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卧床老人皮肤护理注意事项

 乐康居 2019-10-16

 减压、翻身

压疮好发于长时间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骼隆突处,如枕骨、耳廓、肩胛骨、肘部、背部、椎体棘突、髋部、骶尾部、膝关节内外侧、足内外踝、足跟等处。对于长期卧床不能自主翻身的老人,应做到局部减压、勤翻身、卧气垫床、督促和协助卧床老人经常更换卧位,一般2小时1次,必要时1小时1次。在骨骼隆凸和皮肤与皮肤相接触的部位垫软枕,尤其是双膝关节和双足内外踝及足跟处。

避免摩擦 

搬动卧床老人时应避免拖、拉、拽、扯动作,防止摩擦损伤皮肤,可在老人背部及臀部下垫1m*1m软垫,翻动老人时可利用软垫抬起病人,采取软垫与床单之间的移动变换病人体位,减少对老人皮肤的摩擦损伤。

避免不良卧位

平卧位床头抬高30度时就会产生剪切力,再加上老人体重产生的压力,可在骶尾部产生较大的损伤。因此床头抬高30度以上的卧位时间不宜过长,避免骶尾部受压过久出现压疮。

避免潮湿

大小便失禁、汗液刺激可导致皮肤浸渍、松软,易致剪切、摩擦力所伤而形成压疮。在潮湿环境下,发生压疮的危险会增加5倍。对于大小便失禁、出汗及分泌物多的卧床老人应及时擦洗,清洗会阴和肛周部,必要时涂爽身粉或氧化锌软膏,吸潮并减少摩擦。及时更换衣物床单,做到床铺勤整理,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老人皮肤不能直接接触塑料布或橡胶单。

按摩

按摩法可用于无发红的皮肤,国外护理界不主张对已发红受压部位进行按摩。目前在压疮护理中对按摩这一措施有新的认识,认为按摩无助于预防压疮,因为软组织受压变化是正常皮肤的保护性反应,解除压力后,一般30-40分钟可退色,不会形成压疮,无需按摩。如果持续发红则表明软组织有损伤,摩擦会加重损伤程度,应禁用按摩。

做好长期卧床老人皮肤护理,重视压疮的预防是关键。加强卧床老人及家属预防压疮知识宣教,使其正确认识皮肤护理的重要性。只有医、护、患及其家属多方面通力合作、配合,才能降低压疮发生率,减轻长期卧床老人痛苦,提高老年患者生存质量。


ABOUT US  | 关于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