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读《道德经》,不足以谈人生。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19-10-19

传播:治愈| 文化 | 教育 | 心理 | 故事

春秋时代的中国大地上,山头林立、纷争不断,烽烟弥漫,生灵涂炭。
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个人,大家考虑的是眼前的生存问题。
而那时一个叫李耳的人已经不在思考个人的生存问题,而是整个自然界和人类本身的生存发展规律问题,他从自然万物发展的规律中发现了“道”。
道的特点是事物都有其发展规律,所以他认为,圣人治国应该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为而弗志,成功而弗居。
所以《道德经》就这么横空出世了。
他大量地采用了他那个时代的“道”系统去与大家沟通言说,目的是把他发现的自然规律和治国理念方法论呈现给当时的“统治者”。

1

开篇第一句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
短短的几句话无法将他的真意讲清楚,但老子基本上把所有的结论性的东西提炼放在这里了。
老子把结论先立在这里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随后用了几千字去解读其真意。
他说:人类出现,就开始感知、分类万物。从而形成基本概念以及万物的名称,万物的特性和形状界限也就浮现出来了。
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他还讲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注意天地母是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这就规律啊!
老子讲的道就是科学所发现的诸多规律。

2


毛爷爷评价《道德经》称其是一部兵书,企业家看了说是一部战略书,父母看了说是一部育儿书,思想家看了说是一部哲学书,交易员看了说是一部交易书等等,而《道德经》就像是一面镜子,不同的人总能看到不同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恰好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因为世间万物的道理是相通的,大及国,小及家,各行各业,见大见小而已。
《道德经》与庸常之书的区别在于,老子讲的不是经验和道理,而是感悟和自然。不是讲故事说道理,而是老子灵性思维的集合,你可以从这个角度组合,也可以从那个角度拼凑,放之四海而皆准。
人类的真相,无法用语言所表达,所以老子用“道”这个字代替真相。因为这一切都超出了我们人类的认知范围。我们在生活中所感知的一切,它都不是恒常不变的。
鲁迅:“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3


很多人说《道德经》是讲“无为”和“无为而治”的。
认为《道德经》主题思想是“无为”,这真是天大的误解!
误解来源就在于对《道德经》的误读。
人的“无为”是为了天下众人的“有为”,通过众人的“有为”推动世界的改变。
这就是辩证法思维。
我们不能只看事情的表面,而应考察其理论的基础根源。
最后老子发现世人冥顽不灵,难以教化,终于对人世间失去了信心,说了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骑着一匹贫瘠的青牛西出函谷云游四海去了。
他走了之后,或许没有料到,这洋洋洒洒的5000个字,给后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作者简介:koala,90后的摩羯座,马拉松爱好者,三观比五官正,喜欢写写字,弹弹琴,做做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