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漠北屡次剿灭屡次复苏,而沙俄纳入版图后再没有反叛过

 zhanggezhou 2019-10-16

漠北古称岭北,古代所称的漠北是指南起蒙古喀尔喀南部的戈壁,北抵贝加尔湖之间的狭长地带。漠北自古以来都是各少数游牧民族兴起的摇篮,自秦至清,先后经历了匈奴、鲜卑、柔软、突厥、回鹘、契丹、女真和蒙古等少数民族,漠北也因此成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各游牧民族相互角逐更替竞技的历史舞台。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逐水草而居、看天吃饭成为游牧民族的常态,正是源于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游牧部落天生勇武彪悍弓马娴熟的战斗风格。与之相比,漠南的农耕民族,以土地种植为生存基础,加之处于亚热带的纬度,良好的地理环境和适宜的气候形成了中原王朝的人民历代皆以农作物作为生存的基础,而农作物的可储藏性在一定程度上更是保障了中原王朝人民安居乐业。

因此对比漠北游牧民族农业文明先天具有稳定的优势,故此农耕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始终处于固化状态,一切中原王朝始终围绕农业作为立国之本,“士农工商”的排序足以说明中原先民对农业的重视。而游牧民族无固定土地收益,亦无抵御自然天灾的先天条件,每逢天灾暴雪或久旱无雨,物资匮乏的游牧民族只得通过采取对外武力扩张的方式来劫掠物资,以求安然度过。

这就是为何在长达数千年以来的中国历史上,漠北游牧民族一直被中原王朝视为心腹大患的主要原因。纵观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从犬戎攻破西周都城镐京到满清入关,无一不是一幅幅中原王朝对抗漠北游牧部族的历史,甚至可以说中华文明的历史就是一部部中原王朝与漠北少数民族互掐的历史,正是中原王朝先民的极力自卫反击,历史上才会出现“封狼居胥”、“三箭定天山”等等脍炙人心的经典历史故事,由此中原王朝启动开挂模式,展开了对漠北游牧民族疯狂追杀的态势。

虽然曾经的中原王朝有过那么几次追杀游牧民族的先例,然而,梳理史料不难发现,历史上的封建大一统王朝屈指可数,多数情况下中原先民原住地要么被漠北兴起的游牧部落侵占、要么汉人民族直接沦为亡国,譬如“五胡乱华”和“蒙元灭宋”以及“满清代明”皆是如此。

因此,可以说中原文明与漠北游牧民族文明是一部相爱相杀的互虐史,在这部“虐心大戏”中,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都没有最后的赢家。

但历史的拐点进入十七世纪,一个原先生活于东欧,饱受金帐汗国摧残的罗斯民族诞生,并以莫斯科公国为基础,此后一路开疆拓土,连续整整三个世纪将帝国触角延伸至整个广袤无垠的漠北地区,由此沙俄成为一个诞生于寰宇的超级第一大国。此后沙俄彼得大帝顺风借势正好搭上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列车,俄罗斯民族随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西化改革,自此俄罗斯民族逐渐由传统的农耕民族转型为工业文明,那么以此时仍旧处于漠北诸地的游牧文明与俄罗斯的工业文明相抗,其结果无异于以卵击石,自然全无反抗之实力。

沙俄通过军事行动将偌大的漠北纳入其有效管辖领土,表面上看是其强悍的民族战斗风格,实则可以说是先进的工业文明对游牧文明的完胜碾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