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时上学”从建立“任务意识”开始。 源于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出现的“行为规范的断层”:培养孩子建立时间观念,是幼小衔接一个非常重要的衔接环节。 第壹阶教育基础理论(一) 下面介绍的几个类型的“清晨计划”,可以适应不同性格的孩子,家长们不妨试一试。 1.“一目了然”型清晨计划 有时候,你会觉得,为什么这么简单的几件事,还是要做成 “提醒板” ?但你仔细观察自己的孩子,就会发现,小孩是一种注意力会被无穷新鲜事拉走的“动物”,也许上完厕所就被窗边的鸟儿吸引过去了,所以用这样的方式建立顺序感、节奏感,的确会很有效。 这个。 比如,下面计划一看就是给女孩做的“早晨计划”,胜在简单,有图片,字体颜色好看清晰,可以贴在孩子床边,是不是一目了然?
*下面这种,还留有两个可以活动的位置,表明今天是星期几,是上学日,还是在家日。
2.Check List 型早晨计划 这种计划比就更进一步了,有完成打勾的功能。一开始的时候,完成任务,就打一个勾,打勾会給孩子成就感。不过这样的设计,需要每天打印一张新的计划,有点浪费纸张。 这样的表格可以用一周,算是一种改良。 当然,还可以想点新方法,可以反复用同一张计划纸。右边的绿色笑脸圆圈,是一种可多次使用的小粘纸。
这个也很好玩,做完了,就翻上去,黑色部分可以互相黏着,也可以轻易拉开复原。 这种利用磁铁的设计也很不错,家里有两个孩子,这样对比一下,也能起到让孩子们互相激励的作用。 第壹阶教育给家长和孩子建议的:时间表型清晨计划。 6:15 起床 6:20 整理床铺(现在孩子自己铺床的可不多) 6:30 刷牙洗脸 6:35 扎辫子(女孩) 6:40 早餐 7:10 换衣服,去上学 家长看看,是不是按照这个时间表,孩子就不会迟到了。 *特别提示: 1.家长可根据距离学校远近,调整时间; 2.制作时一定要让孩子参与进来; 3.要考虑不同能力和不同性格的孩子使用哪种形式; 4.可以和老师共同配合,帮助孩子养成“按时上学”的好习惯; 5.最重要的:家长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坚持。 看看哪位家长和孩子能把这个时间表做的更漂亮,更有趣,能鼓励孩子参与到其中哦! 养成不迟到的好习惯,行动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