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的谣言:西方只靠船坚炮利称雄 侥幸扼杀东方技术的发展前景

 My图文收藏馆 2019-10-18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评论区话题丨你觉得近现代东西方差距的源头是什么?

大航海时代是当今世界的基础,却也是很多东方国家的噩梦。因为在几个不同世界间的沿海交锋中,东方国家无论胜负都会是损失更大的一边。以至于形成了近代西方只靠船坚炮利才得势的理论,而忽略了背后所隐藏的实质。作为心理补偿机制,更有人通过分析比对而认为东方土生技术同样潜力无限。言下之意是不被外力强行打断,同样能蓬勃发展比肩西洋的科技。

那么,这两种殊途同归的思维内核,是否真的符合事实?我们不妨去看看当时的真实历史!

船坚炮利的程度有限

船坚炮利几乎被当做近代史的代名词

在不少历史初学者眼里,大航海时代起源于近代科技对古代土著部族的一边倒侵袭。但至少在近代世界扩张初期的16世纪,屡屡获胜的欧洲征服者都能意识到,后人凌驾于自己头上的技术优势并不牢固。

1498年,首批载着葡萄牙人的欧洲帆船进入印度洋海域。他们首次让西南印度的卡利卡特人,见识到未来战争的应有模式。大量可以快速发射的枪炮,以密集火网迎击任何敢于靠近自己的对手。以便在最终的近距离交战前,大量消耗敌军的数量与士气。然而,无论是士兵手中的早期火绳枪,还是舰船上大量搭载的各型火炮,都不是当时欧陆的最新科技。很多品种的原始型号,在14世纪末已登上战场,只不过尚未来得及传播到东方。

达伽马舰队的船型 全部源自15世纪初

保存至今的法国15世纪初造 佛朗机炮

仅仅6年后,卡利卡特人就依靠来自意大利和奥斯曼土耳其的志愿者帮助,完全掌握了以上技术。加之印度本身就有非常发达的冶炼技术和武器制造产业,很容易在懂得新技能的人帮助下仿造成功。此后的半个世纪内,这些技术在亚洲本地都不过时。无论是其他本土势力,还是定期抵达的欧洲小分队,都无法说自己在武器技术上临驾他们。不少葡萄牙逃兵、奥斯曼圣战者和意大利冒险家,都会选择以武器技术作为资本,在印度的宫廷中谋得高位。

此外,一贯被视为西方势力最具优势的船舶技术,也从未有设想的那么巨大。1502年时,第二次抵达印度的达伽马就遭遇到类似问题。当他拒绝阿拉伯帆船梅利号的赎金后,惊讶的发现部众没法立刻摧毁对手。

达伽马为了对付单艘大型商船都需要全体出动

大型阿拉伯商船 比许多葡萄牙战舰都巨大且坚固

在那个大型远程火炮填装较慢的时代,海战的主要火力依旧靠杀伤人员的小型近炮为主。所以,无论发射小型铁弹或是散弹,都无法伤及有数百吨载重的亚洲远海帆船。倒是葡萄牙人自己,还将不少仅有100-200吨之间的战船编入舰队。其中较小的卡拉维尔帆船,本身就是阿拉伯帆船的改进版本。最后,达伽马只能让人摧毁船上的风帆系统,并用纵火等手段才得偿所愿。

1511年,也就是梅利号屠杀过去的第九年,另一支葡萄牙舰队在马六甲海峡遭遇到来自南洋群岛的本地大船。其吨位同样超过了远征舰队中的大部分船只,并且丝毫不畏惧舰炮的轮番洗礼。最后同样是在饱受蹂躏与折磨后,才被彻底获胜。结合此前达伽马的遭遇,似乎都说明了西方船坚炮利的程度非常有限。而且以上两个例子都是西方舰队攻击单艘亚洲船只,这也不免让人对没发生的舰队决战存在想象空间。

浮雕上的南洋群岛早期海船

南洋群岛的海船也有大型品种

本土势力的选择

卡利卡特人只用5年就掌握新式火炮技术

既然以葡萄牙为代表的早期西方殖民者,在技术层面并不存在巨大优势,那么本土反击势力是否就可以通过传统手段来破敌制胜呢?很不幸,这样的事情虽有发生,但实质却是他们对西方新科技的迅速采纳。

以最早遭遇攻击的卡利卡特为例,他们将主要资源用于加强火炮技术。在海军建设方面,则通过建造更多大型的本土船只为应急手段。以便在之后的战斗中,靠着大型阿拉伯海船牵制葡萄牙战舰,并辅以大量的小型划桨船进行包围切断。然而,无论是达伽马留在印度的小型留守部队,还是后来总督阿尔梅达指挥的增援兵力,都在数次交锋中确保完胜。以至于卡利卡特人只能远遁海上,向北却和拥有更新技术的同盟合作。

葡萄牙人的对手 往往很快就掌握类似的武器技术

围攻大帆船的地中海桨帆船与南洋小船

1508-1509年之间,由埃及-土耳其-希腊-意大利志愿者组成的反葡萄牙舰队,为印度带去了地中海大型桨帆船与大西洋卡拉克帆船技术。他们和印度西海岸赶来的众多阿拉伯式帆船合作,在最终溃败前也一度消灭过少量葡萄牙分舰队。其中真正有用的技术,往往是从欧洲带来的枪炮和战船。当这些资源因长期磨损而状态不佳时,惨败便不由本地盟军数量的多寡来决定。

因此,印度各地方势力都迅速得出结论,只有以欧洲技术才能击败欧洲人。海港城市果阿的统治者,就依靠土耳其逃兵建立新式船坞和兵工厂,全然不顾本土技术似乎也有那么点提升的可能。只是由于内部矛盾与时间仓促,终究没能将技术革新立刻转化为战斗力。在果阿被葡萄牙势力占领后,当地又成了内陆苏丹招募军事技术人员的一个窗口。

葡萄牙占领前的果阿 已经可以建造大帆船与火炮

20年后 印度穆斯林军队的武器与葡萄牙人无异

类似的情况还在更东方的区域内不断上演。位于苏门答腊岛西北的亚齐苏丹国,也曾经遭到以马六甲为基地的葡萄牙舰队攻击。但依靠人力优势,他们最终将敌人驱逐出去。随后,他们开始接受来自奥斯曼帝国的技术援助,并力所能及的打造西式战舰和火炮。之前的本土防御胜利,也从未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原有技术能够满足需求。在后来的历次交锋中,占据数量大头的本土小船和火器,始终只能沦为结局凄惨的背景共建者。

最后,就是在击败过小股葡萄牙私人武装的明朝,本土军队也会捡起对方留下的武器残骸,进行逆向工程和成批制造。尽管从场面来看,似乎明军一直具有压制能力。但冲突的结果却是失败者的武器征服了胜利者。哪怕明人一直以自身并不存在的技术优势为荣,也不得不在非常直观的现实面前悄悄低头。

明朝也不得不同时仿制弗朗机与蜈蚣船

细微差距背后的巨大鸿沟

东西方间的差距 不是几项技术指标可以概括的

细心的读者或许已经发现,早期西方殖民者的技术优势非常有限,但几乎所有的本土势力都几乎完全抛弃了原先的技术发展路径。其差别主要在于接触欧洲技术的早晚与多少而已。

残酷的历史事实还是证明,这些努力其实也并无阻挡近代化世界的扩张步伐。无论复制了多少新武器,招募了多少新技术人员,都不妨碍他们在大多数战役中被最终击败。尽管总是能以少打多,却始终无法将各种努力转化为当初的期许。因此,作为旁观者的我们,也就不能不怀疑细微差距背后的巨大鸿沟。

葡萄牙等殖民者 普遍比本土守卫者更有动力

首先,从技术发展与社会关系而言,原生态的起始国往往在具有学习者所无法具备的结构性优势。葡萄牙人从不是优秀的企业家和技术开发者,但他们的航海事业足以吸引来意大利银行家、荷兰代理商与德意志炮兵人才。每次航海的所得除上缴王室外,大都在不同利益群体间按契约完成分配。这就有助于他们在艰巨的事业上保持干劲,并可能随时吸纳更多人员、技术和资金来源。因此,每当之前的技术成果被对手学会,他们也知道如何从容应付,甚至带来更胜一筹的技能。而作为追赶者的众亚洲本土势力,往往处于技术和组织水平方面的双重被动。

其次,传统技术与社会层级有着直接挂钩关系。任何依赖新团体输入的技术,都会被视为打破固有形态的不稳定因素。因为社会总体资源永远是相对稳定的,客卿的技术入股,往往会造成被取代者的地位下降。因此,欧洲军事技术往往局限于某些特定小团体内,很难在本地完全铺开。他们的后代可以子承父业,但却做不到扩大影响。传统工艺的持有者,也会因为利益受损而将旧技术视为对抗和抵制的符号。这不仅仅会存在于单纯的技术行业,同样也涉及军队和行政官僚的组织层面。

对于本地统治者而言 殖民者也可以是技术入股者

更重要的是,外来者在扎根本土后,也失去了同原来激励自己创新的环境联系。除了依靠祖传技艺维持先辈们的时代科技,几乎不可能有任何创新之举。当下一批被招募的新技术人员突然空降,他们除了配合或对立,也不存在其他任何办法。这也是亚洲本土势力终究只能追赶而无法反败为胜的关键。灵光乍现的军事策略和胜利机遇,不过是世界整体运转机制中的小小BUG,终究要被系统本身所自然克服。

最后,不同本土势力间的模仿成果差异,也是自身社会健康度的折射。在印度和南洋群岛,葡萄牙人很快就能被接纳进当地社会。他们还会在那里遇到不同时代迁来的突厥人、阿拉伯人、波斯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尽管与本地老乡可能话不投机,但却能以成本最低的方式融入体系。在后来的众多政治变局中,也能以独善其身的方式获得存续。

近代前后的南洋海船 也不可避免的受到阿拉伯技术影响

当然,他们也并不清楚,在自己抵达印度洋前的几十年里,被他们击败的很多技术成果也刚刚取得胜利。尤其是在次大陆南端的科摩林角以东,相对完整的阿拉伯帆船技术才几乎完全取代旧式的南印度平地海船。这同时是因为古代的技术与阶层群体直接联系,无法靠数量有限的商团和冒险家完成迁移。因此,在阿拉伯商人抵达那里的700年后,一代代引荐者与新移民才逐步改变地区的技术水平。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少小的局部改进,并因为获得认可而推动产业升级。

最后,葡萄牙人更不了解,自己还能在南洋群岛和广东沿海,见到曾经流行南印度的旧式海船。因为穆斯林商业网络的持续影响,这些基于晚期加洛林时代的技术成果,已经加入了很多提升部件。只是相比已经彻底完成进化的印度源头,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随着西方技术的突然传入,原有的发展路径自然显得不合时宜。以至于到今天为止,还有人为此感到痛心疾首。

西方人见识到的东亚海船 其实就是淘汰的印度船

然而,当技术差距拉大到一定程度,学习的速度也会随之逐步降低。这也是印度人可以很快学会建造欧式帆船,但南洋群岛土著就只能使用地中海式桨帆船的原因。而在地域更遥远的明朝,精心仿造的小型桨帆巡逻艇都被视为太耗费木材,不得不选择放弃。帝国模式下的基层管理制度,也更倾向于打破外来小团体间的特色差异,从而破坏维系产业所依赖的层级结构。所以是连很多小规模引入的先进技术,也会以最快速度流于形式或彻底消失。这些因素在16世纪过后的300年里,始终决定着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这句话在很多时候可能表现的完全相反。不明所以者很容易将迫于无奈保留的老技术,视为原有科技发展路径的合理性依据。然后再把不幸流失的新技术,归结于华而不实的奇淫巧计。类似思路在很长的时间里都会持续发酵,并让人在学会皮毛后自信为掌握所有,在学有所成后就能忘乎所以。事情推进到这一步,也就往往预示着新鸿沟的挖掘完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