有一篇文章叫“名字的由来”,在文章里,简单介绍了书中主人公“小豆豆”这个有趣名字的由来。 因此,我们可以让孩子分享自己在书中了解到的“小豆豆”名字的由来(要求:“把了解到的信息讲清楚”),在ta分享的过程中,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听完以后,要对所发言同学阐述的内容作出简单的回应(要求:“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礼貌地回应。”) 如果时间充裕的话,还可以在班级开展“速读”游戏,课堂上让孩子们速读完这篇“名字的由来”的文章,读完后盖上课本,回答老师的提问。在孩子回答过程中,教师再进行不断引导互动,慢慢达到教学目的。 那三年级其他单元的口语交际还可以使用《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哪些文章进行兴趣话题导入呢? 见下表:
将书籍对应文章融入单元相关口语交际课堂里,就能创设出人人可参与、个个爱参与的互动式课堂啦! 我是分割线 作者简介:皮皮老师,全名庄玉萍,《疏读》品牌创始人,一起学语文专栏作者、讲师。整本书阅读相关课程:《中考必考名著冲刺训练营》《必考名著极速导读》《会读一本书》《读写启蒙》,小学生语文教学相关课程:《阅读理解一阶/二阶/三阶》《拼音与阅读》《识字与写话》等,讲座邀约等业务请联系皮皮老师工作微信号:zyping6,非诚勿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