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 尹晓静 来源 l 粥左罗(ID:fangdushe520)
过度敏感的人有多可怕?可怕到甚至愿意主动当背锅侠。 最近的豆瓣9.2分高分日剧《凪的新生活》就描绘了这样一个女主: 她性格高度敏感,在工作中小心翼翼,在爱情中战战兢兢。 到底有多敏感? 生活中,有一次她在推特上看到同事发了一张聚会的照片,立马紧张兮兮地点开其他同事的推文,看她们是不是背着自己偷偷聚餐; 工作中,同事犯了一个低级错误,上司来兴师问罪,犯错的同事向她使了一个眼色后,她立马心领神会,主动背锅认罪;原因很简单,她怕自己被同事孤立,怕嘴碎的同事在她背后说闲话。 爱情里,表面谦谦君子的男友随口说了一句喜欢黑长直,于是她每天早上都在男友睡醒前偷偷拉直那一头自来卷,没偷懒过一天。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怕失去他。 可惜,她的讨好并没换来同事、上司和男友的感动。 在一次帮同事加班后,她无意中发现女同事们在背地里吐槽嘲笑她,同时男友也在同事面前极尽诋毁她。 她用敏感和讨好辛苦构建的世界顷刻间崩塌,在入院治疗一周后,她选择辞职走人,逃往乡下。 我心疼她,但一点都不同情。因为她过于敏感,甚至到了牺牲自我的程度。这样的人,不需要同情,只需要指引。 她缺少一种能力——钝感力。 01 适度敏感无伤大雅 过度敏感毁掉你的生活 在介绍钝感力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它的反义词——「敏感」。 一般来说,造成敏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01 共情能力强 情绪「雷达」异常发达,不仅自己容易受小事影响产生情绪波动,而且能迅速觉察出周围人的情绪变化,并被他们传染。 02 责任感强 容易把他人的情绪变化归咎于自己(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问题),并想尽办法去解决。 03 自我价值感的判断来自他人 简单来说就是过分在意他人的看法,误以为别人的评价就是真实的自己。 注意以上三点,用对了,都是优点,比如共情能力强的人因为感受力强,比较会照顾别人的感受,责任感强本身就不是什么坏毛病,在意别人的评价也可以成为一种自我成长的鞭策。 但是,凡事有度,适度敏感是好事,过度敏感就要警惕了。 我曾经就是一个过度敏感的人: 第一:共情能力太强,动不动就受到他人情绪的影响。 同事皱着眉头疑惑地问我怎么不去商场买衣服,我能在半夜辗转反侧到凌晨2点:“她是不是看不起我穿淘宝货?是不是在嘲笑我没钱买大牌衣服?” 上司随口说的一句重话、稍稍严肃的一个眼神,我能在心里做50遍阅读理解:TA是不是对我的印象变差了?我做错了什么事吗? 第二:责任感强得过头,总爱把压根和自己没关系的问题揽到自己身上。 室友平时乐呵呵的,怎么今天一直在皱眉头? 难道是因为我买奶茶忘了叫她? 好基友平时秒回我消息,今天却一直不回复我,是不是我前几天说错话了? 第三:把自我价值的衡量标准拱手让人,害怕别人的评价和眼色。 坐公交车下车刷卡时我的动作有点慢,会不会被其他人鄙视? 买东西时被人多算了钱,再要回来会不会显得小气? 如此种种,想得特别多,活得非常累。 在这个社会中: 适度敏感无伤大雅,过度敏感杀死职业生涯。 原因无他:人一旦过度敏感,根本无法把精力和时间集中在工作上,而是一直处于没有意义的内耗中。 这样的状态,就需要「钝感」加以调和。 周鸿祎曾说: 人在年轻的时候,还是应该迟钝点,让自己的心变得粗糙点,能够承受各种锻炼和痛苦。 这一说法,和「钝感力」不谋而合。 02 钝感不是迟钝 而是过滤阻碍你前进的杂音 《钝感力》,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2007年出版的随笔集,半年时间就销量百万,是当之无愧的超级畅销书。 书中,渡边淳一对「钝感力」的解释有些杂乱,总结来说就是: 对周围人的看法和评价没那么敏感,甚至反应有点点慢。比起外界杂音,更专注做自己的事情,只关心有没有实现目标,其余的没那么在乎。 说到这儿,你有没有想起一个人?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 许三多简直是「钝感力」的最佳代言人。 因为性格木讷,看起来呆呆的,他从小就被村里的同龄人欺负,回家动不动还要挨老父亲莫名其妙的一顿板子。 在我们看来被打了还没反应,就是24k纯傻,但他当时想的是没必要理会这些,他要好好读书上学。 被老父亲逼着入伍当兵之后,因为身体素质不好训练跟不上,被所有人嘲讽是个孬兵,分进了条件最艰苦的一个班。 班里的人早就混成了兵油子,混日子打牌一天一天硬挨,而他却坚持找到了暂时的人生目标——修路。 期间被老兵搞过破坏,受到的嘲讽更是不计其数,所有人都等着看他笑话。但是许三多从来不在意这些,他更在意的是自己的路修得怎么样,每天自顾自的跑去荒漠里捡石头,还别出心裁的用石头把路摆出花纹。 后来他靠修路被选进精英齐聚的钢七连,不出意外的又遭到了排挤,甚至被室友当面痛骂。他也没一蹶不振,而是继续刻苦训练,早日赶上他们的水平。 最终,许三多经过层层选拔,进入人人艳羡的特种兵老A部队,被人称为「兵王」。 《钝感力》在书中写道: 一旦下了决心,就能够无视周围人的目光和流言蜚语,毅然决然地进行。即便听到别人的讽刺,也是一副「与我无关」的架势,大大方方地勇往直前。 许三多,正是如此。 从剧里回到现实,演许三多的王宝强本人,简直也是一个钝感力活体代言人。 王宝强曾经说:许三多这个角色就像是摸着他的心写的。 他是苦孩子出身,8岁就去少林寺学武。 刚刚16岁就独自一个人来到北京,当一个放在人堆里找不到的群众演员,住地下室,浑身起满了痘痘。因为个子不高,长得老实,被人起外号叫「小狗狗」。 当时,没人相信一没文化、二没长相、三没身高的他能成为演员,他也因为这些外在条件被很多人耻笑侮辱过。 王宝强说:不能因为人家的质疑,就把自己给定死了,人家说不行我就不行吗?我年轻,我有机会,我会武术,我给我自己时间,我要把心里这个坎儿迈过去。 于是,他没听好事之人的「劝说」回河北老家,也没被那些辱骂他的人吓走,更没有整天瞎捉摸该怎么改变自己去迎合他人,他做的,就是坚持留在北京,追逐演员的梦想。 有人说,王宝强就是北漂人心中的杨超越,无非就是运气好,所以北漂没多久就能拍《盲井》,获得金马奖最佳新人,又能拍《天下无贼》,和大导演名演员合作。 但其实,这种好运是他凭本事凭能力挣来的,除了质朴的演技等硬性能力之外,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能力就是钝感力。 如果别人说一句「你不行」,他就痛苦不迭地觉得整个世界都针对他,那怎么可能在举目无亲的北京留下来,更何谈被导演找上? 钝感力就像一张过滤网,自动屏蔽外界那些无所谓的评价、毫无必要的杂音,让你不受这些干扰朝着目标前行。别想太多,大胆往前走,自有一番天地。 03 锻炼你的钝感力 生活中没那么多「弦外之音」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