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脘痛的辨证论治

 万宝全书缺个角 2019-10-19

​胃脘痛常伴上腹部胀满、呃逆、嗳气、嘈杂、泛酸或灼痛、刺痛、饮食不适等,类似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窦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癌等病。

胃腑与脾和肝二脏关系最为密切。脾与胃是表里关系,同居中焦,脾气以升为顺,胃气以降为和,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若脾虚胃弱,必致升降之枢机不利,而产生气滞;又肝主疏泄,若肝郁疏泄不利,乘脾胃之虚而犯,亦可致气机郁滞;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若气滞胃失和降,就可产生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形成气滞夹食、夹湿。胃为多气多血之腑,气、食、湿邪滞久,郁而化热,耗气伤阴,产生火、痰、瘀,由气及血,由经及络,终致膜损络伤。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临床中常借助胃窥镜和胃肠透视影像检查,为中医望诊提供了重要辨证依据。

1脾胃不和型 胃隐痛,食后脘腹胀满,或呃逆或泛酸或灼痛、饥饿时加重,食后稍安。胃肠钡餐透视:呈胃蠕动增强,排空加速等亢进征象,有胃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宜健脾和胃,护膜制酸。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太子参15g,炒白术15g,茯苓15g,甘草5g,半夏15g,陈皮15g,砂仁10g,木香6g,鸡内金12g,神曲15g,乌贼骨15g,煅瓦楞子20g,白及10g。水煎服。

2.肝胃不和型 胃脘痛,脘胀满连及胁肋,呃逆嗳气,烧灼感,大便不调。胃肠钡餐透视:胃蠕动减弱,排空迟缓,或伴有胃下垂。治宜疏肝和胃,方选柴胡疏肝散合乌贝散加减:柴胡10g,白芍15g,栀子10g,香附15g,青皮12g,佛手12g,乌贼骨15g,浙贝10g,甘草5g。水煎服。

3.肝胃郁热型 胃痛且胀,连及胁肋,口苦,泛酸或灼痛,舌红,舌两边苔黄腻。胃镜检查:胆汁反流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居多。治宜疏肝利胆、清热和胃。方选四逆散合乌贝散加味:柴胡12g,白芍15g,枳实12g,甘草7.5g,乌贼骨15g,浙贝10g,龙胆草15g,黄连6g,佛手12g,青皮12g,神曲15g,白花蛇舌草30g。水煎服。

4.肝胃阴虚型 胃脘痛胀,食不下,食入即痛,口干,舌质红少苔。胃镜检查:多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较多,治宜养阴清热护胃。方选沙参麦冬饮合乌贝散加减:沙参15g,麦冬15g,天花粉15g,石斛15g,乌贼骨15g,浙贝10g,甘草5g,焦山楂15g,佛手12g,黄连7.5g,白花蛇舌草30g。水煎服。

5.湿热中阻型 胃脘痞满胀痛,恶心欲呕,食不下,嗳气,口腔腐臭异味,舌苔白厚腻兼黄,大便滞下不爽。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有糜烂病灶,滞留液较多,幽门螺杆菌多阳性。治宜清热化湿导滞,方选半夏泻心汤合平胃散方加减:半夏15g,黄连10g,茯苓15g,陈皮15g,苍术15g,厚朴15g,甘草5g,白蔻10g,佛手12g,神曲15g,佩兰15g。水煎服。

6.气虚血瘀型 胃脘痛日久,呃逆泛酸,便溏,伴有劳倦乏力,眼睑虚浮,由绵绵作痛转为刺痛,或夜间作痛,或呕血便血,大便色黑如漆。既往检查有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史。治宜益气和胃,化瘀护膜。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合乌贝散方加减:党参15g,炒白术15g,茯苓15g,甘草7.5g,半夏15g,砂仁10g,陈皮15g,乌贼骨15g,浙贝10g,白及15g,延胡索15g,三七粉7.5g(分3次冲服)。水煎服。

临床辨证分型治疗不可拘泥,应灵活选用针对性强的药物。如胃在饥饿时疼痛应选加太子参、枳壳;食入即痛应选加黄连、槟榔片;胃灼痛应选用黄连、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胃胀痛连胁宜选用香附、青皮、佛手、川楝子;胃刺痛宜选用三七粉、五灵脂、延胡索;胃冷痛当鉴别寒热,虚寒者选用干姜、吴茱萸,热郁假寒者选用柴胡、白芍、枳实;脘胀嗳腐者选用三仙、连翘、槟榔片;脘胀呕恶,舌苔厚腻者选用苍术、厚朴、白蔻、佩兰、半夏;呕酸泛酸者选用乌贼骨、煅瓦楞子、蛤粉;口苦者选用龙胆草、黄芩、柴胡;胃镜下胃黏膜糜烂出血者选用乌贼骨、白及、三七粉、黄连;胆汁反流者选用柴胡、黄芩、龙胆草、连翘;胃黏膜呈颗粒状增生或疣状隆起,肠化或上皮内瘤样变者,选用白花蛇舌草、藤梨根、半枝莲、黄药子、莪术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宜选用黄芩、黄连、白花蛇舌草、蒲公英、佛手、槟榔等;呕血或便血者选用乌贼骨、三七、白及、五倍子等。另外,香燥理气之品易伤胃阴,苦寒之品易损胃气,务要慎用,必须用时宜少量与之,中病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