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荐读】秋山揽胜——山东画家李佩锦山水画赏析

 颜良文墨 2019-10-17

  《秋山揽胜》中,李佩锦既有学古人之法,又有今人写生之体验,以古论今于绘画是非要的感觉,不可能丢弃掉,独成一派,这当然好,只是很多人在艺术中少了些许,便成为不可能。

  李佩锦写意国画新品《秋山揽胜》(68*178cm)

  清楚四王之一的王原祁在其所著的《雨窗漫笔》中云:“学不师古,如夜行无火”,即是强调“师古人”的重要性,师古人,既可以理解为向古人、向我们的前辈们学习的过程,也是对中国画传统了解与熟识的过程。

  清董棨在《素养居学钩深》开篇就讲:“初学预知笔墨,须临摹古人。古人笔墨,规矩方圆之至也。”强调笔墨的重要性,而对于大多数绘画学子而言,要想熟识笔墨,把握好笔墨特性,就需在古代大家作品上下功夫,也即是“师古人”。通过对古人笔墨技巧、构图、构思等方法的学习,有利于我们尽快地掌握古代的绘画技法,在掌握了各家各法之后,进而融百家之所长,成一家之体,“方圆之至也”。师古人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现、挖掘古人思想和技法的过程。

  或者说李佩锦正是遵循这一原则,在师古人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这从《秋山揽胜》中就能明确感受到这一点。她在平时的绘画中,以临摹古人画作为学习基础,再以外出写生为辅助,能够从古人的绘画作品中以及写生中来领悟绘画的真谛,为自己的创作打下一个良好基础,这对于李佩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事,她也完全可以脱开这些,随着这个浮躁的艺术氛围走, 但她笃定要在传统中打下根基,才是正路。

  因为中国美术史上,大凡卓有成就之人都善于从前辈大师的作品或言论中选取对自己有益的元素加以吸收或转化,进而使之成为自己的语言,为己所用,并为自己绘画风格的形成奠定基础。“师古人”不能限于某家、某派,而是应在对中国美术史有一个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等有所侧重,有所选择。清秦祖永《桐阴画诀》说:“作画须要师古人,博览诸家,然后专宗一二家。临摹观玩,熟习之久,自能另出手眼,不为前人蹊径所拘。”

  李佩锦是喜欢读书的人,她在美术史上下过功夫,能够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并从中找到了临摹的对象,加以深入学习和临摹,以期有一个跳跃性的发展。她的《秋山揽胜》中所追求的是她对于山水画的提炼后的又一力作。就这幅《秋山揽胜》来看,李佩锦已经完全在山水画中找到了诉求,也完全懂得了山水画的真谛,所以她的绘画才能在逐渐发挥出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