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化中医思维并借鉴西医

 循天园 2019-10-20

  当前,加强中医理论思维、临床思维的培养已成为中医业界共识,认知模式决定思维方式,诊疗模式决定了临床思维与治疗方式的选择,没有符合中医学基本理念诊疗模式的临床指导,难以建立起真正的中医临床思维。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模式,是中西医结合的新范式。

  笔者的从医之路,就始于传统中医,后又系统学习了西医,《黄帝内经》载:“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径”与“舟”就是医学本身,中医与西医都是载体,二者结合才能走的更远。

  在当今社会发展趋势下,对中医而言,西医的学习同样重要。我们需要西医理论中的基础知识,需要学会用西医的现代手段辨别疾病。随着科技日益创新,很多在张仲景时代无法治疗的疾病在今天都可以解决,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要接受最新的科技手段,接受最新的理论概念,并用中医思维消化它们、运用它们、发展它们。

  具体落实到临床,便是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即辨西医的病名,同时按照中医的理论、思维来治疗,辨证论治。笔者年轻时为人看病,写诊断全用中医病名,然而有些中医病名生僻字较多,病人也难以理解,不如西医的病名规范化,令人一目了然。因此,在临床上为病人解决痛苦时,首先要内化中医的思维,再借鉴西医先进、方便的手段。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就进行过中西结合的尝试。中医发展到今天,在政府大力提倡的环境下,更应该以包容、开放的态度,谋求自身的进步。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中医药想要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需要一代代人前赴后继推陈出新——更有疗效的治法、更便利的药材、更易接受的思想,更加高明的医生……

  从古至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变迁,中医药一直都在传承发展、自我“扬弃”。仲景之伤寒的滥觞,金元四大家的出现,温病理论的创新等等,无一不是推古求新,谋求为同时代的人解决病痛。直至今天依然如此,祝谌予教授临床用药敢于创新,常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将某些确有药理实验依据的方药应用于临床实践,创立名方“过敏煎”;吴以岭教授等人有感于前清名医叶天士“遍阅医药,未尝说及络病”之慨叹,结合多年来关于络脉与络病的理论思考、临床实践,开创了论述络病理论及临床运用的先河。

  历史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必将如此,中医药将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趋于完善,将在其他思想的冲击下兼容并包,走出自己独特的医学之路,走出“中国特色”。(费开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