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十年投资路 我大概是2007年左右入市,因为自己的特长是学习,自然首先想到的便是学习前人经验,照...

 墨子语 2019-10-16

我大概是2007年左右入市,因为自己的特长是学习,自然首先想到的便是学习前人经验,照葫芦画瓢,于是,几乎把市面上所有投资相关的书都看过了至少一遍,怎么也得有一两百本吧,价值投资、技术分析、量化投资,从不挑食,凡是叫上名的基本都没有放过。


最开始,我认为技术分析最直接,简单明了,划划线、数数浪,各种指标,明明白白,感觉自己一下子成了专业人士,不仅能看看K线图,还懂MACD,RSI、布林通道,记着有套书叫《股市操练大全》还配有习题集,当时也是做的不亦乐乎,学成下山,到了市场,最大的感受是,下不了手,想着买入吧,看看图形,感觉既像趋势反转,又像下跌中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当然,也可能是自己学艺不精,我个人的感觉,技术分析最大的优势是事后解释,往前看,指标都很明确,往后看,横竖都像。所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加上自己的个性,本来就有点优柔寡断,当断不断,技术分析的功力又大打折扣,于是,研究了一两年后,依依不舍的放弃。

技术分析行不通,为了赚钱,咱还得继续找啊,找啊,找啊,直到遇见了《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好书、好书,让人不由得拍着大腿叫好。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价值投资,那个很模糊的巴菲特,也开始变得慢慢清晰,伟岸了起来。

此时,自己在认知上最大的收获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股票有没有钱途,取决于公司有没有前途,你买入的每串代码,都代表了一家实实在在的公司,股份再少,你也是股东

同时,我还学到了基本面分析最基础的一个指标——市盈率PE,于是,对公司的估值开始有了基本了解,股票贵不贵,不能看价格,要比市盈率。但是,对公司好坏的了解,还主要是靠直觉,靠品牌的知名度,靠自己的对公司产品的了解。

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彼得林奇的副作用,林奇为我们指明的方向没有问题,但是,为了让普通人都能看懂,他把投资体系极度简化处理,他认为投资者不需要有多么专业的投资知识,完全可以从自己身边发现十倍股。


事实证明,虽然,大家都是看山是山,但是,林奇是经过了看山不是山,确切点说,他是看山还是山,而我,那真的就是看山是山。就这样,我操着似是而非的价值投资,在大熊市里面混着日子,一晃过了几年。

只要方向对了,不怕走的慢,随着自己对公司运行、商业模式、宏观经济的了解越来越深,特别是对财务专业知识了解的深入,价值投资的大门,我还是步履蹒跚的走了进去。

我们经常说,投资是一件非常个人的事,每个人的投资风格同他个人的知识结构和性格特点紧密相关。天生我材必有用,扬长避短是我最重要的一条人生哲学,只做长板,不管短板。

价值投资正是我的菜,那就要把它做到极致。

价值投资的核心思想是价格低于价值的时候买入,价格高估的时候卖出,这里面暗含两层收益。第一层,价格相对价值波动带来的估值提升,也就是市盈率PE收益;第二层,公司业绩变化带来的价值提升,也就是每股盈利EPS收益。

格雷厄姆和早期的巴菲特都是侧重于市盈率PE收益,他们在市场上寻找那些估值极低的股票,甚至大幅低于净资产的股票,然后,再找机会以合理的估值卖出,甚至变卖资产。

他们把这种股票,比做还能最后嘬一口的烟屁股,烟蒂股。

如果你细心思考的话,你就会发现这种投资思路,赔钱的可能很小,但是,向上的空间也非常有限,这些烟屁股公司的业务基本都已经病入膏肓,靠呼吸机维持了,所以,合理估值基本也就是他们的向上的天花板。

后来,巴菲特遇到了查理芒格,后者为巴菲特的投资体系引入了第二层收益,与优秀的公司共同成长,获取持续的每股收益EPS提升收益,这下,向上的空间被彻底打开。

如果有机会买入一只伟大的公司,剩下你需要做的就只是躺着数钱。从此,巴菲特也才成为今日的巴菲特。

价值投资的思路看起来非常完美,并且,看上去还简单明了,加上,没有任何投机取巧带来的道德缺陷,都是实打实的硬功夫,所以被大部分投资者广为接受,甚至被奉为投资正朔。

但是,价值投资在实操层面上存在巨大困难。

1、如何评估公司价值?

价值投资的前提是要知道公司的价值,如果只考虑估值变化带来的第一层收益,那么我们还可以寻找净资产、净现金资产这样的静态指标作为公司价值,寻找跌破净资产,甚至跌破净现金资产的公司,但是,当前社会对于股市的接受程度已经远超大萧条的格雷厄姆时期,这样的机会已经很难再遇到。

如果想要追求更为长久、也更为丰厚的第二层收益,那就要寻找长期优秀的伟大公司,这就很难了,我们看到的都是过去,我们却要用他去预测未来

此时,财务知识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各种财务指标,如同一个人的体检报告,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报告拿在手上,基本就可以理解这家公司为什么能有今天,无论辉煌还是落魄,万事皆有因果。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还要预测是不是能够持续然。

其实,在这点上,价值投资和技术分析殊途同归,价值投资是根据历史业绩去寻找未来业绩增长的公司,然后,通过业绩增长带动股价上涨,技术分析是根据历史股价去寻找未来股价增长的公司,可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2、如何确定卖出时机?

价值评估已经很难,但还不是最难的,价值投资者顶多可以把握公司的业绩,至于市场的情绪波动,就完全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外了,所以,价值投资存在一个死穴,那就是无法规避回撤。

怎么样才能控制回撤,是我思考了非常长非常长时间的一个问题,也曾经尝试了很多方法,比如同技术分析结合,所谓的左手价值投资选股,右手技术分析择时,事实证明,那不过是痴心妄想。你错过了小的下跌,可能也会同时失去主升浪的机会,盈亏同源,爱他的盈利,就要承担他的回撤。

那,问题来了,我们什么时候卖呢?

卖出的条件是公司基本面变坏,或者,市场估值严重虚高,话说,这么多年熊市下来,早已经忘了估值虚高是什么个样子。

芒格说过一段话,我们为什么要卖呢?最好自己投资的公司,基业长青,一直不用卖出,和你一起慢慢变老,那才是最浪漫的事。嗯,你猜对了,这并不是芒格老先生的的原话,经过了我自己的文艺加工。

好的公司,要敢于长厢厮守,坏的公司,要勇于恩断义绝。

在操作上,我卖出的公司基本具有两种特征,一、之前看走眼,基本面看多的因素已被证伪;二、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公司的优势护城河已经不复存在。也就是新的发现的坏公司,和新变坏的坏公司,总之,都是坏公司,留下的是那些,能够陪自己慢慢变老的伟大公司。

止住(坏公司的)亏损,让(好公司的)利润奔跑,嗯,这是一句被我加工过的华尔街的名言,就用它结束吧。其实,想想吧,我们的人生,很多时候,也大体如此。

来源:今日头条
作者:大生投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