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习课总是安静不下来?这份创意帮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 一班一世界

 长沙7喜 2019-10-20

 
国庆回来了,孩子们久了不见,见面后各种兴奋,尤其是自习课堂上,那更是闹腾,再遇到一点新鲜事,那可是一时激起千层浪,不可收拾,这下可怎么办好呢?

接下来吴小霞老师跟大家分享一些她的管理小创意,希望对各位老师有所帮助!
 

练“静气功”:变“有声”为“无声”
 
刚刚开始的自习课时,我远远地在走廊上,就能听到班干部扯破喉咙喊:“不要闹了!”那制止讲话的声音有时候高过讲话的声音,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后来我发现,与其用语言来干预,不如用一种行动代替,也许效果就不一样。

于是,我来到教室,和孩子们交流:“孩子们,以后我们如果自习课上比较闹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练功!”

“练功?”孩子们一脸的惊愕。

我开始故弄玄虚:“我们练习的功夫,是气功中的‘静气功’,长期练习,能放松身心,缓解疲劳,养精蓄锐。长期坚持的话,还能容光焕发,百毒不侵,延年益寿。”我故意摇头晃耳地诙谐地说。

孩子们哈哈大笑起来:“老师,快说,快说,怎么练?”看着大家胃口已经吊起来,我也打开谜底:“其实很简单,坐直了,双手放在膝盖。”孩子们开始正襟危坐。

“很好。开始深深地吸——气,吐——气,吸——气,吐——气……”我有意把声音轻轻延长,孩子们身子也跟着有节奏地一伸一缩,极其认真,教师里顿时变得鸦雀无声。

“孩子们,这样反复六次就行了,很简单的。”
“老师,我感觉这个时候人顺畅多啦!”
“老师,我觉得自己心也变得平静了。”

“是呀,同学们,以后我们自习课,讲话的时候,请我们的纪律部长,就招呼:‘练静气功’,不用大声说:‘不要闹了!’”孩子们嘿嘿笑着。

 果不其然,只要自习课上大家控制不住了,纪律部长就平静地说:“练静气功了。”孩子们就会条件反射似的正襟危坐,有的把双手放于胸前,使劲往上提起,严肃得就像长期“习武之人”一样专业地放功,收工。做完六组“吸气吐气”之后,孩子们再就自觉地投入到自习课堂上了,一切显得那么自然,没有喧哗,没有浮躁,只有默默地在“练功”中变得平和,变得沉静……


 
办“出门卡”:变“不能讲话”为“室外交流”
 
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有时候,需要给他们一个出口。有的孩子在自习课上问问题,用“微信本”这样的书面交流也无法解决,怎么办?于是我们班级的“临时出门卡”诞生了。

我们让班上美术功底比较好的两个同学绘制了两张“临时出门卡”,上面正面赫然画着“出门卡”并写有着“使用时间不超过10分钟”。自习课堂上,每次允许两个人临时离开教室,到教室外面去透气,讲题,上厕所都可以。但是一堂课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

孩子们有了临时的“出门卡”,有问题拿着卡到教室外面去问问,保持了教室内部的安静;有需要讨论的话题,两个同学到室外交流,解决了不吐不快之感;如果确实疲乏了,出门几分钟透透气,出去接点水,又何妨呢?这样的孩子毕竟是少数,给孩子一个室外交流的出口,就是给自习安静一个美好的理由!

我一直担心会不会有的孩子有意用出门卡在外逗留,然而,当我真正统计孩子们用出门卡的原因的时候,大多数孩子都是问问题,或者因为临时肚子疼需要上厕所才会借用“出门卡”。

我们班级的班干部特别负责任,每一个孩子用一次出门卡就登记一次,每用一次记录都能清晰地反应孩子们的情况。所以给孩子们更多的空间,真正地去信任孩子,把自习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们的时候,孩子们的自觉约束能力就慢慢在张弛之间养成。“出门卡”就是一个最好的明证!



读“静心文”:变“强行制止”为“内化熏陶”
 
自习课上的效率,关键是需要孩子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反省,自我改进。所有的方法和措施都是外围战,所以真正从根本上改变是需要“内化”成孩子们自觉的行为。

初一语文教材上,四单元有一篇文章是诸葛亮的《诫子书》,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把学会的东西真正内化成从心灵深处的行动,于是我把这篇课文提前上,孩子们有些纳闷:“老师,为什么你把后面的文章放到前面来上呀?”

我微微笑着说:“孩子们,这是吴老师送给大家心灵的一件礼物。人生做什么事情,需要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冷,当然特别是自习课堂上更是考验着每一位同学的内心世界哟!”

孩子们怔怔地看着我,在每一个句子的读中,在每一次的领悟中,孩子们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慢慢地受到了一些感染。

接着,我又出示了《静心诀》、《清心诀》等美文,让孩子们在安静的音乐的伴奏中诵读。

特别是周国平的《丰富地安静》的文章中,很多孩子还谈了自己的启示:“‘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当一个人的心静下来,就不会受到干扰。人应该在安静的世界里生活,喧闹只会让自己有更多的追求和欲望。” “一生最高尚的境界就是摆脱诱惑,精神上的巨大收获,就是丰富的安静。”

当我们读完一组静心文后,我能明显感觉到孩子们思想的提升。有的孩子说:“非淡泊无以宁静,非宁静无以致远。上自习课就是要心无杂念,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读了静心文后,我以后自习课再也不讲话了,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情!”

有的孩子用三字文表达:“静如水,则无困。慌如躁,则扰心 ”……

我也趁热打铁在黑板上写上“心境,心静,心净”几个字,孩子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微微地笑着问大家:“孩子们,你们怎么看这几个字。”

有的孩子说:“心境就是要保持积极平和的境界。”
有的说:“心静要从容淡定,宁静!”
有的说:“心净要减少欲望,抵制诱惑。”

“是的,自习课的纪律需要这几个词语,我们的人生更需要这样的词语。”我继续引导着孩子们。

后来我们又延伸到班级每日一语,孩子们介绍“静心文”,每一次的朗读都是一种浸润,影响是点滴的过程,任何事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孩子们有一种真正沉静下来的功夫的时候,他们能够自己管理不仅仅是自习课堂了,而已经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本文选自作者《班主任微创意:59招让班级管理脑洞大开》一书,已获授权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