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三彩,宋三彩,辽三彩的特点与区别

 滚牛山下放牛 2019-10-17

    唐代生产的低温铅釉,釉色以黄、绿、白三彩为主,配以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颜色。唐三彩是以白色黏土做胎,用含铜、铁、钴、锰等元素的矿物作釉料着色剂,并在釉里加入大量炼铅熔渣和铅灰作助熔剂,经过约800℃温度烧制而成。以铅的氧化物为助熔剂目的是降低釉料的熔融温度,而且铅能增加釉面光亮程度,在烧成过程中,各种着色金属氧化物熔于铅釉中,自然流动和扩散,不同色彩的釉相互交融渗透,产生出色彩变幻无穷、陶体明亮光润的艺术效果。

    唐三彩始见于唐高宗朝,流行于开元年间,当时的器物色彩绚丽、造型丰富。到天宝以后逐渐减少。唐三彩器主要用于唐代达官贵族随葬之冥器。其造型除盘、碗、壶、罐等日用器皿外还有各色人物或动物形象。唐三彩色釉制作成就较高,为宋三彩、辽三彩及明三彩发展的渊源,且当时器物大量出口至亚非欧许多国家,也对其陶瓷业的发展起到了影响和推动的作用。
    宋、金时期生产的低温彩色釉陶制品。陶质胎体主要用刻划方法进行装饰。由于正统观念,过去把在金统治下北方地区烧制的彩色釉陶器也称宋三彩。宋三彩主要采用刻划方法进行装饰。它是在第一次烧成涩胎后,按纹饰需要填入彩色釉,再经第二次烧成。宋三彩釉色丰富,在唐三彩、辽三彩的基础上,除黄,绿、白、褐四种主色外,尚有艳红、乌黑、酱色,并新创一种翡翠釉,色泽青翠明艳。与唐三彩相比较,宋三彩画面生动,填色规整,不见蓝釉。器型以枕为大宗,画面具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
    辽三彩辽代生产的低温彩色釉陶制品。受唐三彩影响,辽代也烧这类品种。辽三彩多用黄、绿、白三色釉,器型中的方碟、海棠花式长盘、鸡冠壶、筒式瓶等,富有契丹民族的风格。其中赤峰缸瓦窑烧造量相对大一些,所烧三彩釉陶器胎质细软,呈淡红色,釉色娇艳光洁,可与唐三彩媲美。装饰手法有印花、划花两种,大凡盘、碟采用阳文印花,琢器采用划花。与唐三彩的区别除胎土不同外,主要是辽三彩中无蓝色,施釉不交融,釉面少流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