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罗的腹肌与胎儿先心

 渐近故乡时 2019-10-18

在上周末国家队比赛日,34岁的C罗打入了职业生涯的第700粒入球。据说,C罗每天保持4小时的肌肉力量训练。长期不懈的训练,练就了一身健硕的肌肉,在球场上常看到他展示其傲人的腹肌。从C罗的腹肌,我总会想起生物学家拉马克“用进废退”观点。

先天性心脏病,畸形千变万化。为了描述、命名、诊断任何先天性心脏畸形,病理学家Van Praagh夫妇在上世纪60年代创立了心脏节段解剖学,于1972年首先提出“节段分析法”用于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此后该方法广泛应用于心内科、心外科及医学影像技术的临床实践及学术交流中。

毋庸置疑,节段分析法是超声医生筛查、诊断胎儿先心的操作规范及临床思维方法。但节段分析法并不能解释千变万化的先心病血流动力学方面的规律性,在特定情形下哪种或几种畸形可合并存在或几乎不会合并出现。比如,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狭窄、三尖瓣闭锁等为何几乎从不并发主动脉缩窄等等。

很是巧合,也是在1972年,学者Rudolph AM等首先提出了解释主动脉缩窄胚胎学的假说——血流理论(the flow theory)。该理论认为,胚胎期流经心腔和大血管的血流量决定心腔和大血管的尺寸大小。在正常胎儿,左右心室每搏输出量相近,左右心以并联(in parallel)方式而不是串联(in series)方式行使功能。

复杂先心(除外功能性单心室),一侧心室每搏输出量的减少,必然伴随对侧心室每搏输出量的增加。该理论对主动脉缩窄的解释是,主动脉缩窄是由于胚胎期流经主动脉峡部的血流缺乏所致。峡部血流的减少或缺乏是由于室间隔缺损、主动脉峡部上游梗阻病变(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狭窄)的存在,经室缺左向右分流所致。

血流理论的引申可以解释为,胎儿期流经心腔和大血管的血流量的多寡(相对正常均衡状况而言),决定心腔和大血管的大小。也可类比地理解为“用进废退”。于是我们很容易理解,左心输出量减少的先心,比如,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离断等,多伴经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或卵圆孔的左向右分流,而几乎不可能伴发三尖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等;右心输出量减少的先心,比如,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三尖瓣狭窄、肺动脉狭窄等,多伴经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的右向左分流,几乎从不伴发二尖瓣、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和主动脉离断等。诸如此类情况,可以依照以上规律去逐一总结,本文不一一列举。

尽管血流理论并不能完美解释单纯性主动脉缩窄,但诸多复杂先心血流动力学表现证实了该理论的相对合理性。了解该理论,“用进废退”,可进一步理解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祝贺自律的C罗创造新记录!更要向被低估的血流理论首创学者们致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