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曾国藩 【译文】 君子立志,有天地万物一体的度量,有内在成圣、外在安定天下的事业,这样才不辜负父母的养育,不愧为天地的完人。所以君子的忧虑,忧虑自己不及舜、周公等圣人,忧虑自己德行不够、学问不好。 《大学》之纲领有三,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昔卖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毫不相涉,则读书何用?---曾国藩 【译文】 《大学》的纲领有三条:发扬本有的德性、改正自己、达到至善的境界,这都是自己分内该做的事。过去死读书的讲师不能用到自己身上,认为这三件事和自己毫不相关,那么读书有什么用? 大抵第一要除骄傲气习,中无所有,而夜郎自大,此最坏事。---曾国藩 【译文】 最重要的是要去除骄傲的习气,如果自己内在没有才学,还要夜郎自大,这是最糟糕的。 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曾国藩 【译文】 傲气增长后,就难以进步,所以一生都会贫困潦倒,却没丝毫成功。 吾尝见朋友不中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盖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感应之理,自然随之。---曾国藩 【译文】 我见过朋友中没有成就、爱发牢骚的人,后来一直都过得很不如意。因为无缘无故埋怨上天,上天也不会认可;无缘无故怨恨上天,上天也不会宽容;无缘无故埋怨他人,别人也会不服气。怨恨带来的感应,自然回到自己身上。 凡遇牢骚欲发之时,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内省,决然去之。---曾国藩 【译文】 凡是想要发牢骚的时候,要反思自己,看自己有什么什么错误,为什么要带着这样的怨气,猛烈地自我反省,坚决地去除它。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阙一不可。---曾国藩 【译文】 古代能成大事的人,志向广大和心思细密,二者缺一不可。 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往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曾国藩 【译文】 凡是人想做成一件事,就要把全部精神放在一件事上,始终不懈怠。不能见异思迁,做这个想那个,坐这山望那山。人没有恒心,终身都会一事无成。 念念改过,虽小必惩。---曾国藩 【译文】 念念都想着改过,虽然是小错一定也要惩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