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直走还是去“闲逛”

 云海明月 2019-10-20

对于孩子来说,绘本中的很多故事在今天可以令他欢笑,在未来也许可以让他有更多思考,说不定还会成为他行走人生旅途时的重要智慧。

玛格丽特·怀兹·布朗是一位著名的绘本创作人,要说到她撰文的绘本,在中国最有名的当数《晚安,月亮》《逃家小兔》,以及《小岛》《重要书》等。但是,在她如此众多有名且优秀的绘本中,这次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一直一直朝前走》。因为我认为这本绘本不仅是能深深地吸引孩子的书,更是一本蕴含着重要的人生思想、教育思想的绘本。

绘本的主人公是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有一天他接到了奶奶的电话,准备自己出发去奶奶家。怎么去呢?奶奶告诉他,要沿着窗前的大路一直走,然后再沿着乡间的小路一直走,就到了。

小男孩上路了。他按照奶奶说的,一直走,一直走,走到了乡间小路上。路边有一朵野花,好香啊!小男孩摘下野花,准备送给奶奶。就是从这里,小男孩离开了乡间小路,走到了没有路的田野上。可是小男孩心里还想着奶奶的话,一直一直朝前走。有趣而且也耐人寻味的是,小男孩最后还是走到了奶奶家。

在我看来,《我一直一直朝前走》这本绘本中存在着两个故事文本:一个是显在的、表层的故事文本,是给当下的孩子阅读的;另一个是潜在的、深层的故事文本,需要深度解读,是给成人读者和长大后的孩子准备的。

给孩子的故事文本里有什么?

1 历险色彩

对孩子来说,《我一直一直朝前走》是一个带有历险色彩的故事。第一次一个人去奶奶家,小男孩能不能顺利地走到,他自己会担心,小读者也一定会为他担心。估计一些小读者在看到小男孩为了摘花离开了乡间小路时,一定想提醒他:你走错了,前面没有路!接下来,小男孩果真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被蝴蝶缠绕,被小河拦路,被小山丘阻挡,被大马、小狗、蜜蜂惊吓……这些经历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具有历险性质的。孩子在读的过程中,内心一定有紧张体验。但是,这样的紧张体验,正是孩子喜欢这个故事的重要原因。

2 “第一次”的纸上“练兵”

给孩子的绘本,常常会有“第一次”的体验,第一次上街买东西,第一次去幼儿园,第一次去朋友家……正是这一个又一个的“第一次”,能让孩子获得新的生活经验,孩子也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第一次”,一步步走向心智成熟的。

绘本中的“第一次”,往往是讲孩子一个人独自经历的事,《我一直一直朝前走》就是这样处理的。从“我”离开家门,路上遇到的一切,都要“我”一个人去面对。身边没有大人来帮助,有问题都要自己去解决。故事让我们看到,即使没有大人的帮助,小男孩靠着自己的力量,也走出了一条通向奶奶家的新的道路。

其中,S为某年亲子游网络关注度的季节性强度指数,S值越接近0,说明某年亲子游网络关注度年内各月分布越均匀;S值越大,说明某年亲子游网络关注度年内各月分布差异越大,季节性越明显。xi为第i个月亲子游网络关注度占全年的比重。

有的知识分子则看到了儿童在救亡工作中的潜力,认为应发挥儿童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使儿童从小直面抗战的现实,了解抗战,从而为长期抗战做好准备:“一方面可以使他们在救亡工作中学习成长和认识他们自己的能力和地位;一方面利用他们集体行动的伟大效果来影响大众,来教育成人,来巩固我们的抗日阵线”[19]。

3 独特的叙事方法

《我一直一直朝前走》常常让孩子听着听着便发出开心的笑声,这与它采取的叙事方法有关。我把这本绘本的叙事方法称为“装傻”式叙事。比如,面对野花,小男孩说,“这是什么呀?是可怕的东西吗?”小男孩还朝狗窝里面看,想确定是不是奶奶的家。一般的孩子都能判断出野花不可怕,狗窝也不可能是奶奶的家,但作者的有意为之,让阅读的小读者一定会说,“花有什么可怕的!”“真笨!那是小狗的家!不是奶奶家。”如此故意让男孩“装傻”的叙述,就是为了把正在阅读的孩子抬举到优越的地位,让他们获得一种自觉比故事里的男孩聪明的优越感。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这种鼓励非常重要,这种优越感的体验,可能也是很多孩子都要求一遍遍地听这个故事的原因之一吧!

人物传记不同于一般的写人叙事文章。人物传记写人,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按时间节点书写,展示人物人生轨迹;②突出重要事件详细写,突显人物精神风貌;③文章语言朴实真挚。针对人物传记的特点,通常可以采取这样的教学策略:概括人物主要经历——品析人物精神风貌——探寻传记写作特点

4 亲情的传递

小男孩在去奶奶家的路上,见到好闻的野花,就想摘下来,“把它送给奶奶”,吃到好甜的野草莓,想到的是“给奶奶留一个”。到了奶奶家,奶奶已经为孙子烤好了巧克力大蛋糕。奶奶和孙子的相互关爱跃然纸上。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与信息技术的联系增加,BIM新理念应运而生,打破了传统设计方法在住宅产业化方面的制约,使建筑成本得到有效降低,推动着建筑设计朝着信息化、参数化的方向飞速发展。在BIM模块化设计背景下,通过“搭积木”的方式将模型单元拼装起来,形成建筑整体模型,不但使设计效率得到显著提升,还能够促使建筑产业化的生产链变得更加完善。

阅读绘本,一定要和孩子一起细读绘画。在《我一直一直朝前走》的最后一页,画面蕴含着十分重要的信息:奶奶端上来的蛋糕和孙子递过去的野草莓,是彼此的亲情在传递;小男孩采来的野花被奶奶细心地养在桌子上的水杯里。奶奶家缺花吗?不缺。奶奶家满院子、满窗台都是盛开的鲜花。但是,奶奶却珍视着这朵已经有些枯萎的野花,因为花里寄托着孙子对奶奶浓浓的亲情。

给成人和长大后的孩子看的故事文本里有什么?

优秀绘本总是蕴含着关于人生、关于教育的深邃思想。不管父母能不能发现,这些深层的思想都存在,并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产生着影响,并且这种影响能持续地存在于孩子今后的成长岁月中。

2015年东京警视厅的数据显示,一年中有1.3998万人借钱,借出去的金额为688.7346万日元(约40万元人民币),归还率是78.6%,这一数据比2009年的64.3%有了很大进步。但是,也可以看出,超过20%的人,还是借钱没还。

我们可以把《我一直一直朝前走》这本绘本理解为是对人生之路怎么走的一种暗喻。奶奶告诉孩子要沿着窗前的大路一直走,再沿着乡间小路一直走,可是,小男孩却不是这样“一直走”的,而是在进入田野后,按照自己的“方向”一直走,在闲逛中走到了奶奶家。

如果把“奶奶家”看作是人生要到达的目标,那么要到达这个目标,孩子可以按照大人给出的路线,心无旁骛地直奔那个目标而去,也可以依照自己的生命方向感、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召唤随兴所至、闲逛着朝前走出一条属于他自己的人生之路。在绘本中,我们能看到小男孩选择的是后者,但是正因为他没有按照奶奶指出的路一直走,而是听凭自己的方向感朝前走,才获得了不同的、丰富的体验——通过这些体验,小男孩获得了新的知识,获取了战胜困难的智慧,还体验了如何表达亲情。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如果男孩是心无旁骛地“一直走”到了奶奶家,上述那些珍贵的体验都将无从获得。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旅行,我们是愿意跟着旅行团,按照规定好的路线,完成一次没有任何新的可能性的旅行呢,还是愿意听凭自己内心的召唤,来一场我的生命我做主的自由行呢?这就是《我一直一直朝前走》的深层故事文本给成人和孩子在未来能收获的一些启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