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觅诗记】戴复古:求名求利两茫茫,千里归来赋悼亡(上)

 江河行地劲草庐 2019-10-17

宋代有一个民间的诗歌团体叫作“江湖诗派”,此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就是戴复古,他的身世真应了“江湖”二字,因为他一生都未做过官,但在他一生中却有三次长时间的游历。

戴复古的第一次出游,就是来到了京城临安,他在此一住就是10年,等他回到故乡时,发现老婆已经因病身亡了。其妻在病间于墙壁上题了两句诗:

机番白苎和愁织,门掩黄花带恨吟。

面对此况,戴复古很哀伤,于是他就写了两首诗以纪念亡妻,其中一首为《题亡室真像》:

求名求利两茫茫,千里归来赋悼亡。

梦井诗成增怅恨,鼓盆歌罢转凄凉。

情钟我辈那容忍,乳臭诸儿最可伤。

拂拭丹青呼不醒,世间谁有返魂香。

戴复古撰《石屏词》,清光绪十四年钱塘汪氏振绮堂刻《宋六十名家词》本

这首诗从风格上很能代表戴复古的特色,那就是通俗易懂,他直率地说,自己为了求名求利,结果一样也没得到,只能空手返回家乡,没想到老婆也去世了,剩下的则是他幼小的孩子。这种困境当然让戴复古很难受,所以他真想到得一味灵丹妙药让其妻复活。

有人说,戴复古这样的江湖诗人是有意不与当权者合作而选择的一种生活姿态。其实生活真的没那么诗意,至少我觉得应该没有人不想过好日子。在特殊历史时期,尤其是在朝代更迭之时,会诞生伯牙、叔齐这样不食新朝之粟的人物,但是像戴复古这样,一生生活在南宋一朝,他的贫穷应该不是自己的选择,否则也就不用感叹“求名求利两茫茫”了。

但人性是多方面的,虽然戴复古体会到了求名苦、求利苦,但他却写过一首《甘穷》:

自甘寂寞坐诗穷,何取多牛积谷翁。

痛饮不孤连夜月,浮生禁得几秋风。

芙蓉媚日红相对,螃蟹着霜黄在中。

白尽须毛无可老,此身未死抑愁侬。

“甘穷”之意应当是自甘贫穷,戴在该诗的起首一句也表明了这个意思,看来他认为自己的穷就是因为写诗。古人说:诗穷而后工,看来要想写出流传后世的名句,那就要自甘贫穷,可是有多少人真心希望如此呢?以我的有限了解,至少大多数诗人的贫穷都不是其本人愿意得到的结果,我想戴复古也是如此吧,否则他也用不着离家10年做北漂,那个滋味应该并不好受。

戴复古撰《石屏长短句》一卷,民国三年影宋本

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也结交了一些诗人,比如他写过一首《湘中遇翁灵舒》:

天台山与雁山邻,只隔中间一片云。

一片云边不相识,三千里外却逢君。

戴复古和翁卷都是浙江南部人,二人的家乡相邻但却没有机会见面,没想到,跑到这么远的地方后却相见了。这种感觉我也曾遇到过:有些在京的朋友却是在外地相识者。

面对让自己不爽的境遇,戴复古倒也能看得开,他写过三首《饮中达观》,其中之一为:

人生安分即逍遥,莫向明时叹不遭。

赫赫几时还寂寂,闲闲到底胜劳劳。

一心似水惟平好,万事如棋不着高。

王谢功名有遗恨,争如刘阮醉陶陶。

戴复古作诗的特点是起首就点题,这首也同样如此,他认为在和平的时代不必感慨“不才明主弃”,即使成为了显达,最终还是会归于平寂,那就不如像“竹林七贤”那样放情于山水享受生活吧。

但是生活总是太骨感,回到家乡是很安逸,但却找不到生财之路。而后戴复古又二次出游,但这次的出游似乎比上一次幸运,因为他有了艳遇。文人有艳遇当然会被后世津津乐道,这件事在《尧山堂外纪》卷六十一、《彤管遗编》后集卷十三、《诗女史》卷十二、《词林纪事》卷十九均有记载,我摘录《南村辍耕录》卷四上的说法如下:“戴石屏先生复古未遇时,流寓江右。武宁有富家翁爱其才,以女妻之。居二三年,忽欲作归计。妻问其故,告以曾娶。妻白之父,父怒。妻宛曲解释,尽以奁具赠夫,仍饯以词云:‘惜多才,怜薄命,无计可留汝。揉碎花牋,忍写断肠句。道傍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抵不住、一分愁绪。捉月盟言,不是梦中语。后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土。’夫既别,遂赴水死。”

这一次戴复古来到了武宁县,武宁当地有位姓金的财主看上了他,于是就把他招为了上门女婿。显然,戴复古撒了谎,他肯定跟老丈人说自己没有结婚,可是他在金家住了两三年后,突然提出要返回家乡,其妻问他怎么回事,他只好实话实说,于是妻子将这件事情告诉了父亲。其父闻此大怒,然戴妻却对戴百般回护,终于老丈人同意了戴返回故乡。这位贤妻还把自己的一些手饰赠给戴,可能是让他转赠给家乡的妻子吧。在分别之时,戴妻还写了一首词,此词写得柔肠百转,等戴离开之后,此女却投水自杀了。

这个故事表明了戴复古为人的方式,对此有人赞同有人反对,甚至有人质疑了这段故事的真实性,但后来戴复古写了一首《木兰花慢》词,赞同者就据该词的词意来认定戴是怀念这位贤妻:

流莺啼,啼不尽;任燕语,语难通。这一点闲愁,十年不断,恼乱春风。重来故人不见,但依然杨柳小楼东。记得同题粉壁,而今壁破无踪。..兰皋新涨绿溶溶,流恨落花红。念着破春衫,当时送别,灯下裁缝。相思谩然自苦,算云烟过眼总成空。落日楚天无际,凭栏目送飞鸿。

至于戴复古为什么要返回家乡,历史没有资料记载,但他回去之后的日子并不好过,他曾写过这样一首诗《谭俊明雪中见访从而乞米》:

门外雪三尺,窗前梅数枝。

野夫饥欲死,谁与办晨炊。

门外下着大雪,寒梅在雪中绽放,这是何等的美景,然而戴复古却无心欣赏,因为他说自己快饿死了,连早饭都没着落,而恰巧这时一位叫谭俊明的朋友来他家串门,于是他向此人借一些米下锅。

从此诗的语调来看,似乎不像是文人的夸张,看来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是件容易的事。而后戴复古又有了第三次的出游,这次出游收获较大,因为戴复古的诗名在社会上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故有些达官贵人愿意结交这位名士,所以他一路上得到了不少的馈赠。大概在他70岁左右返回了故乡,用这笔钱让儿子盖了座小楼,以此来安度晚年。

对于戴复古的诗风,方回在《瀛奎律髓》中的评价是:“然其诗苦于轻俗,高处颇亦清健”,但方回却认为戴复古写诗主要还是为了糊口,并且想通过写诗来挣钱:“戴复古字式之,天台人。早年不甚读书,中年以诗游诸公间,颇有声,寿至八十余,以诗为生而成家。善江湖游士,多以星命相卜,挟中朝尺书,奔走阃台郡县糊口耳。庆元、嘉定以来,乃有诗为谒客者,龙洲刘过改之之徒不一人,石屏亦其一也。相率成风,至不务举子业,于求一二要路之书为介,谓之阔扁,副以诗篇,动获数千缗以至万缗。”其实细想,那个时代又没有网络经济,所以戴复古不可能开个网店,他除了写诗,又没有其他的谋生手段,那就只能通过自己这唯一的特长来得到生活所需的钱财。如此说来,有什么值得厚非的呢?

关于这一点,其实戴复古也看得很清楚,比如翁方纲在《石洲诗话》中对戴有如下的评价:“石屏有论诗十绝,其论宋诗曰:‘本朝诗出于经。’此人所未识,而复古独心知之。又谓胸中无千百卷书,如商贾乏资本,不能致奇货。此皆务本之言。而其诗纯任自然,则阮亭所谓直率者也。”

这段评价中引用了戴复古自己的说法,因为戴认为,想要写出好诗,则在胸中必须有千百卷的好诗,这就有如商人缺乏资本就不可能做到奇货可居。关于这段比喻,《台州府志·文苑传》中也有类似的说法:“然复古自谓幼孤失学,胸中无千百字书,如商贾乏资,不能致奇。又言作诗不可计迟速,每一得句,或经年而成篇。”戴连作诗都用生意来做比喻,可见他在这方面也动过脑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