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磅!

 lwm1991cz20m93 2019-10-16
昨天,有不少重磅公司公布了三季报或者披露了三季度的预告,今天老裘陪着大家一起解读一下。
第一家公司是贵州茅台。昨天盘中,茅台上涨了2.6%,收盘的时候股价达到了新高1211元,市值也首次超过了1.5万亿元,但是仔细看一下昨晚茅台公布的三季报,其实并没有那么靓丽。
我总结的是2个低于预期和2个高于预期。
首先,茅台的营收增速略低于预期。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09亿元,同比增长16.6%,低于20%的市场预期。
分产品看的话,茅台酒实现收入538亿元,同比增长16.4%,系列酒实现收入70亿元,同比增长18.6%(见下表)。

其次,公司的净利润增速也略低于预期。今年前三季度,茅台的净利润达到了304亿元,同比增长23.1%,低于25%的业绩预期。
分季度来看,第一季度的实现了净利润112亿元,第二季度做到了87亿元,第三季度的净利润是105亿元,单季度的净利润增速从一季度的32%下降到了三季度的17%。(表格的最后一行)

看了三季报之后我有这样一个感觉,相信不少卖方分析师会和我一样,把茅台明年和后年的收入和业绩模型向下调整,期待茅台保持25%或者更快的增长速度有些不太现实。
好的方面是,茅台的毛利率和净利率都有所提高。
今年前三季度茅台的毛利率达到了91.5%,是2016年以来的新高。同时,销售费用只有26亿元,销售费用率4.1%,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1%。
在毛利率上升和销售费用率下降的共同影响下,公司的净利率达到了53.2%的历史新高。
估值方面的话,假设今年明年两年茅台的净利润保持20%的平稳增速,19年的净利润大概在420亿元左右,2020年的净利润在500亿元左右,简单算PE估值的话,茅台的估值差不多现在正好30倍的样子。
正常情况下,茅台的估值水平一般在25倍-35倍之间波动,所以现在没有特别便宜,也没有特别贵。关注茅台的朋友可以再等一等。
昨晚,隆基股份公布了前三季度的业绩预告。
今年前三季度,隆基股份实现净利润34亿元到35.02亿元,同比增长了101%到10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后,净利润约是33.3亿元到34.3亿元之间,与去年同期相比的话,增加了109%到116%。
2个月前,老裘写过一篇隆基股份的文章,详细介绍了隆基股份的三块业务:硅片业务、组件业务和电站业务。所以拿到三季报的预告之后,我们可以同样按照三块业务继续拆分一下,这样可以看的更加清楚一点。
考虑到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数据已经介绍过了,老裘直接上Q3的数据吧。
首先隆基最主要的硅片业务。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单晶硅片的收入35亿元左右,毛利率35%。受益非硅成本的降低,今年第三季度隆基硅片的毛利率比二季度的25%应该会有明显提升。预计硅片业务的净利润是9亿元上下。
第二块是组件业务。预计今年第三季度,组件的收入30亿元,毛利率20%,预计贡献净利润2.5亿元左右。
最后是电站相关的业务,包括发电和电站,预计净利润也是在2.5亿元左右。
把这三项业务相加,合计是14亿元。公司给出的业绩范围是13.9亿元-14.9亿元,老裘给出的预测正好落在这个区间内。
隆基的这份业绩,略高于市场预期。我们林奇总去隆基调研,回来也说今年公司的业绩会非常好。后面就看公司什么时候做再融资了。
为了保证再融资的顺利进行,我想隆基大概率还是会释放业绩,所以这两年业绩上不用担心特别多。
估值方面,假设隆基今年做到50亿元的净利润,今年的静态估值约20倍。
说起隆基股份的估值,正好让我想到另外一件事情。
在我的铁粉群里,经常会有粉丝朋友问我。老裘,为什么潍柴动力的PE估值只有10倍,隆基股份的估值20倍,而像沪电股份、生益科技的PE估值可以高达50倍?
对于制造业的公司,我想市场上比较看重的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技术进步、第二是收入和业绩的成长性,第三是管理。
技术进步这个事情已经非常清楚了。回顾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过去的40年,靠着打开国门和全世界做贸易(前20年)以及房地产及相关产业的大发展(后20年),再加上中国人的聪明和勤奋,我们国家的制造业从无到有,到现在拥有了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形成了全世界行业最齐全的工业体系。
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展望未来20年的话,中国的制造业企业不再需要“长身高”、而是需要“练肌肉”,做大是基础,做强才是根本。所以,未来制造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定是来自于他的技术实力。
收入和业绩的成长性也不用多说。大家如果平时喜欢用PE这个指标的话,也一定知道PEG这个指标(市盈率除以业绩增速)。PEG是彼得林奇发明的一个指标,意思是成长性高的公司,估值也可以给的高一点。
最后是管理。老裘在线下课的时候和大家分享过一些感受,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最难管的就是人。一个公司要把手下的人管好、用好,发挥好各自的特长,拧成一股劲,朝着一个目标共同奋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因此,一个公司如果有很强的管理能力,那么我们资本市场就会给她更高的估值溢价,道理很简单,一个公司能不能做大做强,其实最后就看管理的边界。
所以,如果有管理本专业人才的能力,而且行业容量不算太小的话,人员的增长就是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长;如果有管理跨专业人才的能力,业务范围就可以向上下游拓展;而如果有管理海外人才的能力,就可以参与国际并购,扩大国际市场的份额。
这里要表扬一下我们林总、奶爸总和哈总(不是因为到年底要发奖金的关系哦),他们三个人已经是自媒体的翘楚了,前年还把我一起拉伙,慢慢的把资产管理的业务做起来,我们的梦想很大,但会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向前。
有朋友会说,那我怎么知道公司的技术是不是领先、增长是不是可以非常快、管理能力是不是很强呢?
这里就会涉及到基本面的研究。最简单的办法,可以看一些财务指标。比如看技术,如果制造业的公司毛利率很高(超过30%),那可以认为技术是领先的;单季度的收入增速超过30%,那可以认为公司的增速非常快;调研的时候,可以问一个公司管理层,公司员工超过5000人,而且还不断在增长,就可以认为管理能力不错,毕竟管500人和管5000人,真的是天壤之别。
当然,老裘也要说明一下,在实际研究和投资的时候,我们需要看更多的基础数据,刚才讲的这三个指标都是非常简单的。另外,财务指标都是反映过去的,而投资是看未来的,所以需要多深入去了解公司和行业基本面。最后,单季度的数据可能会有波动,我们更加看重的是长期和稳定的数据。
解释了这三个因素之后,我们回到估值的问题。
一般来说,市场上给大部分制造业的公司有3个估值的锚定点,10倍,30倍和50倍。像上汽集团,的确是一家非常优秀的国有企业,但是看起来上汽过去30年,最赚钱的还是上汽大众和上海通用,这两家合资公司和上汽本身并没有太大关系,所以技术上先失一分。汽车行业,老裘在很多文章都分析过了,从去年开始已经遇到了行业拐点,未来可能增速也没有了,所以增速上也不能给分。上汽管理了几万人,管理上(人员、财务)是他的强项,可以得分。那么3个因素里,上汽只得了1分,估值给不高,只能是10倍左右(最低5倍,最高15倍)。
潍柴也是同样的问题,柴油机的技术在未来可能再有突破性的进步会非常困难,营收增速的话,要做到20%以上也不太容易,但谭总的管理我深信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潍柴目前的估值可能也只能在10倍左右。当然,我觉得未来如果在谭总的领导下,潍柴的国际化做好了,估值还是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刚刚谈到的隆基股份,可以得分的是他的技术和管理,营收的增速还是和行业的大环境相关(光伏行业维持很高的营收增长看起来蛮难的),正常应该在30倍的估值(20倍到40倍之间),现在不到20倍,看起来的确是蛮便宜的。不过还需要再深入研究之后,做一个综合判断。
而像生益科技、沪电股份这样的公司,市场给出了50倍的估值(50倍的锚定点是从40倍开始到60-70倍甚至更高),大概认为技术先进、成长性好、管理也优秀吧。铁粉群里有不少朋友跟我说PCB行业至少可以高速成长2年。老裘胆子一向比较小,这两家公司也没有去过,所以还在研究,没有太大把握的公司也不太敢投。
好了,今天的文章不知不觉又写了3000多字,本来想聊聊三季报的,结果还谈到了基本面和估值的话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