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苦虽小,然无不深受所苦,当和解少阳枢机,清胆和胃,理气化痰

 心心相印一一一 2019-10-18

这一篇,我们主要来说一下口苦,虽然是个小问题,但既然有人问了,就在这里细说一下。

反复口苦伴口干1年余。

主要的问题是:口苦口干,咽中痰黏,时有异物感,时胃脘痛,素喜热饮,腰酸嗜睡,夜寐欠安,寐中鼾作,面部油垢,面色较暗,舌色偏红,苔为黄腻,脉细数右稍弦。

口苦虽小,然无不深受所苦,当和解少阳枢机,清胆和胃,理气化痰

口苦一症,追本溯源,始见于《黄帝内经》:“帝曰:有病口苦,取阳陵泉,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曰胆瘅……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又曰:“肝气热,则胆泄,口苦。”

仲景云“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治宜和解,方用小柴胡汤。

口干之因,则多责之于不通与不荣。津液亏虚,失于滋润,是为不荣;痰湿内生,瘀血阻滞,精血津液难以通条,此为不通。

本病之“辨”,首辨患者:此为中年男性,平日醇酒厚味,久则痰湿内生;精神压力较大,木郁不达,故成胆郁。

次辨病机:邪犯少阳肝胆,枢机不利,日久则胆郁痰扰,胆气上泛。

三辨病名:此属《黄帝内经》记载胆瘅无疑。

四辨症状:邪犯少阳,枢机不利,胆气上泛,则口苦;胆郁痰扰,心神不宁,则夜寐欠安;痰气交阻,则寐中鼻鼾、咽中痰黏、时有异物感、舌色偏红、苔为黄腻、脉细数右稍弦;如烈日炙烤而松脂溢流之理,痰热内蕴逼津外溢则面部油垢。

口苦虽小,然无不深受所苦,当和解少阳枢机,清胆和胃,理气化痰

五辨证型:四诊合参,此当为胆郁痰扰之证。详论病家口苦之因,结合五辨,则可诊断。

然口干一症,若单纯断为邪热煎烁、阴津亏耗所致不荣而渴,则与此案不符。审谛覃思,痰湿内蕴致津液输布障碍,亦可致渴,此为不通之故。

法宜和解少阳枢机,清胆和胃,理气化痰。予方小柴胡汤合温胆汤加减。

方中柴、芩、夏为主药而用之,乃取方小柴胡汤之意。柴胡苦辛入肝经,取“火郁发之”之用,透发少阳胆经郁火;黄芩苦寒,清泻内蕴邪热;半夏辛温燥湿化痰,且引上逆之痰气下行,芩、夏相配则有“辛开苦降”之理。

三药并用,一透邪一清热一降痰,伏火痰邪则渐消无疑。竹茹、枳壳降气而化热痰,与病家胆气上扰之病势极为合拍;半夏、茯苓药势下行,与竹、枳下引之痰气并走胃肠而出,如是,邪去则正自安。

为防柴、芩寒燥,半夏温燥伤阴之流弊,特伍用麦冬以佐制,另取其清心除烦以安眠之功,一箭双雕。虑其偶有胃脘疼痛,则予神曲,收“健脾胃而消饮食”之功,神曲之用,此乃我多年疗胃脘病经验用药。

口苦虽小,然无不深受所苦,当和解少阳枢机,清胆和胃,理气化痰

启发:

口苦虽小症,然病家无不深受所苦。临床以此为主症而就诊者寡,以他病之兼证而至者众。

临证遇此,我喜用小柴胡汤原方或取其方义独用对药柴、芩,加入辨证方中,常获良效。学医思维应当活跃,思路应当宽广,学会旁敲侧击、举一反三。

以此口苦一症为例,临证若遇口苦,不应满足于口苦一症,当思考“口甘、口酸、口咸、口辣、口臭”等。在比较与推敲中学习,如是,对于学医之路,则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