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致医疗丨世界镇痛日,让我们一起了解疼痛

 板桥胡同37号 2019-10-18

国际疼痛学会将每年的10月11日定为“世界镇痛日”。

“疼痛”,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见的问题,每个人一生中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它的存在。早在上世纪,疼痛就被确认为继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之后的“人类第5大生命指征”。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慢性疼痛是一类疾病”。
持续时间或者反复发作时间超过一个月的疼痛,都属于慢性疼痛,应当作为疼痛疾病进行治疗。

肩背发紧疼得钻心,原来是肌肉筋膜痛

50多岁的市民王先生10多年来肩背部疼痛,起初只是肩背肌肉酸胀发紧,后来疼痛加重,每天疼得钻心,晚上都睡不好觉。于是,他就到市立医院疼痛科就诊。
“患者患上了肌肉筋膜痛。”市立医院疼痛科副主任田德民说,他详细询问,发现患者疼痛时有一个明显的痛点,就在肩胛骨的内侧,疼痛从那里发射到周围部位。
田德民说,患者疼痛的病因就是劳损以及受伤、受凉后引起的肌肉筋膜问题反反复复迁延不愈。为此,他对患者进行微创手术,对其患处的肌肉筋膜进行松解。手术第二天,患者多年的疼痛就奇迹般缓解了。
“前来就诊的疼痛患者中,颈肩腰腿疼痛是最多的。”田德民说,这种疼痛一般不至于给患者带来特别大的痛苦,但是会让患者在生活中很不舒服。肌肉筋膜松解治疗肌肉筋膜痛效果非常好,能够让90%的患者舒服起来。

下肢发凉凉得刺骨,原来是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60多岁的市民张女士,从7年前就感觉自己的小腿发凉,尤其是内侧某个位置有时候凉得刺骨。她形容这种感觉就像“从冰箱里拿出一块肉解冻的感觉。”后来,她到市立医院疼痛科就诊。经诊断,她患上了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乍一看肢体发凉和疼痛没什么关系,事实上很多疼痛疾病也会表现出肢体发凉的症状。”田德民说,这名患者患有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局部神经受损,导致下肢局部供血不足,因此小腿发凉。
田德民对张女士进行腰交感神经微创手术。手术后,她的腿一下就感觉“解冻了”。“交感神经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支配着血管的收缩。腰交感神经负责下肢血管收缩,破坏后,下肢血管扩张。血运好了,患者的腿自然就温热了。”田德民解释。
除了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脊椎源性痛交感神经综合征等也会引发肢体发凉。田德民介绍,此前就有一名患者腰椎退变,长的骨刺刺激了前方的交感神经,导致下肢供血不足,总感觉下肢发凉。
“这类表现为肢体发凉的疼痛疾病,吃药并没有效果。”田德民说,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交感神经治疗。下肢发凉主要通过腰交感神经治疗,上肢发凉主要通过颈交感神经治疗。

手术后疤痕痛,原来是末梢神经痛

60多岁的陈女士8年前手术后在肚皮上留下一道疤,伤口愈合后疤痕部位仍不时疼痛发作。8年来,稍微一动作比如穿衣服,疤痕处就疼得剧烈,每天都很遭罪。经诊断后发现,疤痕附近的神经在受到损伤后形成了一个小神经瘤,是这个小神经瘤引发了末梢神经疼痛。田德民通过射频破坏了患者身上的小神经瘤,患者的疼痛就治愈了。
“这名患者这么遭罪,是因为她的疼痛属于神经痛。神经痛很容易达到疼痛分级中的最高级别10分。”田德民介绍,神经疼痛是最典型的疼痛疾病,包括疤痕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
田德民建议,神经疼痛患者,一旦持续疼痛发作,最好能尽快就诊。这是因为神经存在敏化机制,神经敏化后不仅患者痛觉更加明显,而且治疗起来难度也会增加。比如周围神经敏化后,患者往往衣服都不能碰,一碰就疼得受不了,很多患者老光着脊梁,不敢盖被子也不敢穿衣服。中枢神经敏化后,更是很难治疗。
“神经疼痛发作后一个月内是最好的治疗时间,一旦超过半年治疗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田德民说。

疼痛不仅是疾病症状,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

“慢性疼痛的患者中,老年人占多数。”田德民说,在对中国六大城市慢性疼痛调查中发现,我国成人慢性疼痛的发病率为40%,老年人群中发病率为65~80%。慢性疼痛是老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
“现在,还有很多患者认为疼痛只是所患疾病的一种症状,从而忽视了慢性疼痛的最佳治疗时机。”田德民说,相比急性疼痛,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长期的疼痛刺激可以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理性重构,使疼痛疾病的进展更加难以控制。而及早控制疼痛,至少可以延缓这一过程的发展。除了带给患者痛苦的感觉体验,慢性疼痛还会使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改变,严重影响其躯体和社会功能,使患者无法参与正常的生活和社交活动。
那么如何区别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呢?田德民说,急性疼痛是机体受到损伤之后通过神经传输然后经过大脑反馈的信息,去除刺激因素就不再疼痛。而慢性疼痛是持续时间或者反复发作时间超过一个月的疼痛。“比如手术后刀口还未愈合的疼痛就是急性疼痛,而刀口愈合后的疼痛就是慢性疼痛。”
田德民说,慢性疼痛病因复杂,治疗疼痛疾病应有的放矢、标本兼治,以最小的创伤追求最大的治疗效果,从而达到治愈或长期缓解的治疗目标。

这些疼痛疾病,首选科室应为“疼痛科”

疼痛科是针对疼痛疾病进行治疗的专业科室,目前在国内二级以上医院已广泛开展,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广大疼痛患者往返奔波于多个科室而不能得到有效诊断和治疗的现实问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疼痛患者首选科室都是疼痛科,那么出现疼痛症状,应该如何选择科室呢?
“以急性胸痛、腹痛为主要表现的患者首选科室应该是胸痛、心内、消化、胃肠等专科门诊,年龄小于14周岁的患儿则应首先选择儿科门诊。”田德民说,而以下疼痛患者应该首选疼痛科门诊就诊。
1.以“疼痛”为主诉就诊的腰腿痛、颈肩痛、后背痛、关节痛、全身痛等患者,应选择疼痛科。
2.疼痛时间较长,持续性疼痛或反复发作的疼痛时间超过一个月的患者,应首选疼痛科。
3.疼痛性质为火烧样、针刺样、电击样、刀割样等疼痛的患者,应首选疼痛科。
4.有肿瘤病史合并疼痛,口服较大剂量镇痛药物不能有效控制或药物副作用不能耐受的患者,应到疼痛科就诊。
5.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所致疼痛患者,应首选疼痛科。
6.胸痛、腹痛、头痛患者病史较长反复就诊,或经相关专科诊疗已经排除其疾患者,可到疼痛科就诊。
7.非疼痛性疾病,如肢端发凉、疲劳状态、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疼痛科微创手段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可选疼痛科。
最后,田德民介绍了几种常见疼痛疾病的治疗方法。
椎间盘突出症
绝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一个穿刺针或者内径极小的孔镜直接到达突出的部位,针对突出的“靶点”进行精准治疗,避免了开刀手术的巨大创伤,同时也尽可能地保留了正常组织,有利于病人术后尽快恢复工作和生活。
三叉神经痛
疼痛科开展的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和射频热凝术等手术方式通过口角旁边一个不足一毫米的穿刺针眼即能准确到达病变部位进行手术治疗,有效率能够达到95%以上,大大减少了既往开颅手术一些严重的致死、致残并发症的发生,为深受这种“天下第一痛”疾病折磨的 广大患者提供了更多、更好、更安全的选择方案。

难治性癌痛
鞘内输注系统植入微创手术可以将镇痛药物直接输送到中枢部位,所需药量仅为口服药量的1/300,不但能够达到更有效的镇痛,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对于所需镇痛药物剂量较大患者,还能有效减少镇痛费用,减轻患者及社会经济负担。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该病治疗难点在于中枢及外周神经的敏化,尽可能早期针对病变神经进行有效治疗,阻断伤害信号向中枢的传导,则能使得大部分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控制。

精彩阅读

精致医疗丨我不是“药神”,但这种白血病已不再是“不治之症”


精致服务丨假期余额即将归零,你的血压还好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