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瘤生存是场“马拉松”

 桃花江春水流 2019-10-17

  虽然大家普遍觉得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但是当自己或者亲近的人得了恶性肿瘤,那种打击还是常人难以承受的。如果你认为恶性肿瘤的确诊,就是你生命或者生活的尽头,那你就错了。时下却有个很“时髦”的名词,叫做带瘤生存。

  年近80岁的马奶奶(化名)是个苦命的人。来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住院治疗前,她经历的手术次数是常人无法想象的。20年前,她被确诊乳腺癌;6年前,她又因为子宫腺癌切除了子宫;4年前,她又患了甲状腺癌,继而甲状腺也切除了。

  20年来,每一次发现肿瘤,马奶奶都很坦然,积极配合治疗。原以为经历这3次大病以后,余生会很安稳。可谁知1年前马奶奶又出现了右侧胸痛,先后做了B超、CT,又做了胸腔穿刺,引流出了血性液体。最后被诊断是患上了肺癌,这已经是她身上长出的第4种肿瘤了。

  “也许这就是命吧。”马奶奶说着,眼神里全是淡然。

  该院血液内科主任、主任医师陈小会说:“换作其他人,也许并不会像马奶奶这样乐观、这样能吃苦、这样配合我们的治疗。反复地全身化疗、胸腔内打药,她全程都在积极配合。”

  马奶奶在做了肺癌介入栓塞术后,一切似乎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肺癌这个死神似乎被阻挡住了脚步。但是,20多年前马奶奶已经做过右侧乳腺癌的根治术,切除了马奶奶部分的胸壁肌肉组织。而马奶奶肺里巨大的肿块,正是在右侧,并且部分和胸壁融合,这无形中再次提升了手术的难度。

  只要有一线希望,都不能轻言放弃。在血液内科陈小会主任、心胸外科吴昊主任以及麻醉科、介入科等的强强联合下,成功地完成了这个如履薄冰的手术——肺叶切除术+胸膜病变切除术+胸腔恶性肿瘤减瘤手术。这个手术,让马奶奶的肿瘤负荷减小了,也确定了她肺癌的病理类型——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瘤。

  手术结束并不代表着一切都结束了,依然是无休止的化疗、胸腔内灌药,但因为确定了肿瘤的病理类型,化疗的效果也比之前有了明显的提高。

  术后不久,马奶奶出院回家休养了。回家以后,她的胃口好转,笑容也经常地出现在她的脸上。她曾经有过的、以及现在所处的生活阶段,正是带瘤生存。

  专家介绍,“带瘤生存”是指患者经过全身有效的抗肿瘤治疗后,常见的癌性症状(如出血、癌痛、咳嗽、吞咽困难等)消失,瘤体局部进一步缩小,癌细胞不再扩散,病情长期稳定并趋于好转,患者一般状况良好,可独立工作和生活。

  有时候恶性肿瘤的存在,会造成脏器功能不全以及疼痛,规范、合理地治疗以及疼痛管理,都是必不可少的;而适当的心理疏导也是非常有益的。

  带瘤生存的目标是什么?是要再活上10年20年?还是能进行铁人三项或者各种极限运动?其实都不是。活在当下,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正规医院的治疗,采取最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并适当地管理疼痛,配合适当的心理疏导及干预,这是带瘤生存的目标和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