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荐文】|海岸线分类体系探讨

 蓝林观海 2019-10-20

海岸线分类体系探讨

索安宁  曹可  马红伟  王权明  于永海

【摘要】:对海岸线分类体系进行探讨,依据海岸线自然属性改变与否,将海岸线划分为自然海岸线和人工海岸线;依据海岸底质特征和空间形态,将海岸线划分为基岩海岸线、砂质海岸线、淤泥质海岸线、生物海岸线和河口海岸线;依据海岸线功能用途,将海岸线划分为渔业岸线、港口码头岸线、临海工业岸线、旅游娱乐岸线、城镇岸线、矿产能源岸线、保护岸线、特殊用途岸线和未利用岸线;依据海岸线时间尺度,将海岸线划分为历史海岸线、现状海岸线和未来海岸线;依据海岸线管理实践,将海岸线划分为管理岸线和实际岸线,并就海岸线分类的几点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海岸线;分类;自然属性;功能用途;探讨

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它的更确切的定义是海水向陆到达的极限位置的连线。由于受到潮汐作用以及风暴潮等影响,海水有涨有落,海面时高时低,这条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因此,实际的海岸线应该是高低潮间无数条海陆分界线的集合,它在空间上是一条带,而不是一条地理位置固定的线。为了管理操作的方便,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将海岸线定义为平均大潮高潮时的海陆分界线的痕迹线,一般可根据当地的海蚀阶地、海滩堆积物或海滨植物确定。

鉴于海岸线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在海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国内外关于海岸线的研究也出现在不同学科的研究报道中。但一直以来,缺乏对海岸线分类的探讨,而海岸线分类又是海岸线保护与开发、海洋资源综合管理的基础依据。为了厘清海岸线的分类体系,本文在大量海岸开发保护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参考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前期的相关研究成果,根据海岸线的不同特征对海岸线的分类体系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为海洋资源开发与综合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一、根据海岸线自然属性改变与否分类

根据海岸线自然状态的改变与否,将海岸线划分自然海岸线和人工海岸线。自然海岸线是指保持自然海岸属性特征,没有受到人类活动改变形态与属性的海岸线。自然海岸线是在长期海陆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海、陆空间自然分界线,其在空间形态上一般具有形态曲折、走向自然,位置相对固定等特点。自然海岸线由于是长期的海陆自然环境演变的结果,海岸潮滩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功能稳定,具有相对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人工海岸线是指通过人工修筑堤坝、围堰等海岸工程方式,将自然海岸形态改变成为人工海岸形态的人造海岸线。人工海岸线是由人类根据海洋开发利用的需要而修筑形成的海、陆空间分界线,其在空间形态上具有走向平直、滩坡陡峭等特征。人工海岸线多位于潮间带,甚至潮下带,导致海岸自然潮滩空间被大幅压缩,甚至完全缺失,生态系统结构受损,潮滩湿地功能衰减。早期的人工海岸线多是为修筑盐场海堤而形成的海岸盐田人工围堰海岸线,如渤海湾、莱州湾及苏北海岸的盐场毗邻海岸线。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沿海大规模的围海养殖,修筑起数百公里的海岸养殖人工围堰海岸线。新世纪以来,大规模的填海造地、港口码头建设,使人工海岸线由土石方围堰改变成混凝土堤坝,人工海岸线由潮间带不断向海推移,有些地区甚至走向十多米深的潮下带区域。

二、根据海岸线底质与空间形态分类

根据海岸线所在潮间带的底质特征与海岸线空间形态,可将海岸线划分为基岩海岸线、砂质海岸线、淤泥质海岸线、生物海岸线和河口海岸线。

⒈ 基岩海岸线

基岩海岸线的潮间带底质以基岩为主,是由第四纪冰川后期海平面上升,淹没了沿岸的基岩山体、河谷,再经过长期的海洋动力过程作用形成岬角、港湾相间的曲折岸线。基岩海岸线曲折度大,岬角突出海面、海湾深入陆地。岬角岸段一般以侵蚀为主,侵蚀下来的物质在波浪和海流的作用下,被输移到海湾岸段堆积。基岩海岸岸坡陡峭,奇峰林立,怪石嶙峋,海水直逼悬崖,海岸景观秀丽。

⒉ 砂质海岸线

砂质海岸线的潮间带底质主要为沙砾,是由粒径大小为0.063~2mm的沙、砾等沉积物质在波浪的长期作用下形成的相对平直岸线。砂质海岸线多具有包括水下岸坡、海滩、沿岸沙坝、海岸沙丘及潟湖等组成的完整地貌体系。它多发育于基岩海湾的内缘或直接毗连于海岸台地(平原)前缘。砂质海岸形成时代可追溯至晚更新世,其规模取决于海岸轮廓、物质来源和海岸动力等因素。砂质海岸沙滩细软、日光明媚、海水清澈、环境优美。

⒊ 淤泥质海岸线

淤泥质海岸线的潮间带底质基本为粉沙淤泥,是由粒径为0.05~0.01mm的泥沙沉积物长期在潮汐、径流等动力作用下淤积形成的底质为淤泥的相对平直海岸线。淤泥质海岸线多分布在有大量细颗粒泥沙输入的大河入海口沿岸。淤泥质海岸地势平坦开阔,海滩宽达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是滨海滩涂湿地的主要集中分布区。淤泥质海岸滩涂宽阔,水浅滩平,便于围塘,多被开发为养殖池塘、盐场。

⒋ 生物海岸线

生物海岸线的潮间带是由某种生物特别发育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海岸空间。生物海岸线多分布于在低纬度的热带地区,主要有红树林海岸线、珊瑚礁海岸线、贝壳堤海岸线等。生物海岸资源丰富,环境脆弱,奇特珍稀,多被选划为海洋自然保护区等保护区域。

⒌ 河口海岸线

河口海岸线分布于河流入海口,是河流与海洋的分界线。在河口区域,河流水面与海洋水面连为一体,没有明显的海陆分界线。因此,河口海岸线与其他自然海岸线的海陆分界特点不同,它是河流水面与海洋水面的分界线,一般以河流入海河口区域的陡然增宽处为界。有些河口形状复杂,需要根据具体的地形特征、咸淡水混合区域、管理传统等确定。

三、根据海岸线使用功能用途分类

随着海洋开发活动的不断拓展,海岸线使用强度和规模不断扩大,海岸线使用功能类型也日益多样。根据海岸线毗邻海域、陆域的使用功能用途,可将海岸线划分为渔业岸线、港口码头岸线、临海工业岸线、旅游娱乐岸线、矿产能源岸线、城镇岸线、保护岸线、特殊用途岸线、未利用岸线9类功能用途类型。

⒈ 渔业岸线

渔业岸线指用于渔业生产和重要渔业品种保护的海岸线,包括用于渔港和渔业设施基地建设、养殖、增殖、捕捞生产,以及重要渔业品种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等功能用途的海岸线。渔业岸线是中国使用功能用途最广的一类海岸线,在辽东湾、莱州湾、江苏沿海、北部湾等区域广泛分布。近年来,渔业岸线被海洋开发利用活动急剧压缩,需要加强渔业岸线保护与管理,维护海洋渔业生产功能。

⒉ 港口码头岸线

港口码头岸线指指用于港口码头建设的海岸线,包括用于码头、防波堤、港池、航道、仓储区等建设功能用途的海岸线。港口码头岸线主要分布于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北仑港等沿海港口区域。港口码头岸线是一种严重改变自然海岸特征的海岸线利用类型,需要注意集约利用,避免造成大范围的海岸生态功能衰退。

⒊ 临海工业岸线

临海工业岸线指用于建设用填海和围海(港口建设除外)发展临海工业的海岸线。临海工业岸线是中国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海岸线。曹妃甸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营口鲅鱼圈鞍山钢铁工业园区、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等工业园区毗邻的海岸线都属于临海工业岸线。临海工业岸线毗邻工业区,需要加强陆源污染物入海管理,防止临海工业岸线成为污染岸线。

⒋ 旅游娱乐岸线

旅游娱乐岸线指用于各类旅游、娱乐、休闲活动的海岸线,包括被各类风景旅游区、海水浴场、海上游乐场、海上运动场及辅助设施等开发功能用途占用的海岸线。近年来,中国滨海旅游业发展迅速,优质沙滩、礁石海岸景观、生物海岸景观等海岸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用于旅游娱乐功能的海岸线规模日趋增大。典型的旅游娱乐岸线有海南三亚海岸线、河北北戴河海岸线等。旅游娱乐岸线需要加强保护与管理,禁止改变自然海岸属性。

⒌ 矿产能源岸线

矿产能源岸线指用于油气开采、盐业生产、海洋矿产资源开发等矿产能源开发的海岸线,包括用于盐田、盐业取排水口、油气开采、海洋矿产资源开采等功能用途的海岸线。用于盐业生产的盐业岸线是最为常见的一类矿产能源岸线,在河北唐山、辽宁营口、莱州湾等盐田广泛分布的区域最为常见。矿产能源岸线需要改变粗放式利用方式,集约/节约利用海岸线。

⒍ 城镇岸线

城镇岸线指用于城市、城镇、滨海新区公共和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居民亲海、赶海等功能用途的海岸段。城镇岸线以前主要分布在大连、青岛、厦门、海口等滨海城市,现在随着越来越多滨海新区的建设,城镇岸线的分布范围和规模都在不断增大。城镇岸线要保持自然海岸状态,避免大范围的建设人工堤坝破坏海岸生态功能。

⒎ 保护岸线

保护岸线指位于各类海岸保护区内的海岸线及其各类需要保护的海岸线,包括位于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海洋特别保护区范围内的海岸线,地方(省、市、县)各类保护区范围内的海岸线,以及具有特别的自然、历史文化、开发利用价值,需要保护的海岸线。例如北方的贝壳堤海岸线,南方的红树林、珊瑚礁海岸线等。保护岸线要严格保护,禁止以任何名义破坏和改变海岸自然属性。

⒏ 特殊用途岸线

特殊用途岸线指用于其他特殊功能用途的海岸线,包括用于防护海洋灾害功能的防护海岸线、用于科研教育功能用途的科教海岸线、用于军事用途的军事海岸线等。特殊利用岸线要根据不同功能用途进行保护和管理,满足特殊利用需求。

⒐ 未利用岸线

未利用海岸线指当前还没有明确开发利用用途的海岸线或具有其它开发利用价值,预留保留用于将来开发利用的海岸线。随着中国当前海岸线利用规模不断加大,未利用岸线日渐稀少,海岸线亟需集约、节约利用。

四、海岸线其他分类

受自然淤积、海岸侵蚀、海平面升降、围填海造地、挖陆筑港等多种自然、人为活动的影响,海岸线在时间尺度上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因此,可根据时间尺度,将海岸线划分为历史海岸线、当前海岸线和未来海岸线。历史海岸线指历史上的海岸线,它可依据历史图件、文字记载、地质调查等方式获取。未来岸线指根据各类用海规划、城镇发展规划等规划确定的将来海岸线的位置和走向,以及由于自然原因可预知的将来海岸线位置和走向。

由于海洋和陆地自然属性、开发利用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往往归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为了便于管理,需要确定一条海陆分界的管理岸线,管理岸线以上属于陆地管理,管理岸线以下属于海洋管理。2009年,中国沿海各省级人民政府陆续审批了各自辖区的管理岸线,作为海陆管理的分界线。为了便于管理的需要,管理海岸线在许多地方和实际存在的海岸线并不一致,这样就有了管理岸线和实际岸线之分。

此外,可依据海岸线所处的大陆和海岛位置,划分为大陆海岸线和海岛海岸线;依据海岸线的稳定性,划分为侵蚀性海岸线、淤涨型海岸线和稳定型海岸线;依据海岸线前沿水深条件,可划分为深水海岸线和浅水海岸线。

五、相关问题探讨

对于自然海岸线,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具体的界定,在海洋管理工作中一般将潮间带至最大高潮线以上没有人工非透水修筑物,保持海岸自然状态的岸线看作自然海岸线,相反如果在潮间带至最大高潮线以上存在人工修筑的海堤、防浪堤、防蚀堤等非透水堤坝,则看作人工海岸线。但在笔者前期调查研究工作中,研究组在深入研究潮间带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完整性及其维持机制的基础上,认为自然海岸线的界定应该以保持潮间带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完整性为原则,只要海岸人工修筑物不影响潮间带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完整性,则可认为没有改变海岸线自然属性,仍为自然海岸线。也就是说对于平均高潮线以上的人工构筑物,由于其不影响潮间带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完整性,不改变海岸的自然属性,仍为自然海岸线,不能将其界定为人工海岸线。对于在潮间带平均高潮线以下人工构筑的非透水构筑物,其已影响到潮间带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才能认定为人工海岸线。

关于海岸线使用功能用途的界定,可以潮间带滩涂使用现状为依据,同时参考毗邻海域和陆域的优势开发利用方向。如果潮间带滩涂为渔业、旅游娱乐、保护等明显的功能用途所使用,则依据潮间带滩涂使用功能用途确定海岸线功能用途;如果潮间带滩涂使用方向不明确,其毗邻的海域渔业、保护区等用海方向优势明显,且有可能使用潮间带滩涂,则依据毗邻海域利用方向确定海岸线功能用途;如果潮间带滩涂使用方向不明确,其毗邻海域开发利用优势也不明确,而毗邻陆域工业、城镇等开发利用方向优势明显,且有可能使用潮间带滩涂,则依据毗邻陆域开发利用优势方向确定海岸线功能用途;如果潮间带滩涂和毗邻的海域、陆域功能用途都不明确,则为未利用岸线。

参考文献(略)。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索安宁,男,1977年出生,甘肃庆阳人,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博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海域海岸带开发利用与管理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