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杰出校友童文博士:5G时代的中国声音

 王老咪1945 2019-10-19

5G时代——“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

5G技术的发展是5G工程师夙兴夜寐夜以继日努力的成果

这其中中国的声音不可或缺

华为5G首席科学家童文博士更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美国时间2016年11月17日,国际无线标准化机构3GPP的RAN1(无线物理层)87次会议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召开,就5G短码方案进行讨论。

此次会议中,三位主角是中国华为主推的Polar Code(极化码)方案,美国高通主推LDPC方案,法国主推Turbo2.0方案,最终华为的Polar Code方案胜出。我国团队的5G方案得到世界的认可,离不开研究人员夜以继日的研发,而他们之中起引领作用的5G首席科学家,就是我们今日介绍的东大杰出校友——童文博士

个人

介绍

童文,加拿大工程院院士(Fellow of Canadian Academy of Engineering),现任华为公司CTO,1984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并继续在我校攻读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硕士、博士学位,后赴加拿大Concordia University深造并获得博士学位。作为华为首席科学家,童文及其团队走在全球通信业前端,在5G的发展历程中唱出了中国的强音。

一年一度的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 Industrial Innovation Award奖项被认为是通信行业的“奥斯卡”。是行业内熟知的“宁缺毋滥”的重量级奖项,一年仅一人能获此殊荣。2014年,IEEE经过严格评选后把这一奖项隆重颁给了在技术创新领域作出杰出成就的华为5G首席科学家童文博士。2016年,童文博士被评为中国科学10大新闻人物之一

科研

经历

5G,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也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网速可达5M/S - 6M/S。信息技术的新一轮潮流即将在几年内问世。

童文博士在慕尼黑举行的5G峰会上演讲

时代更替的背后是耕耘者夜以继日的操劳。作为耕耘者的童文教授将家族告诫的三句箴言如筋似骨贯穿于整个科研生涯之中: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时间回到2009年。彼时,3G正大行其道,4G仍在襁褓之中,而童文和他的团队已经开始了5G技术的研究。对于这个充满争议和未知的技术的领域,童文和他的团队打破的时空限制,站在了学术前端。他们坚信,未来,5G技术将成为信息时代浓墨重彩的一笔

坚持得到了回报。目前,全球5G已经进入标准和研发的关键阶段,在位于加拿大渥太华的华为实验室里,IEEE Fellow、童文博士带领着他的研究团队热火朝天地讨论着5G研究工作,这与窗外的夜阑人静形成鲜明的对比。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样的工作场景,对于华为5G工程师们来说再平常不过了:他们挑战的是全球最领先的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吸引着追求突破的他们,对于技术挑战性更是饶有趣味。他们笑称,在“比老华为人还华为人”的童文的带领下,实验室已经成了“百脑会”,白天没有研究完的技术难题,夜里开会接着研究,而跨时区、跨实验室、跨语言的电话会议更是工作的“新常态”。

“众里寻他千百度”

坚持不懈的努力带来了喜人的回报,在童文博士的带领下,华为目前在IMT-2020(5G)取得非常出色的成绩:四年来积极参加国内5G的测试,并且参与在日本、韩国、欧洲、北美的5G测试活动。从实验室研发走向全球测试,童文博士的团队成为5G时代的重要解锁人:

“要经历很长时间的历程才能让5G成为现实,华为会积极采取行动,把5G推向市场。”

“5G一定要实现全球技术标准的统一,标准的统一不仅可以让全球用户的漫游问题得到解决,而且产业规模的扩大也将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

5G实现全球技术标准的统一是他们的目标。童文博士希望技术全面用于生活,他的团队对整个5G系统做了全面的研发和技术攻关,包括空口、网络、终端,还有新的实现平台、技术、芯片等。牵头研发的一系列5G新空口技术中,基于SCMA(稀疏码多址接入技术)和F-OFDM(可变子载波带宽的非正交接入技术)以及Polar Code(极化码)在业界备受瞩目。

对于这些研究成果,童文博士认为他国的优秀科学家可以站在华为的“高楼”之上,利用华为产品、标准去大胆地进行5G技术创新。

渊博

家学

“要好好地做人,要认真做学问。”

——摘自童氏家训

童文博士的成功离不开其渊博的家学,祖孙三代皆是东大学子,学风与家风的双重洗礼对童文博士未来的发展影响巨大:

祖父童寯教授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曾任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教授。童寯教授给南京留下民国外交部大楼及南京地质调查所陈列室旧址(现南京地质博物馆)等众多经典作品。开放不久的愚园,就是以童寯所著《江南园林志》中的手绘图为蓝本,而得以复建成功。“谦约节俭,廉公有威”,他极为推崇《马援诫兄子严敦书》,并引用其中名句反复告诫子孙“要好好地做人,要认真地做学问”,这也成为了后代遵循的童氏家训,并且子孙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

童寯教授

祖父的生活规律而又严谨,如同钟表一样毫不出错。他晚年的唯一嗜好是收集机械手表,并每日三次校时。他的十只瑞士表,在任何时辰都保持在五秒误差之内。每天他是全家最早起床的人,在晨曦中,独自默默地吃完早饭,便开始一天的日程。只要天气许可,上午总是在建筑系的资料室里度过的,中午稍事休息后,就在客厅的躺椅上看书、做笔记。傍晚时喜欢独自一人在小院中散步,不论寒暑,每日冷水浴。然后在收音机的广播声中入睡。作为与梁思成、杨廷宝齐名的建筑大师,他渊博高深的学识素养、清白坦荡的处世之道、春蚕抽丝的奉献精神,也深深影响着他的子孙及学生们

祖父对童文的影响非常深远:“祖父和我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每晚十点到十点半睡觉前,读古书半小时,方法很特别,由我朗读一到二节段落,然后祖父讲解。学《老子》时,祖父解释‘道’与‘器’,‘软件’与‘硬件’的关系,‘爱因斯坦的思维空间’和‘西尔伯特的无穷维空间’。学《庄子》时,谈萨特的‘存在’及康德的‘纯理论’,他特别为我讲解《庖丁解牛》的寓意,是建筑师和工程师应达到的境界。”此后,这也成为童文博士在信息技术领域追求的境界

童林夙教授和詹宏英教授

童文博士的父母是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童林夙教授无线电工程系詹宏英教授。童林夙教授是我国电子物理学领域专家之一,在我国显示器件技术领域具有突出贡献。自1987年以来,童林夙教授代表国家参加并主持对国家22个大型彩色显像管项目进行评估,为国家节省投资额10多亿元。詹宏英教授著有《电子测量技术基础》等多本专业著作和论文,在信息的领域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学术的家风熏陶着一代又一代的成长。童家与东大有着血脉缘分,英才辈出。称童氏一家为“无冕院士”,毫无夸张之嫌。

童家的家风教育为人称颂,从中国建筑界的宗师,到无线电和电子方面的专家,再到5G通信领域的领军人物。童寯先生一家,带着东南大学“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精神走向各行各业,以自己的方式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而今,童文博士将这份伴随始终的精神带回母校,为东大学子带来一场科技与精神交融的盛宴,你怎能错过呢?

专题讲座

本次童文博士应邀回访母校并做专场报告,将畅谈5G的技术创新、统一标准和产业进程等话题,并鼓励东大学子树立理想,规划未来,勇攀科学技术高峰!

【讲座主题】5G和B5G关键技术挑战

【讲座地点】九龙湖校区李文正图书馆润良报告厅

【讲座时间】2017年10月11日晚19:00点

主办方:共青团东南大学委员会、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中心

承办方: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

责编:傅雯

信息来源:

1、《大户人家·建筑家卷(连载七)童寯(下)》,town中堂,新浪博客

2、《Polar Code技术方案入选国际5G标准!东大走出的华为5G首席科学家——童文》,2020大健康

3、《南京传统家规故事:建筑学家童寯好地做人 认真做学问》,凤凰江苏

4、《一生东南情,一世教书梦丨教师节数一数那些爱在东大的教师夫妻》,青年东大说

文字整理:信息学院刁乙静,校团委宣传部孙礼、付宇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