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图回顾:一文看懂古建筑的营造尺度与模数 在之前的推送中,为大家简要介绍过古建筑的权衡尺度,本次推送专门为大家介绍古建筑斗栱的尺度规定。 斗栱 宋斗栱权衡 尺度规定 宋《营造法式》中关于材分的规定: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祖,材有八等,度屋之大小,因而用之。虽然宋代建筑和明清官式建筑在形制上有很多不同,但还有很多相似和有继承性的地方,为了明白斗栱的渊源流变,就要先了解宋代斗栱。 宋《营造法式》——四铺作 宋《营造法式》——五铺作 宋《营造法式》——五铺作 宋《营造法式》——六铺作 宋《营造法式》——七铺作 宋《营造法式》——八铺作 斗栱的权衡尺度 斗栱 攒数 攒是斗栱的计数单位,两攒斗栱之间的空隙叫做“攒当”,一般来说传统建筑有“攒当坐中”的原则,且明间斗栱攒数为双数。 建筑物面宽斗栱攒数的配置 ![]() 建筑物进深斗栱攒数的配置 ![]() ![]() 斗栱 攒当 攒当的尺寸规定:在“权衡”规定中,攒当的尺寸根据斗栱的种类分别规定为: 1.一斗三升及麻叶类斗栱,8斗口。 2.昂翘、溜金、平坐、品字科、牌楼斗栱,11斗口 3.城阙、角楼(高台建筑口分较其他建筑要大)的斗栱,12斗口。 昂翘、溜金、平坐、品字科、牌楼斗栱(11斗口) ![]() ![]() 一斗三升交麻叶斗栱(8斗口) ![]() ![]() (高台建筑口分较其他建筑要大)的斗栱,12斗口 ![]() ![]() 攒当尺寸的确定 斗栱的攒当尺寸是根据斗栱中横向栱子的长度计算出来的,在昂翘、平坐、溜金、品字科、牌楼斗栱中,横向栱子都是双层配置,瓜栱、万栱、瓜栱短,万栱长,万栱的栱长尺寸9.2斗口,加上升子与升子之间还要留出一个升子的空当1.4斗口,正好就是11斗口了。 在一斗三升交麻叶斗栱中,它们的横向栱子是单层配置,仅有瓜栱,而瓜栱的栱长是6.2斗口,加上斗耳,空当是8斗口。而高台,城阙建筑,由于位置高,距离远,攒当尺寸适当加大从视觉上考虑会舒服一些。所以就变成了12斗口,这就是攒当尺寸的确定。 ![]() ![]() 攒当尺寸的变通一 由于在实际当中,建筑物的平面尺寸收到多方面的影响,为了解决,有一些变通的法则。例如,斗栱的攒数不变,栱长不变,斗栱的攒当尺寸根据实际尺寸有多少算多少。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美观不足。以建筑物明间为例:受到斗栱攒数权衡规定的制约,斗栱的攒数不能随意地做增减,如果明间的面宽尺寸过大,那么,均分到每个攒当的尺寸就会大于规定的11斗口,反之,就会小于11斗口,这时,如果斗栱的栱长不做变化的话两栱之间的空当一也就是油作称作“灶火门”的部位势必要加大或减小,特别是在尺寸过小的情况时,瓜栱两端置放的槽升子会挨得很紧,让人有一种很局促的感觉,略显岀少许比例失调。 ![]() ![]() 攒当尺寸的变通二 斗栱的攒数不变,斗栱的栱长和攒当根据开间的实际尺寸按比例做相应的调整。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比例协调美观;缺点是尺寸的计算较为复杂。按照权衡规定的攒数布斗栱,如果攒当的尺寸大于或小于11斗口,那就把这个尺寸折合成11斗口,然后按权衡的尺度规定分摊到斗棋各构件当中,这样,栱长和空当同时做出了增或减的调整,这就保证了斗栱分布的比例协调与美观。 ![]() 攒当尺寸的变通三 ![]() 斗栱 拽架 斗栱前后相邻两檩中线与中线的距离(出跳)称拽架(1拽架)。拽架的尺寸为三斗口。在清作法中,每拽架的尺寸都相同。 拽架的尺寸一一三斗口 ![]() ![]() 拽架的数量 斗栱 踩 踩的分级 ![]() ![]() 踩数的确定 清代踩数取单,常见的有三、五、七、九、十一踩共5个等级,与宋《营造法式》中列出的斗栱“铺作”为四、五、六、七、八共5个等级略有不同。清代斗栱踩数的确定有三种方法。 ①数层数:如图所示,自“坐斗”上第一层构件起至挑檐桁下皮止数层数,三层构件为三踩;四层构件为五踩;五层构件为七踩;六层构件为九踩;七层构件为十一踩…,面…即层数顺序递增,踩数单数递增。 ![]() ②数栱子:自正心(柱中)栱子起向外数,有多少个栱子就是多少踩数。 ③数拽架:自正心起向外数拽架,拽架数乘以2后再加1,得数即是斗栱踩数。 ![]() 斗栱 足材和单材 斗栱是由若干层横、纵分件叠落组合的整体构件,这些分件的尺寸在“权衡尺度”中都有规定,宋《营造法式》中规定:“材”厚十分。高十五分,契高六分,一材加上一架谓之“足材”。 清斗口规定:单材厚为1斗口,高为14斗口;足材厚为1斗口,高为2斗口,高厚比为2:1由此可看出宋代与清代的区别。在清斗栱中,栱子分为两种,一种是单材栱,另一种是足材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