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2018浙江儿童文学作品精选:风格、模式及其超越

 昵称JDTWtBsL 2019-10-17

金秋十月,丰收的季节。

在过去两年中,浙江儿童文学作家们笔耕不辍,硕果累累。

从2009年起,《浙江儿童文学作品精选》成为浙江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阶段性展示的集结地。自2011年始,入选作品均为从当年发表、出版的作品中精心甄选而得的年度佳作,涵盖了小说、童话、诗歌、散文、寓言、理论与批评等多种体裁。近年来,除了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更多新鲜的面孔和充满活力的作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浙江儿童文学作品精选 

《2017浙江儿童文学作品精选》

《2018浙江儿童文学作品精选》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9年9月出版

回望过去,在这本地方性儿童文学年选本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熠熠闪光的作品,如谢华的《外婆家的马》、汤汤的《到你心里躲一躲》和小河丁丁的《爱喝糊粮酒的倔老头》等等。

浙江儿童文学作家们,一直都在路上,致力于为孩子和儿童文学爱好者们,献上最前沿、最纯正的原创作品。

钱淑英,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风格、模式及其超越

——《2017年浙江儿童文学作品

精选》序

钱淑英

阅读年选本于我而言,应该是亲近浙江儿童文学作家及其作品的最好方式吧。不喜开会的我虽然极少参加年会,很少与大家见面、交流,但内心却怀着一份想念。当这份想念落到朋友们的文字里,心底便会不由自主地生出阵阵喜悦。于是,细细地品读和回味,读到精彩处在心里为之击掌,发现问题时则会用笔标注,想象着如果作者就在眼前,我该如何评说。

这样的阅读体验对我来说并不常有,这里面有一种因情谊而生的对话欲望与热情。不管是认识多年的老相识,还是仅有一面之缘或不曾照面的新朋友,作为浙江儿童文学大家庭里的一员,在我看来都是可以说贴己话的自家人。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这些作品大都属于精品,经得起反复回味和品咂。限于篇幅,选本只能精选作家们当年发表的短篇代表作,尽管如此,透过这小小窗口,我们还是可以望见这一年度浙江儿童文学的繁华风景,同时发现每一道景致里的情味与风格。

▲2018年浙江儿童文学年会合影

在小说领域,小河丁丁可以说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位作家了,他在找到故乡与童年这一突破口之后,创作差不多进入一种井喷状态,因作品多、质量高且多次获奖被大家所熟知。这种状态对作家而言可以说是一件幸事,但同时也是困扰。叙事视角和题材内容的类同,不可避免地会给情节模式、人物塑造和细节描写带来某些重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创作发展空间。无须讳言,阅读小河丁丁的作品,常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不过令人欣喜的是,我在《赏月别吃胡萝卜》这篇新作中觉察到了不一样的气息。还是熟悉的生活场景,还是类似的人物设定,包括内在的故事情味似乎都可以预料。但读完以后,有一种难得的趣味荡漾开来,击得人心里开花。再回头去看,发现作品其实一开始就已经定下了基调,无论是结构安排、叙事节奏还是心理描摹,都无比妥帖,整个儿浑然天成,给人以轻盈灵动之感,这在小河丁丁过去的小说里是不多见的。我想,如果小河丁丁愿意将之前那些反复出现的小说元素做陌生化处理,大胆打破童年故乡的既有模式,小说的新路子或许自然就在眼前了。

▲小河丁丁

在每年的选本中,吴新星和吴洲星这一对姐妹的名字总会在小说栏目一道儿出现,她们始终给人以一种相互鼓励、携手共进的温暖感觉,就像两朵并蒂开放却毫不张扬的花儿,给浙江儿童文学界带来了一道独特风景。姐妹俩的创作路子完全不同。姐姐新星喜欢编织古典婉约的故事,表现那些意味绵长的美丽人情;妹妹洲星重在表现当代少年的日常生活,着力描写不可名状的心理困顿。《满庭芳》和《暮春时节》两篇作品同样体现了这两种充满差异性的审美风格:前者氤氲着浪漫情调,美好得像一个梦境;后者揭示了现实的残酷,里面包藏着成长的力量。她们通过不同的文学维度,分别彰显了理想和现实之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但不得不说,新星因偏爱古典意境难免导致创作模式上的某种雷同,洲星有时因执着于心理刻画而用力过猛导致某些局部失真,她们今后的创作,仍需要在保持自己风格的同时继续寻找突破口,进一步提升艺术品质。

▲吴新星和吴洲星姐妹

孙玉虎的加盟为浙江儿童文学注入了一股新鲜活力,有着丰富阅读经验的他对儿童文学见解独到,勇于冲破原有的框架和壁垒,将理念化为实践,创作带有探索性和实验色彩的作品。比如,他在童话《遇见空空如也》中融入小说笔法,逻辑缜密,思维开阔,通过创设一个封闭却隐含爆发力的房间意象,将人物的情感和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次在选本中亮相的小说《接曹雪芹回家》,题目就自带新意,给人以想象空间,能够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在我看来,这个作品的外部结构虽是小说,但内核其实是童话,和《遇见空空如也》正好相反。作者用这样一种巧妙的方式,表达了对书的深深迷恋,以及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冲撞与交互。当形式的探索与作家的观念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创作便有了不竭动力,不落窠臼的多样化风格就成为可能,孙玉虎在文体方面的这种创新意识,十分难能可贵。

▲孙玉虎

常立在童话创作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同样引人注目。从故事表层来看,常立童话并没有远离童话的传统样貌,从人物设定到情节结构再到叙事语调,都可以找到传统的脉络。但从内在意味层以及一些细节处来体会,读者可能会对其作品中所包含的后现代性感到有些不适应。我想,其童话的隐含读者应该是有经验的读者甚至是高级的读者,他们对故事里隐藏的秘密了如指掌,能够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因而也能够充分理解作品的内涵。后现代叙事自然带有大量的互文信息,它们一方面构成了常立童话的特殊魅力,另一方面也可能会给读者带来接受上的障碍。近两年来,常立在改写传统故事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这些作品往往是围绕一个单纯明晰的故事而展开的重新演绎,因而色调明朗,有着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比如这次年选本中入选的《何仙姑破谜逃家》以及2016选集中的《蛇郎》。在这些古老的故事里,作家定是融入了现代的观念和技法的,但因为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民间童话的叙述风格,反而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常  立

在浙江乃至全国的童话创作领域,汤汤无疑代表了一种新风格和新高度。从一举成名到稳步发展,汤汤一直走在成长的路上,她的童话始终保持着一种独有的艺术品格,温暖又不失批判性。作家以现实生活为底色,用新奇的想象构建了一个个既遥远又熟悉的童话国度,充分满足了现代人的生态诉求和情感需求,同时受到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的喜爱。《念念不忘》是一个延续了汤汤既有风格的童话作品,里面的情感脉络是我们所熟悉的,人性的温度可以融化人世的坚冰,作者在这个故事里再一次表达了她的童话信念。与此同时,作品在温暖和感动之中增添了生命的重量,叙事充满张力,饱含着深情和力度,给人以巨大的情感冲击和想象空间,带给我们变化和惊喜。汤汤要把这个童话扩写成一个长篇,这是一件令人期待的事,因为它值得拥有意境开阔的大格局。对汤汤而言,如何让那些打动人心的故事从细腻丰富的情感世界走向更加辽远深邃的精神世界,是一个可以继续挖掘和深化的重要问题。

▲汤  汤

童话栏目收入的其他作品也给了我意外的惊喜。《奇兽与诗人》《浮力森林》《彩虹色的影子》由精巧构思所创造的独特趣味,《阿尔法星球》《女英雄耳妮》对童话时空和人物关系的奇妙设定,《小新画妈妈》《写故事的故事》在变幻的节奏中透出的温暖情调,都令人印象深刻。这些作品尽管在情节架构或细节描写上还存在一定瑕疵,但它们从不同角度闪射出了童话的迷人光芒,使我对浙江童话创作产生了更多的信心与期待。

在浙江儿童散文领域,毛芦芦可谓是个性鲜明的代表性作家。都说风格即人,创作风格与作家性格的高度吻合在她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验证。生活中的芦芦是个情感浓郁的人,有着活泼泼的生命力,笑眼间洋溢着满满的热情。文如其人,她的散文有着同样的情感浓度,喜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进行直抒胸臆的表白,叙述汹涌时难免会忘记节制。芦芦的小说创作也带有散文化的风格,在这次收入选本的小说《我的小丫鬟家金》中,我欣喜地看到了作者在叙事语体上的某种节制,特别是前面部分,读着让人感到更舒适、更入心。芦芦的女儿汪芦川也写得一手好文章,创作涉及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文体,在散文方面尤其突出。她的那篇《妈妈的麻花辫》写得真切动人,读了忍不住落泪。通过作品,能够感受到芦川有着和妈妈一样的炽热情怀,不过文字显然要冷静节制一些。尽管散文《烤饼岁月》在情绪的联想和铺排里不可避免地夹杂着些许“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滋味,但那些文字还是把人烤得热烘烘的。我们相信,一双澄澈明亮的眼睛和一颗温暖良善的心,一定会将这位年轻作者带向更远更好的未来。芦芦和芦川这一对母女,又为我们浙江儿童文学增添了一道赏心悦目的美丽风景。

▲毛芦芦

说到叙事的节制,我以为赵霞的散文具有某种示范性。这些年来,赵霞在散文写作上非快速却不间断的节奏,使其作品逐渐形成规模,受到儿童文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好评。赵霞有很好的理论素养,再加上她阅读面极广,对文字有天然的敏感,这使得她的创作带有一定的自觉性和规范性。其作品结构规整,文字讲究,细节丰富,常常在结尾处留下意味深长的回味空间,带有文人散文的特有情调。这里选入的《吃水的事》文笔精练老道,里面充满了高密度的细节描写,很见功力。赵霞的散文,往往通过童年生活的一个横截面,来表现对自然生态、民俗人情、童年生命的深刻体察与思考,似乎更适合有一定阅读经验的少年来读。即便如此,我还是想说,如果她的作品中能够再增添些天真野趣,应该会对读者更具吸引力吧。

▲赵  霞

孙建江老师这些年写了不少人物散文,以拉家常的方式叙说作家其人其事,形象传神,让人难忘。这里选入的《境界》是他为任溶溶先生的散文作品集所写的序,也可算得上是一篇意趣兼得的人物散文了。任溶溶先生为人为文的品性,以及人生的况味与境界,在孙老师的笔下自然流出,随性中带着机敏和睿智。文字里的随性和孙老师性格中的随和是相一致的,而睿智则从他擅长创作寓言故事便可见出。这样的文人掌故,记录了儿童文学世界里无比珍贵的光阴的故事,值得在心里收藏和怀念。

▲孙建江

这次选本中选载的诗歌虽然只有三首,却是每一首都精彩。《小时候住在哪里》在天真追问里洋溢着盎然童趣,《夏天的绿口哨》用新奇拟人呈现了夏天的欢乐,《大寒和小寒》借助意象陌生化描画了可爱的自然界,读来无不让人欢喜。前两首的作者都来自浙师大儿童文学学科,一位是硕士生导师,一位是已毕业的研究生。由此想到,浙师大儿童文学的创作队伍真的是越来越壮大了,除汤汤、常立、赵霞、黎亮、胡丽娜等老师外,还有孙昱(山山)、丁晨曦、王帅乃、鲁程程、严利颖、王禹微、黄晨屿、周琼华、卢科利、吴系阳等研究生的名字出现在近五年的选本中。还要说一说王洁,这位浙师大文艺学专业的在读博士生已经发表了很多作品,也出了书,《蒸汽夜莺》这篇作品显示出了其日渐成熟的写作能力,他在科幻小说方面的创作才华让人刮目相看。这些年轻的研究生作者,有的已是比较成熟的作家,有的只是作品“散见于”报刊,不论如何,他们都是儿童文学界的新生力量,如果未来能够形成一支整齐的队伍,那么浙江儿童文学将再增添一道壮丽的风景。

▲2019年浙江儿童文学年会合影

任何艺术模式都是在不断发展、创新中获得新的生命,体裁样式、方法技巧、风格流派都是如此。文学的创作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摸索才会形成自己的风格,而风格一旦确立,便容易成为模式,继而可能出现瓶颈,需要再次予以突破。通过年选本,我看到了浙江儿童文学作家在确立风格以及追求创新的路上不断前行的脚步。或许,在保持风格持久性的同时尝试风格的多样性,如王蒙先生一样“多几副笔墨”,追求“杂色”,是作家们避免创作重复的一种方式。与此同时,研究者从专业角度为作家提供助力也是十分重要的。2017年选本中选入的四篇论文,无论是吴其南老师对中国儿童文学理论范式的梳理反思,还是胡丽娜老师关于传统文化图画书转化的现象考察,抑或是方卫平和赵霞两位老师围绕当下原创儿童文学展开的细致入微的分析,都可以成为儿童文学作家创作实践过程中可供参考的理论维度。今后,加强与儿童文学作家技术层面的对话,应是我们浙江儿童文学研究者仍需努力推进的方向。

一直以来,浙江儿童文学作家在文类、题材、风格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以鲜明的文学形象,从不同向度显示了浙江儿童文学的魅力与高度,并在整体上延续一种共有的文脉。刘绪源先生在2017年浙江省儿童文学年会上曾说,浙江的儿童文学“有生活气息”“根子扎实”,普遍体现出一种“高雅的土气”的审美品质。这一视角独特的总结和概括,可以说准确抓住了浙江儿童文学的内在品性,也是对我们最好的鼓励和鞭策。那么,就让我们记住绪源先生留下的温暖话语,继续以农民般的执拗姿态勤恳耕作,从生活的土壤中开掘出第一流的作品,让浙江儿童文学在泥土的色泽里闪耀出金子的光芒。

 附  录 

2017年

浙江儿童文学作品精选

入选篇目

2018年

浙江儿童文学作品精选

入选篇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