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话题 | 3亿中国人“隐性饥饿”,解决之道不只是做大蛋糕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10-17

文 | 刘文昭

世界人口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旅游日……太多的“国际日”已让人麻木。然而,昨天的世界粮食日却引起了国人的围观——3亿中国人面临“隐性饥饿”这一数据,也迅速登上热搜榜。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了世界上还有“隐性饥饿”这回事。

什么是“隐性饥饿”,跟我们的生活又有啥关系?

你不饿,却可能隐性饥饿

几千年来,吃饱饭都是人类的梦想。而最近一两百年科技的发展,终于让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为温饱而发愁。

这有数据可以佐证: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15年统计年鉴,世界人均日摄入膳食热量从1990年的2597 Kcal提高到2014年的2903 Kcal,平均膳食能量供应充裕度分别是113和123,这意味着膳食供给已超过人体生存的能量需求。

不过,吃饱了不代表你就不“饿”了。你没看错——这里所说的饿,是“隐性饥饿”。众所周知,人体保持健康不仅需要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还需要铁、锌、硒、碘等16种矿物元素,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E、叶酸等13种维生素。

而所谓“隐性饥饿”(Hidden Hunger),是指由于营养不平衡,或缺乏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在其他营养成分上过度摄入,从而产生隐蔽性营养需求的饥饿症状。

有此类症状的个体可能表面很健康,而不是类似营养不良患者减重、消瘦的体态。

世界上有多少人“隐性饥饿”?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资料显示,全球约有20亿人正遭受隐性饥饿的困扰,中国隐性饥饿的人口达3亿。

中国人对“隐性饥饿”了解不多,一是国人吃饱饭的日子太短了,吃饱了就很满足;二是中国粮食安全一直聚焦量的保障,而忽视质的提高,农作物中的铁、锌、维生素等微量营养素含量显著低于国际水平,“隐性饥饿”问题尚未得到充分重视。

不少人低估了“隐性饥饿”的危害

也许有人会说,过去很难吃饱,人也活着;现在吃饱了,又搞出了“隐性饥饿”。这是不是专家闲的没事干?

还真不是。现代医学发现,70%的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症、亚健康等都与人体营养元素摄取的不均衡有关。“隐性饥饿”正在严重损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除了健康,“隐性饥饿”也在影响经济发展。据世界银行统计,“隐性饥饿”导致的智力低下、劳动能力丧失、免疫力下降等健康问题,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全球GDP的3%—5%。

“隐性饥饿”造成的营养不良,对儿童的危害尤为明显。有研究表明,营养不良会对儿童的成长、发育和福祉带来永久性的损害。“隐性饥饿”会致盲(缺乏维他命A),影响学习能力(缺碘),且儿童未来在学校中表现不佳与其出生后前1000天的生长迟缓有关。

不幸的是,在现代社会,消灭“隐性饥饿”并不容易。因为饮食不仅是自己的个人爱好,除了受收入制约,还受到“食物环境”的影响。

例如,大家都知道合理膳食的重要。可对在城市中生活的家庭来说,大多都是去超市购买食品,而超市中的食品不少是过度包装和加工的。工作忙起来,就只能靠外卖和小吃店解决吃饭问题,很多小吃高油高盐高热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却不足。

对缺乏自制力的儿童来说,“隐性饥饿”带来的挑战更大——一方面,忙碌的家长无暇为孩子准备健康的饮食,孩子缺乏必需营养素,而发现时已经晚了;另一方面,各式各样的广告不断刺激儿童对不健康食品和含糖饮料的需求。

一项对22个国家的研究表明,推广健康食物和不健康食物的广告数量之比为1:4。这一差别在美国和英国等高收入国家更加明显。

减少“隐性饥饿”,不能只寄希望于收入的增长

也许有人会说,中低收入者注定要受“隐性饥饿”的折磨,蛋糕做大了,收入提高了,“隐性饥饿”自然会消失。

提高收入的确有效,但问题是,收入增加注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中低收入者提高收入难度更大),何时才能人人能吃得起健康合理的膳食?

其实,“隐性饥饿”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在现有经济水平下,减少“隐性饥饿”,人们并非无能为力。

如前文所说,一个人的饮食是否健康,也受到“食品环境”的影响。有专家建议,政府可以设定相关标准和激励措施,鼓励企业提供更健康的食品,改善人们的“食品环境”。

如采用经济激励手段(例如降低房租)来提高蔬菜水果的生产和供应(尤其在低收入地区),取消对高糖食品、细粮或精炼油的补贴,限制针对幼童的垃圾食品营销以及校园内高钠、高糖、高饱和脂肪食品的销售。

学校还可以做得更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营养科主任张静曾表示,午餐供给的营养素占全日所需营养素的40%,但学校里的午餐大部分是关注吃饱,对于营养的配比并不那么重视。

其实,儿童应该怎么吃并不难。美国曾在2011年发布过“我的餐盘”(MyPlate),针对儿童,倡导“四格餐盘、五类食物”的科学膳食观。根据餐盘显示,孩子的饮食可以这样做:30%的蔬菜、30%的谷物、20%的水果、20%的蛋白质,另外多加等同于一杯牛奶分量的奶制品,可以是牛奶,也可以是酸奶、奶酪。

另外,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希望通过作物营养强化,即通过农业技术手段筛选、培育和推广富含微量营养素的营养强化作物新品种,提高食物的质量来解决“隐性饥饿”的问题。

中国作物营养强化项目副主任张春义指出,相比其他的营养强化方式,作物营养强化是一种投入产出比很高的营养强化手段,“尽管育种科学家需要花费数年培育营养强化的品种,但是一旦育成品种,除种植外后续就不再需要额外的投入。而从市场的角度来看,通过自然的农业生产方式获得的营养强化产品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这对很难通过其他方式获取均衡营养的贫困群体来说,意义重大。

与那些星辰大海的目标相比,减少“隐性饥饿”,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投入小收益大,又切实可行。何乐而不为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