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你必须要学会复杂?

 wenxuefeng360 2019-10-17

前文说到了,人们需要第三者,需要你,我,他。这样就不再是两个人之间直来直去的表达,可以将二元关系不能处理的“好”和“坏”,投射到三元关系中消化,二元关系的张力就变得好处理了。

当二元关系发生冲突时,执行这样的原则:一,强者让弱者,因为强者有更多资源和心力去处理关系中的“坏”;二,作为第三者,要起调停的作用,去化解另外两人之间的冲突,就是减轻他们关系中的“坏”,而不是火上浇油。

所谓的“好人”,容易本能地去表示,自己是好人,而不是去化解关系里的“坏”。接下来是卡普曼戏剧三角,是心理游戏中的迫害者、受害者和拯救者三个角色。

大家都会在这三个角色中不停互换位置。跳出的方法是:具备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因为三角化游戏,其实是在借助三元关系。来消化二元关系,乃至一元关系处理不了的坏。

当你觉得你、你爱的人以及和你们相关的第三方都是好的,就从三角化游戏中,脱离了出来。接下来是关于这部分内容的问答。

为什么你必须要学会复杂?

我们大多数人会想,活得简单、单纯一些,但你没办法一辈子都保持单纯,你势必会发现,那些极力想单纯的人,都可能会遭遇各种伤害。

从而进入到复杂,真正的关键是,在这份复杂中,你能否回归简单,如果不能,那么可以说,复杂没有淬炼你,而是吞没了你。人,没有简单活着的福分。

问答1

问:如果从小单亲家庭,怎么引导孩子培养正确的一元、二元、三元以及日后正常的关系态度呢?

答:其实最关键的一步是,第一抚养者先和孩子建立起一个高质量关系,这样孩子充分感知到“我是好的,你是好的”,有了这个二元关系的基础,再进入三元关系就容易了很多。

父亲是外部世界的象征,即使孩子一开始就失去了父亲,帮孩子和外部世界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一样也可以起到这个作用。

当你说“单亲家庭”的时候,相信你说的是孩子是有父亲的,但可能你们离异了,那么,特别重要的是,别对孩子说,你父亲是坏人,是我们的共同敌人。

有兴趣的话,可以了解一下,奥巴马和妈妈的故事。

问答2

问:很多古圣先贤,都趋向于独自生活,喜欢自在悠闲,独来独往,不也过得很惬意,很舒服吗?

答:前文提到过,能享受孤独的人,很可能是“心中住着一个爱的人”,一个一直处于一元关系的人,在武老师看来,是不能孤独修行的。

问答3

问:这个爱的人,可以是自己吗?

为什么你必须要学会复杂?

答:不行。日本漫画家石田彻,有一幅漫画,一个人躺着,从他体内坐起一个人,这个人体内又坐起一个人……可是这个一层层做起来的新的人,长得样子都和躺着的人一样,这张漫画,显示出一个人彻底的孤独。

这位漫画家画的其他漫画,都有这种彻骨的孤独感,他死于火车事故,很可能是自杀,在武老师看来,也许就是孤独杀死了他。

问答4

问:一个独立自主的成年人,应该以三元关系为主,但现实中我们都保留了一元、二元关系的空间,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这几种关系是怎样的联系?

答:人的发展是先从简单变复杂,从一元到二元再到三元;而后又要从复杂到简单,从三元关系,再回归到二元乃至一元。

道家有句话说“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可以套用在这,我们的心,先在复杂的关系中展开,再从复杂关系的淬炼中,重新回归到纯净中。

问答5

问:现在人工智能如此发达,如果在小屋子里,只和设计出来的古今中外完美的人格互动,也不行吗?

答:如果真有AI的“完美人格”,人类就可以消亡了。武老师读本科时,学认知神经科学。在那时他就给aI判了一种“死刑”,觉得aI也许没办法形成“人格”。

比起智能来,人性,特别是情感,显得太柔弱。然而,也许就是这个柔弱之处,恰恰是人类最可贵之处,情感就是灵魂的证明,而情感必须在关系中展开。

AI不需要情感,也不需要关系。所以aI也许无论如何都不能超越人类,甚至因此不能产生出所谓的人格来。所谓人格,就是一个人的内在关系模式。

为什么你必须要学会复杂?

当然这是武老师从心理学出发的思考,未必正确,仅供参考。

问答6

问:冷战是不是最消耗感情的,如果有类似习惯,应该怎么破?

答:冷战,或极端的冷漠,是最可怕的,因为这就是死亡,就是坟墓。

极端的冷漠,类似绝望。而从渴望到绝望,其实藏着复杂的情感,如果看到这些情感,让他们真正活出来,就可以破除冷漠。答案实际上很简单,就是大胆地去爱去恨,但这首先需要觉知。

问答7

问:前边回答中,只提到两个人,我的关系模式是不是就是二元关系?关系中的三元关系是不是要比二元关系好?如果是的话,要如何让自己处于三元关系中呢?

答:的确,是二元关系。

现实是,你必然会进入三元关系中,比如情侣会生孩子,就算没孩子,各自也都有亲朋好友,甚至有各自的秘密。

太憧憬二元关系的朋友,需要意识到二元关系很容易产生吞没感,这种感觉产生后,一个人就想从二元关系中逃走,去寻找一个第三方,来构建复杂的三元关系。

这是人性的必经之路,所以纯粹的爱情梦,总是会幻灭,痛苦总会产生,人总是要走向复杂,再回归单纯。我们需要对这个历程有一定的预期。

问答8

问:孩子3~6岁会发展出三元关系,而同时也是俄狄浦斯期。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女孩,会把父亲看作敌人,还是亲密的对象,这是取决于父亲的表现吗?

为什么你必须要学会复杂?

答:关键首先取决于,孩子是否建立好了二元关系。如果建立好了,也就是她真切体验到,自己是好的,妈妈也是好的,然后她才允许自己,适当背叛妈妈去靠近爸爸,并且是和妈妈竞争。

如果女孩和妈妈的二元关系,没建立好,甚至还处于共生的一元关系中,那么就会把爸爸视为敌人。

当然也有少数情形,是妈妈实在太差了,而爸爸相对好很多,于是女孩也会扑向爸爸的怀抱,但在这种情形下,女孩在爸爸身上,寻找的主要是母爱。

问答9

问:如果收获到的是不好的二元关系时,会更自我吗?把自己封闭在一元里?或者去破坏所有的二元关系甚至三元关系?

前文提到过,可以自己做自己的父母,来疗愈自己,那可以作为自己的父母建立关系这方面的疗愈吗?关系的疗愈是不是还需要有第二个真实的人?

答:第一,如果一个人没法收获一个好的二元关系,那么必然会一直处于一元关系的世界中,也就是他的世界,只能有一个中心,或者以他为中心“剥削”别人,或者他被别人“剥削”。

第二,如果自己一直处于一元关系的世界,那是没办法自己疗愈自己的,能自己做自己的父母而善待自己的,其实都是在其他真实的人那里,得到了部分爱。

问答10

问:为什么会回归二元关系,是把二元关系中的“坏”处理后的回归吗?最终归于一元世界,是“看破红尘”的意思吗?世界是无好无坏的,合一感觉好像是:一个人释放、了解人性的过程,最终回到客观。

为什么你必须要学会复杂?

答:这是很好的理解。

一个人为了保护自己心中的“好”,先需要把自己内心的“坏”,投射到二元关系中,而后又为了保护好的二元关系,而把二元关系中的“坏”,投射到三元关系的世界中。

但随着人性的成熟,先是能处理复杂的三元关系中的“坏”,接着又能更好地处理二元关系中的“坏”,最终能处理自己一个人的内心中的“坏”,而彻底整合了内心中的“好”与“坏”,这时就可以进入鲁米诗歌描绘的境界:

有一片田野,它位于

是非对错的界域之外,

我在那里等你,

当灵魂躺在那片青草地上,

世界的丰盛,远超能言的范围。

问答11

问:夫妻关系可以是二元关系,可是如果夫妻关系紧张,需要引入三元关系,那这个三元如果是孩子,可能会达到平衡,如果是第三者,怎么看待这个ta呢?

答:调查显示,男人女人出轨的概率非常高。从道德上讲这不对,但这也正是人性复杂的展现。

不同的是三元关系也分“好”和“坏”,如果是孩子,那更可能是更好的、更具建设性的三元关系。如果是第三者,那么这个关系中就有太剧烈的“坏”,也可能对更核心的二元关系乃至一元关系,构成巨大破坏。

思考

人,没有简单活着的福分。也就是,复杂,是人性必经的一个过程。只要结婚生子,甚至哪怕不结婚生子,都要面对这个复杂,与其这样,那不如真切地去爱去恨。

为什么你必须要学会复杂?

我是什么时候开始摸到三元关系这个世界的门呢?是在学了经济学以后,它告诉我,世界是有一套自己的运行逻辑,经济学就在用他独特的思维,告诉我这个逻辑的核心是什么?

拿到这把尺子之后,去衡量世界上的所有人,发现大家都一样。然后进入了三元时间,开始用复杂的角度,去观察和打量这个世界的所有人。虽然自己的内心,还留在一元世界,庆幸的是已经开始了觉知。

愿你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愿你的呼唤,总有回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