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岩松:医生“治心”更要“懂心”

 濮水新声 2019-10-18

日前,在第四届中国血管大会暨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会议暨一带一路国际血管疾病峰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健康宣传员、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应邀在“医术与艺术人文讲堂”,以“治心与懂心”为题进行演讲,引起与会学者的强烈共鸣。

1990年,白岩松大学毕业要去外地参加工作,离开家乡呼伦贝尔的前一晚,听母亲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1974年,白岩松的父亲到天津出差,因为长时间的咳嗽,去医院看病。经过简单的检查,医生怀疑他患上了“肺癌”,叮嘱他当天就要留在医院住院治疗。白岩松的父亲拿出火车票,告诉医生,他今晚必须回海拉尔。医生看自己劝说不了,站起身去找主任帮忙。病人却乘机“逃”出了医院。

当天晚上,父亲正在火车站候车,突然听到大喇叭里呼叫他的名字,请他到火车站口。一辆救护车停靠在火车站,白天为他诊治的医生一把拽住他,说:“你必须跟我回去住院”。原来,细心的医生记住了他的火车车次,到火车站“堵”住病人。白岩松的父亲被迫住院,开始接受治疗。两年后,父亲去世,这一年,白岩松8岁。

多年后再谈到此事,母亲说:“那样的大夫加上现在的技术,也许你爸的病能治”。

“从我家的故事引发这样一个思考,医学和人文是不是合二为一的,人文是不是医学要新加入的成分?通过这些年与卫生健康行业的接触,我的回答是:人文不是医学附加的元素,人文本就是医学的含义之一,离开了人文的医学,是不存在的。”白岩松说。

从某种角度上说,人文给予医学另一种治疗方案。美国医生爱德华·特鲁多1915年去世后被安葬在美国纽约东北部撒拉纳克湖畔,其墓碑上刻有一段话: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白岩松说,一个医生的职责主要体现在这三点。离开了人文,何谈帮助,何谈抚慰?

好医生一定兼具浓浓的人文情怀

“当我们谈论最好的医生的时候,他往往拥有很高深的医术,但是在医术之外,他一定有很多让人感动的人文色彩。”白岩松回忆起他主持2006年“感动中国”颁奖活动时的场景。当看到年度人物著名肿瘤专家华益慰的事迹短片时,他的眼泪夺眶而出。

白岩松说道:“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可能每一个孩子对医疗的认识,都是医生撩开你的衣服,冰凉的听诊器往胸口上一放。而华老先生就从来没让患者接触过冰凉的听诊器。每天早晨查房之前,老先生都把听诊器放在自己的肚子或者胳膊上焐热,用手攥着它。没有一个华大夫的病人接触过冰凉的听诊器,而这个习惯伴随了他几十年的行医历程。查房的时候,面对病情较重的病人,他都是快步走过去,扶住患者,不让患者起身与他打招呼。”

再比如说,1921年夏天,一位20岁的姑娘离开家乡厦门,乘船来上海参加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考试。英文笔试时,一个同学在考场晕倒,她毫不犹豫地中断考试,救治同学。当时,她觉得自己耽误了考试,没有希望了,想着来年再考。没想到,监考的老师看到了这一幕,写在了监考笔记中,递送给了北京协和医学院。通过查看监考笔记和这名学生前几科的成绩,北京协和医学院破格录取了这名学生,她的名字叫林巧稚。

北京协和医学院认为,有很多东西可以后天学习,骨子里对生命的珍惜和关键时刻能牺牲自己,也要帮助别人的精神,却是一名医生最需要的东西。

所以,白岩松认为,对大医的评判,始终要把医术与人文紧密联系在一起,二者缺一不可。

“患者心理研究”应该纳入医学生课程

2018年8月19日,中国设立医师节。那段时间,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宣布取消医学生的学费。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在鼓励优秀的人才学医。

对此,白岩松谈到,要正视医生的收入与劳动价值不对等。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要付出更多时光。当一个家庭选择让自己的孩子学医的时候,首先是职业选择而不是道德选择,但是中国医生的年平均收入并不比其他行业的年平均收入高出多少,但是受教育时间相对漫长,显露出受教育程度与收入的不对等。

白岩松认为,“患者心理研究”应该纳入医学生课程。由于缺少了这方面的培养,很多医生都是在后来从医过程中经过不断碰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这样的代价太大了。有了这方面的课程,有助于医学生从业后将心比心地了解患者。

白岩松举例说,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小时候看病,医生让你躺在床上进行腹部触诊,问你疼吗?哪里疼?现在医生时常这样问患者:“你肝区疼吗?”,其实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肝区在哪里。

再有,患者癌症中晚期,医生详细介绍治疗过程,征求患者的意见,患者不停朝着医生点头。一个星期之后,患者到医院治疗,医生才发现,上次就诊说的话,他一句都没记住,完全“蒙”了。

可见,我国人民的健康素养参差不齐,有的患者还“不会”当患者,在履行治疗意见决策权的过程中,还不能配合医生做出最适合的治疗选择。这也同样涉及患者心理的问题。

白岩松在演讲中也提到了对医生健康状况的担心,比如外科医生吸烟率高,可能与工作压力大有关系。中国医生平均工作时间每周51小时,接近40%的医生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一般,甚至约20%的医生认为工作给自己的身体带来冲击。他呼吁医学生的课堂上还要增加医生心理研究课程。既要研究患者,也要研究医者自己的心理情况,这样才能保护好医生这支队伍的身体健康,让这个行业更加良性地发展。

在不着急的时候着急,才能在着急的时候不着急

最后,白岩松提出:卫生健康行业应达成一个共识:让医生只干医生该干的事,全心全意地做医生。

面对在座的心血管病专家,白岩松说,当中国人的心血管疾病越来越严重的时候,仅仅依靠医生是远远不够的。有文献报道,我们国家有近3亿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高血压就超过2.45亿,成人血脂异常率攀升到了40%。心血管疾病致死率还是在向上增加的过程中。100个死亡的中国人当中,就有大约42个与心血管疾病有关。每年有55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

让医生为难的是,由于患者身边会做心肺复苏的人远远不够,送到医生这里已经来不及救治。因此,白岩松说,医生和全社会都需要把诊疗的过程提前,去做疾病预防,去做知识的普及,去呼吁在公共场所增加体外除颤仪等等。只有提升全社会的急救能力,在不着急的时候着急,才能在着急的时候不着急。


来源:健康报文化频道微信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